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疫情影響,貴州著名的荔波小七孔景區曾於1月26日暫停開放。隨著管控措施的加強,作為全國最早將疫情防控級別從一級響應降至三級響應的省份之一,2月25日,小七孔風景區便正式恢復開放。春風細雨裡,荔波縣西南部的小七孔鎮猶如一塊鑲嵌在群峰萬壑中的翠玉,格外清新迷人。
作為荔波小七孔景區西大門的門戶所在地,當地政府為了進一步提升該地知名度,打造世界知名旅遊小鎮,於2013年將原駕歐鄉改名為小七孔鎮 ,並於2014年與播堯鎮合併,現在麻(尾)駕(歐)高速公路直通小七孔鎮,鎮人民政府駐地和平村距小七孔景區西大門僅2公裡。
儘管景區恢復開放後,遊客量沒有往年同期多,但是景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卻一點也不馬虎,景區除了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外,還重點從綜合管理、遊覽組織、公共衛生以及餐飲住宿等方面做好疫情防控,採取無接觸式服務,實行線上實名購票、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電子驗票、刷臉入園、觀光車消毒等方式,確保遊客在健康安全的旅遊環境下放心遊覽。
小七孔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2007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地,被人們稱為中國最美麗的地方之一,是荔波和貴州一張亮麗的名片。當前遊客進入景區,需全程佩戴口罩,採取間隔式、分散式遊覽,乘坐的觀光車也是隔座乘坐,首站直抵小七孔臥龍潭:煙雨空濛,一葉小舟在翠綠碧藍的潭水中遊弋。開場第一幕,小七孔便以一種空靈毓秀的澄淨和靜美虜獲了遊客們的芳心。
空山新雨,鳥鳴幽澗,溼潤的空氣氤氳著山谷裡的草木山石,吸一口,隔著口罩都感覺甜甜的、涼涼的,負氧離子打著堆、攢著勁往鼻裡鑽、肺裡沁,讓人倍感舒爽!而一隻奇異的藍大翅鴝也披著令人眩目的絲絨般藍羽,輕盈地掠過溪澗,歪頭打量著遊客,用這高雅而又神秘的喜馬拉雅藍為臥龍潭增添一抹讓人為動容的色彩。
兩位姣美恬靜的白褲瑤族姑娘,坐在潭邊茂林修竹下刺繡著圖案。據說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定白褲瑤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個民族,稱之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他們是少數由原始社會直接跨入現代社會的民族之一,至今保留著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文化信息,即女性在婚前佔據主動,可自由選擇男性支配男性,婚後則絕對服從丈夫。
臥龍潭,原名翁龍潭,是小七孔核心景區內響水河由喀斯特暗河躥出地表的出口處。臥龍潭四面青山環抱,綠樹掩映,奇峰陡聳、藤蘿障翳,峭壁危巖、清幽迷人,一峰如春筍尖又似獨角龍傲峙潭邊,一位負責打撈落葉垃圾的工作人員撐著一條小木舟蕩漾在碧波之上,峰林疊翠,潭水澄碧。於是,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的意境呼之欲出!
臥龍河從地底冒出後,或許想懶懶休息休息,或許留戀於臥龍谷美景,於是龍身蜷縮成潭,玉潔冰清,潭水一平如鏡,波瀾不興,當精氣神得到休養生息後,潭水輕輕漫過一彎堤堰化作飛花碎玉,形成一卷珠簾,跌宕歡悅,昂揚東去!
由於臥龍潭地處峽谷,所以觀景臺上拍攝的照片大多角度相似而趨於雷同,所以最好用無人機升至高空拍攝,這樣拍出的照片視覺衝擊力會更強一些,不過用無人機在臥龍潭拍攝也有一定風險,這裡信號弱,空間狹窄,山高林密,容易炸機,本人就在上圖左側墜機,幸虧景區網名叫退一步海闊天空的保安大哥身手了得,爬上懸崖邊纏滿藤蔓、十多米高的大樹,為我取下掛在樹梢的無人機,再次深表謝意!
由於小七孔所有景點都集中在1公裡寬、12公裡長的狹長幽谷,所以遊罷臥龍潭繼續乘坐觀光車沿著響水河谷南下。溼漉漉的青山滴翠,迷霧中的群峰疊嶂,一條瀑高約七十米的玉龍從坡上逶迤而下,真的是神龍不見首尾,瀑尾隱於山林,瀑身在山間起伏下跌,瀑首在潭邊傾瀉如注,山石如篦梳將其分剖成無數縷細流,或交織或穿插,或飛濺或霧化,最好是踩著如手風琴琴鍵般的碇步跨過響水河,方能近前端詳這如詩如畫的翠谷瀑布。
青峰古木幽峽,流水石徑人家,飛瀑流泉匯流成河,在奇峰雲集的龜背山下,穿過鬱鬱蔥蔥的水上森林,就像一群久別重逢的兒時玩伴,水花們歡唱著、擁抱著、追逐著、打著旋、跳著舞,在高低錯落的河床和狹窄的山谷裡,撒著歡似的你追我趕,形成舉世罕見的68級跌水瀑布。飛洩而至的跌水如斷線的珠鏈四面傾撒,形成無數段動態水景:急則湍流奔湧,聲若驚雷,緩則琴瑟叮咚,如遇知音。故爾它還有個美好的名字叫做知音谷。
在68級跌水瀑布身畔,深情守望著它的是矮壯精悍的拉雅瀑布,拉雅瀑布高30米,寬10餘米,在景區公路邊形成金字塔狀的「從」字形瀑布,一古木恰橫臥其下,似渴龍待飲。遊人只需站在瀑布底端便可仰望瀑布,從而更好地體會它的桀驁犀利和沉著大氣——萬斛雪浪疾似緩,珠簾橫空垂石卷。懸空千流自分數,大珠小珠落玉碗。
清流魚躍,瀑布跌濺,怪石嶙峋,林蔓互纏,飛流急湍在經過了一番坎坷跌宕後,終於收斂了心性,在一處長滿蒹葭的平緩地帶再度聚水成潭,潭水森森,倒影如畫。油油的青荇,在水底曼妙輕柔地招搖著,倏兒一群遊魚快速地穿梭其間,泛起一圈圈淺淺的轂紋,風平浪靜後,水面則重又恢復成藍綠寶石般的鏡面。
許多人對小七孔讚不絕口的就是它那翠綠寶藍的潭水了,往往將它比作與九寨溝相似。作為一名多次遊覽過九寨溝的四川人,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二者各有特色,其實沒啥可比性。儘管小七孔的水色亦非常迷人,但缺少九寨溝身處青藏高原那變幻無窮的絢麗色彩和磅礴大氣。硬是要做一番比較的話:可以把小七孔比作一位清純可愛的小家碧玉,而九寨溝則是一位魅惑多變的藍色妖姬。
如果問小七孔景區內,誰是排在首位的景點?恐怕不用多說,大家肯定都知道就是這座早已成為網紅的清代七孔古橋,小七孔景區皆因它而得名。清道光15年,為溝通荔波至廣西的商旅通道,當地官方和民間共同集資修建了這座麻石條砌成長40米、寬4米、拱高4米的七孔石橋。同樣由於位置逼仄的原因,只有用無人機才能取得與眾不同的構圖和視覺。
小七孔橋是景區的必看精華,響水河與樟江交匯前在小七孔橋下形成一泓綠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據說在旅遊旺季遊客打堆的時候,要想拍齊七孔臥波的乾淨畫面簡直比登天還難,身臨其境還有個新發現:北京頤和園不是有個十七孔橋「金光穿洞」的景觀麼?其實在小七孔橋附近,如果位置和光線合適,不也可以拍出「碧玉連珠」的美麗景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