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醫攜手中國康復醫學會 全力打造康復高等教育「升級版」

2020-12-25 齊魯網

齊魯網煙臺12月2日訊11月24日,首屆「新時代中國康復醫學人才培養」國際高峰論壇在濱州醫學院舉辦。

中國康復醫學會會長方國恩、中國殘聯中國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主任李晞、教育部學校規建中心創新發展處處長劉志敏、山東省殘聯副理事長張文濤、煙臺市副市長張波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講話。濱州醫學院黨委書記車先禮致歡迎辭。

中國康復醫學會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牛恩喜,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健爾、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瑪麗·維裡爾(Mary C. Verrier)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張明教授、上海理工大學喻洪流教授,濱州醫學院院長王濱、黨委副書記李文喜、副院長孫祥軍,以及來自加拿大、瑞典、泰國、芬蘭等國和臺灣亞洲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天壇醫院等近30名國內外康復醫學領域的頂尖教授學者和臨床康復專家出席開幕式和論壇。

開幕式上,在與會領導嘉賓、專家學者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康復醫學會和濱州醫學院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面開啟八個方面的戰略合作;中國康復醫學會首個區域性康復培訓基地在濱州醫學院落戶揭牌;濱州醫學院對接國際標準,正式啟動物理治療學、作業治療學、假肢矯形工程三個康復專業的國際認證工作。

論壇上,300餘名康復領域專家學者圍繞「聚焦新時代、引領新康復」的論壇主題,緊扣康復醫學領域先進理念、前沿理論、康復教育實踐、人才培養模式等重大問題,進行學術交流研討,共商新時代中國康復高等教育創新與未來發展大計,打造了一個學術研討、思想碰撞、戰略研究、成果共享、信息交流的國際化、特色化、常規化學術交流平臺,取得了豐碩成果。

以與中國康復醫學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為新起點,濱州醫學院開啟了對標國際標準,聚焦高端引領,全力打造康復高等教育「升級版」的新徵程。

落實八項戰略合作,全面夯實康復醫學教育升級發展基礎。根據濱州醫學院與中國康復醫學會籤署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建立康復醫學培訓基地、中國康復醫學教育聯盟、聯合舉辦國際康復產業高峰論壇、建立康復科學研究院、搭建協同創新平臺、合作成立康復政策研究中心、加強康復學科專業建設、共同推進康復服務標準康復醫療機構建設標準制訂、建立共享協同機制等八個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度合作,致力於推動康復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繁榮和康復醫療服務水平提升,夯實康復醫學教育升級發展基礎,共同助力中國康復事業發展。

堅持五個高位鍛造,全力推進康復高等教育引領升級。在論壇開幕式上,濱州醫學院作為中國康復醫學會設立的首個區域性培訓基地揭牌成立,並獲得授權與中國康復醫學會共同推進位定和完善康復醫學培訓基地建設標準、康復人才繼續教育標準和執業資質認定標準等;同時學校物理治療學、作業治療學、假肢矯形工程三個康復專業,亦同時分別對標國際領域最高標準——世界物理治療師聯盟(WCPT)、世界作業治療室聯盟(WFOT)、國際假肢矯形協會(ISPO)國際認證體系,開啟建設和國際認證工作,標誌著濱州醫學院康復高等教育跨入了與國際接軌、引領國內康復教育升級發展的行列。

「對接國際標準人才培養,聚力高端引領高位鍛造,是學校推進康復高等教育升級發展的重要一環」,濱州醫學院院長王濱介紹。

 

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全面實施,濱州醫學院秉持服務國家戰略、勇擔社會責任的優良傳統和行動自覺,以「大康復」理念為核心,按照「人才培養高標準培育、學科專業高起點布局、科學研究高質量創新、服務社會高平臺融合、仁愛文化高效度傳承」五個高位鍛造的思路,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中率先推進康復高等教育轉型升級,實現彎道超越,從康復教育實踐的「開拓者、探索者」向「示範者、引領者」全面升級。

依託國家級特教康復園區,全方位打造康復高等教育中國名片。與「新時代中國康復醫學人才培養」國際高峰論壇同步,中國康復醫學會首個區域康復培訓基地於濱州醫學院國家級特教康復園區落成啟用。據了解,濱州醫學院國家級特教康復園區規劃佔地600餘畝,2013年獲國家發改委立項建設,依照功能分為教學實驗區、特殊教育示範園區、康復與產學研區三部分。園區完全建成後,將成為一個集教學、科研、康復服務、生活於一體,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示範作用的殘疾人高等教育和康復高端優質平臺。

濱州醫學院黨委書記車先禮說,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特殊教育與康復園區,是推動康復高等教育「升級版」的重要依託。下一步學校將按照「高端起步、加快建設、整合資源、優化提升」的原則,加快推進園區後續建設和深化康復高等教育綜合改革:進一步完善學科專業體系,按照康復類學科專業為主體、建設多學科綜合性大學的思路,以《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理論模式和分類體系為指導,構建理念先進、面向未來、適應需求、引領發展、與國際接軌的康復類學科專業體系;進一步完善康復人才培養體系,聚焦「四新」「四化」和「十強」產業,培育「新醫科」「新工科」等新興交叉學科,動態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培養層次、招生規模等,縱向形成完整的康復專業學歷教育體系,橫向構建院校教育、繼續教育、在職教育等有機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在人才培養類別、層次上實現全覆蓋;著力提高辦學水平,實現人才隊伍、辦學層次、學術水平、卓越人才培養能力和開放合作全面提升;建立政府與市場聯動的投入保障體系,探索基於技術轉化、產業貢獻、生產力提升與辦學資源再投入的內生型發展機制,構建多元化的投入保障體系,依託國家級特教康復園區,全方位打造康復高等教育中國名片,為展示煙臺、山東乃至中國特殊教育事業、康復事業和文明進步作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楊凡、張泉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