中國理論語言學的使命-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7 光明數字報

    語言學在中國具有悠久的傳統,中國語言學對世界語言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繁榮發展語言學,需要理論語言學先行,中國理論語言學工作者要以擔當精神,為繁榮中國理論語言學做出積極努力。

澄清誤解

    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奉行人文精神的語言科學要儘量與自然科學保持距離。實際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不僅相互差異,還相得益彰。當前,社會語言學、對比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等採用自然科學方法進行研究越來越成為常態,而數理語言學、計算語言學、工程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病理語言學等更趨於與自然科學合流生長。語言科學只有自覺把科學精神內蘊其中,才能更富於清晰性、準確性,發揮更大作用。

    範式與方法。一些研究者習慣以西方語言學範式為標尺來看待中國語言學,認為中國的研究只有方法而無方法論,只有語言研究而無語言學。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由於漢語的特點及其書寫符號漢字的特殊性,以及中國文化的個性,決定了中國語言學的個性和特色,不能以根植於西方語言和文化土壤的標準來衡量我國語言學,而應在中西語言學的對比中,認真梳理中國語言學的方法和方法論,深入研究中國語言學發展規律及問題,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對話與交鋒。中國語言學的「分治」和「獨白」狀態,主要表現為與外國語言學界,尤其是與西方語言學界之間,各說各話,無心對話,無力交鋒。破除這一窘狀,消解漢外語言學隔閡,在彼此對話中完善並發展中國語言學理論,已成為中國語言學界共同面臨的問題。中國語言學要想融入世界潮流並勇立潮頭,要做到漢外語言學界攜手並進,加強交流合作,相互取長補短,走「一體化」發展之路。同時,作為富有底蘊的傳統優勢研究領域,中國語言學要善於同世界現代語言學理論展開全面的思想交鋒,在交鋒中獲得話語權。

    理論與實踐。在語言學界常常出現兩種傾向:一種是片面強調理論的重要性、輕視實踐研究的「理論至上」;另一種是片面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忽視基礎理論研究的「唯實踐論」。從語言學角度看,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語言實踐:一是為已存在而實踐。那種「語言學只能純粹地研究語言本身」的觀點是有害的,比如訓詁學就是通過對字詞句的研究來實現對經典的闡釋,實用研究並不脫離理論,其立足點和核心還是語言研究。二是為它服務而實踐。語言並不是孤立的空殼實體,它不僅要依存於更應服務於人、社會和文化,只有聯繫實際,才能使語言研究有用。當下,中國語言學要把語言研究與社會發展、文明傳承結合起來,更好地服務於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發展建議

    構建理論語言學協同創新聯盟。語言本身就是一種協同活動,語言學研究也呈多元態勢。應該充分認識到,世界語言的多樣性、語言生存的非孤立性、語言性質的多重性、語言構成的複雜性、語言功能的多樣性等因素決定了語言研究的開放性和協同性,迫切需要聯盟體,形成一個聯合研究、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學術平臺,聚焦學術前沿、聯手攻關項目、出版學術精品、協同人才培養。

    增列語言學為一級學科。在我國現行的學科體系中,語言學是被置於「文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實際上,語言和文學性質差異很大,分別位於人文社會科學中最接近自然科學和最接近藝術的兩端,在研究方法、評價等方面都相距甚遠。筆者認為,增列語言學為一級學科的理由主要有:一是學科性質。在國際的社會科學類別系統中,語言學是一級學科,國內外的圖書分類法和百科全書的學科分類都是如此,國家標準委員會的學科國家標準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學科目錄,也是將「語言學」列為一級學科,與「文學」並列。二是學科歷史。語言學史上曾有四次革命,如果從18世紀末第一次革命——歷史比較語言學興起、語言學衝破其他學科的束縛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算起,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經過結構主義語言學、當代功能主義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幾場革命的洗禮,語言學已經成長為一門相當成熟的學科。三是學科優勢。在人文社會科學中,語言學是最有基礎率先趕超國際先進學術水平的學科之一,一直與國際學術前沿保持同步,一直按自身邏輯有序發展,而且我國多語言、多方言、歷史文獻豐厚的特點也使我們的語言學具有參與國際交流與競爭的獨特優勢。四是學科功用。語言學是一門國家急需的學科,不僅是重要的基礎科學和理論科學,其研究成果還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從宏觀層面看,國家需要語言學在語言規劃、語言戰略、語言安全、語言傳播、語言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從微觀層面看,推廣普通話、方言保護、詞典編纂、機器翻譯、人工智慧、人機對話、文字處理等均需語言學研究成果的轉化支撐。

    打造中國語言學派。要堅持立足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立足本來就是珍視自己,發揚傳統,發掘整理凝練中國語言學研究的傳統資源。吸收外來就是繼續倡導開放包容、融通世界。在新時代,對外學習需秉持「三個堅持」:一是堅持先進性與前沿性,反對冷飯熱炒。應主張在世界前沿理論、交叉理論、方法理論上做文章,吸收外來精華,尋求思想的解放。二是堅持多元,反對同質。當代世界的多樣性決定了當代語言學理論研究的多元性,偏執一端否定其他、追求同質化的做法同樣有害。三是堅持本土化,反對「硬引進」。外來理論的吸收要堅持「為我所用」,比如用系統功能理論、話語分析理論等來解決中國語言學存在的問題。面向未來就是做好積澱,蓄勢待發。語言學派的形成需滿足四個基本條件:一是學派需有公認的創始人或代表人物;二是學派需有獨特的理論成就和代表性著述;三是理論體系能為內部研究者基本接受並加以發展;四是理論體系在語言學界獨樹一幟,並與其他學派相區別。為此,中國語言學界要大膽樹人、推崇成果、加強共識,共同打造富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理論語言學流派。

    促進語言學成為領先科學。「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的命題最早由美國語言學會會長格林伯格於1973年提出。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也曾說過:「語言學,無論就其理論結構而言,還是就其任務的確切性而言,都是人文科學中最先進而且對其他各種學科有重大作用的帶頭學科。」

    衡量語言學能否成為領先科學有三個要素:一是自身條件。現代語言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充分吸收了其他學科的先進概念和研究方法,逐漸發展出自己的、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意義的先進理論體系和分析方法。二是間接條件。現代科學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多種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綜合。現代語言學從20世紀中葉起逐漸打破了封閉的局面,大量接受現代科學思潮的影響,理論研究從「心理印跡」到「內省機制」再到「語言環境」等學說,日益表現出其開放性和交叉性,產生了一系列邊緣交叉學科。三是他者條件。領先科學要能夠對其他科學產生必要的輻射作用。語言學界的「喬姆斯基」革命對計算機科學、認知科學、思維科學的發展就曾產生了巨大的震動作用;語言學原先屬於文獻型學科,後來科學的發展使其完成了「語言學+技術學科」的轉型,隨著錄音技術、語圖分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推進,語言學的發展進入了高科技的領域,在醫學、生理學、心理學、遺傳與基因、刑事偵查、語言識別、自動控制、人工智慧等領域廣泛、快速應用發展。

    (作者:王銘玉,系中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會長、天津外國語大學原副校長)

相關焦點

  • 王銘玉:中國理論語言學的使命
    本文來源:光明日報 2019年10月19日 第12版 轉自: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 中國理論語言學的使命 作者:王銘玉
  • 中國理論語言學的使命
    作者:王銘玉(中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會長、天津外國語大學原副校長)  語言學在中國具有悠久的傳統,中國語言學對世界語言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繁榮發展語言學,需要理論語言學先行,中國理論語言學工作者要以擔當精神,為繁榮中國理論語言學做出積極努力。
  • 關於舉辦「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的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主旋律,順應教育深化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教育家》雜誌社、光明網承辦,《留學》雜誌社、人民教師網協辦的「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創新服務能力...
    作為思想文化大報,《光明日報》的融媒體內容生產始終以「新聞視野、文化視角、思想深度、理論高度」為宗旨。在難以擁有突發、現場、音畫等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報社提出評論立報、立網、立端的方針,將新聞時評作為融媒體內容建設的戰略重點。為此,報社成立社評委員會,整合《光明日報》評論部和光明網評論中心力量,成立社評工作室,建立了「朝會」制度。
  • 計量語言學:語言研究的科學化途徑-光明日報-光明網
    因此,測量方法與實驗手段的改進是自然科學理論發展的基本保證,其中計量與測量又是其基本操作。然而,在人文社科領域,除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外,計量手段卻用得很少。如果計量手段是一門學科科學化的有效方法,那麼,在語言學中引入計量方法可能是語言學科學化的必要途徑。    1935年,美國語言學家齊普夫有關語言統計的著作出版。這標誌著一個新的語言學分支學科和一種新的語言研究方法的誕生。
  • 中國翻譯學的建構路徑-光明日報-光明網
    他主編的《新時代英漢大詞典》開創了我國語料庫辭書編纂的先河,被譽為「中國的『牛津』和『朗文』」,影響深遠。《新時代英漢大詞典》曾獲江蘇省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教育部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語言學類)二等獎、中國出版集團優秀辭書獎等。
  • 在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中堅定初心使命-光明日報-光明網
    馬克思主義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偉大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指引中國人民前進的燈塔。在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中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智慧的滋養,堅守中國共產黨的宗旨、牢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明確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 與共和國同行 在新時代閃耀 ——寫在《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之際
    70年的發展演變,70年的不懈拼搏,《光明日報》成長為一家中共中央主管主辦的全國性思想文化大報。在與共和國一同走來的70年曆程中,《光明日報》始終與中國知識分子同呼吸、共命運,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這張與共和國同齡的報紙正以一個勇立網際網路時代潮頭的新型全媒體集團的姿態,向著自己的新使命與新目標邁出堅定的步伐。
  • 光明日報社行政人員招聘公告-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辦,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思想文化大報。作為黨中央指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作為黨和國家聯繫廣大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光明日報始終堅持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立足知識界、面向全社會,在團結、聯繫、引導、服務知識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光明日報評論員: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當有關疫情的消息發酵以致人心惶惶之時,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即搭乘高鐵「逆行」前往疫情中心武漢,國士之風感動中國。事實上,在抗擊疫情前方,還有無數個像鍾南山院士一樣的醫護人員和科研人員,肩負使命,忠於職守,為守護一座城市、一個國家默默奉獻,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英雄。抗擊疫情是一場無聲的攻堅戰。
  • 李錫胤:「詞典比小說更引人入勝」-光明日報-光明網
    以此文風與學風,他在詞典編纂、語言學、邏輯學、翻譯學、文學、哲學、認知科學、文學創作、書法篆刻等領域均有建樹。     李錫胤領銜翻譯或主編了多部大型工具書,其中《大俄漢詞典》和四卷本《俄漢詳解大詞典》,是我國兩部標誌性的俄語辭書,更是海內外俄語人案頭必備工具書,因此被俄語界譽為國寶級的學術泰鬥、中國語言學界少有的大家。
  • 解碼英語歷史1600年-光明日報-光明網
    英語是外語使用者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中國大中小學的必修課程,中國更是英語學習者人數最多的國家。了解、借鑑英語如何絕處逢生,意義不凡。在過去不到1600年時間裡,英語從偏居一隅的日耳曼部落語言,躋身最新世界通用語之列。西學東漸的兩個世紀以來,中國人為學英語付出了巨大代價,包括時間、精力、經濟成本。
  • 簡論科學理論的稟性-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兩類理論之間的差別是極其巨大的:它們不僅在普遍性和具體性上不同,而且所適用的評價方式也根本不同。本文所說「科學理論的稟性」,是指科學理論本來的性質和特性。在諸多文獻中,人們在涉及科學理論的稟性或本性時,往往徑稱「科學的本性」。或者,他們所說的「科學的本性」,有時也把科學的活動和建制的某些方面涵蓋在內,不過主要還是指「科學理論的本性」。這裡的科學理論,主要涵蓋第一類指稱。
  • 我是《光明日報》的「老作者」|「往事只能回味」系列(之五)
    》,《光明日報》2011年7月4日(13)《「作為資產階級社會的社會」癥結及其成因》,《光明日報》2011年7月19日(14)《重估理論史對於理論建構的意義——再讀〈剩餘價值學說史〉》,《光明日報》2012年4月20日(15)《為什麼要重新研究〈資本論〉》,《光明日報》2012年6月25日(16)《〈資本論〉研究的「當代」視角省思》,《光明日報
  • 專家學者齊聚四川外國語大學 共議中國理論語言學前沿及其協作應用
    中國理論語言學有哪些新動向?日前,第三屆「中國理論語言學前沿及其協作應用」高層論壇在四川外國語大學舉行。據了解,此次論壇由符號學研究會、中西語言哲學研究會、社會語言學研究會、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功能語言學研究會、語用學研究會、心理語言學研究會、話語研究會、體認語言學研究會發起,四川外國語大學主辦,中國邏輯學會符號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會長王銘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惠園傑出學者、英語學院院長向明友,天津外國語大學教授田海龍等國內理論語言學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
  • 社交媒體給英文句號畫上了「句號」-光明日報-光明網
    出版過一百多部語言學著作的大衛·克瑞斯通(David Crystal)教授接受這篇文章的作者採訪時表示:「我們正處於句號即將消亡的重大歷史時刻。」在通信簡訊和社交媒體的即時信息發達的今天,句號已經很少被使用到。數字時代的媒介環境使語言符號的使用更加自由,社交媒體隨心所欲的語言風格也逐漸成為趨勢,千禧一代在社交媒體軟體中更喜歡沒有句號的句子。
  • 《光明日報》【光明訪名家】欄目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太原理工...
    5月17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發【光明訪名家】欄目,以「趙陽升:把創新成果融入採礦工程領域」為題對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採礦工程專業趙陽升教授進行了專訪。採訪中,記者通過與趙陽升院士面對面交流請教、深入實驗室挖掘了解科研背後的故事,向廣大讀者展示了一名科學家的嚴謹認真,以及他當選院士後要把時間留給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一心一意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的崇高使命追求。
  • 理論天天看 | 《光明日報》:2020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熱點
    編者按  由光明日報理論部與學術月刊編輯部、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十大學術熱點評選活動已連續開展十餘年。歸納、總結和梳理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熱點,既是對一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系統回顧,也是對現實焦點問題、深層問題的折射,有助於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提供智力支持。
  •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版權聲明  1、作者向光明日報及其子報子刊投稿或寄送約稿,一經採用即視為作者將該作品的發行權、複製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彙編權等權利長期授予光明日報及相應子報子刊,並許可光明日報主辦的光明網在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上使用投稿或約稿作品。
  • 鄧小平改革思想的理論精髓和現實意義-光明日報-光明網
    鄧小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者,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他的指導下,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偉大決策,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領導中國邁入了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