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了添加輔食的月齡,家長最拿捏不準的是,關於食材的選擇和量的把控,餵寶寶食材單一怕營養不全面,餵的多又怕寶寶腸胃有負擔出現消化不良,食材中特別是肉類的添加,稍不注意就會影響到寶寶腸胃。
對於人的身體來說,蔬菜水果自然是很重要的,許多維生素都是來自於這些食物的攝入,同時肉類也給人的身體帶來了許多的好處。就像一些礦物質比如鐵,或是蛋白質就是通過肉類補給入人類的身體裡的。而在寶寶差不多六個月大該吃輔食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就可以往小寶寶的菜單裡加一點肉肉了。那麼,怎麼樣給小寶寶吃肉比較合適又正確呢?
在差不多一歲的時候,小寶寶的好奇心可以說是很濃的。也正因為這樣,他們往往會對沒有見過沒有嘗過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如果媽媽一直變換著花樣給小寶寶烹飪肉類的話,哪怕是同一種肉,小寶寶也是願意吃掉的。但如果一直用同一種方法給小寶寶做肉吃,他就很容易會膩,因此也就不怎麼提得起勁吃肉了。
當寶寶的身體不斷地生長發育時,對於營養的需求也是會變得更大的,因此媽媽可以適當地給小寶寶慢慢的增加吃肉的數量。而6個月到9個月的寶寶一頓飯比較適合吃少於50克的肉;而一歲左右時,小寶寶就可以吃50克多一些的肉了;而在一歲到兩歲的期間,小寶寶就需要一餐大概50到70克的肉量。
一般來說,每種肉類所蘊含的營養雖然大同小異,但總歸是不太一樣的。因此可以給寶寶食用多種類的肉類,比如這段時間經常吃魚肉、雞肉,下段時間就可以吃吃鴨肉、羊肉等。這樣交替著口味不僅能提起孩子吃肉的興趣,還能夠比較全面地給孩子補充營養。
寶寶初次嘗試肉類食材,腸胃以及咀嚼能力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家長先要從肉泥開始,觀察寶寶吃的還不錯,腸胃沒有出現不舒服的情況再慢慢的過度到肉丁,寶寶依然吃了很舒服就可以慢慢的過度到肉絲了。一定要先做軟爛一點的肉,然後再逐漸地做成肉絲肉塊狀。對於還只是六個多月的寶寶來講,他們的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還都沒能達到那麼強的地步,一下子就吃肉絲肉塊很可能會咬不動或是消化不好。因此爸爸媽媽們可以先把肉做成軟爛一點的,比如燉湯裡面的肉,或是肉泥,再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換成肉絲肉塊。
把肉做成多種形狀的樣子。對於小寶寶來說,單單的肉的樣子很可能是刺激不了他們的食慾的。而在這個時候,媽媽就可以把肉做成各種形狀,這樣小寶寶出於好奇心就會想去嘗嘗這個肉。比如做成肉丸放在湯裡,或是利用模型做成星星、月亮等餅狀。
想讓寶寶吃肉是有技巧的,寶媽們一定要注意,不能因為寶寶拒絕吃肉就放棄添加肉類,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排斥肉類食物,當然蔬菜水果也是同等的道理,都不能單一的添加,一定要均衡分配食材,才能營養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