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示威仍在蔓延。更為令人驚訝的是,關鍵時候,「弗洛伊德究竟是怎麼死的」卻迎來了反轉:明州亨內平縣法醫辦公室和弗洛伊德家人聘請的法律團隊公布分別進行的屍檢結果,均認為弗洛伊德死於他殺。
哪一份屍檢報告應該被採用?哪一份屍檢報告更具有法律效力?在美國執業的刑事辯護律師(晨報通訊員周東發、程紹銘)和明州民眾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5月31日,民眾手持標語在美國芝加哥示威抗議警察暴力執法。圖/新華社
美國明尼蘇達州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日前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後死亡,在全美引發抗議浪潮和騷亂。而他是死於警察暴力,還是心肺衰竭加毒品發作,成了一個關鍵性問題。
明州檢方在5月29日的起訴書中稱,初步的驗屍報告顯示,弗洛伊德的死因是他原有的心血管疾病,加上可能的毒品,再加上警察的強制行為。
被害者家屬立刻反對,並聘請了自己的專家。綜合美媒體報導,弗洛伊德家人聘請的法律團隊稱,獨立屍檢結果表明,「從醫學上講,他死於機械窒息,法律認定是他殺」,「如果不是頸背持續受壓,弗洛伊德可能還活著」。而明州亨內平縣法醫辦公室也認定弗洛伊德死於他殺,但稱弗洛伊德生前患有心臟病,曾過量服用鎮痛類藥物等,死於心跳呼吸驟停、警察拘捕和頸部受壓。
「屍檢報告」成為推特熱門詞
當地時間6月2日,「屍檢」和「屍檢報告」已經成為推特熱門詞彙。相關話題的留言中,大部分人選擇更相信獨立民間屍檢報告,認為窒息是弗洛伊德死亡的絕對主因;許多留言表示從此前流傳的記錄弗洛伊德之死的8分46秒視頻中,很容易看出警察用膝蓋壓迫弗洛伊德的脖子等部位導致其「不能呼吸」而死亡。「每一個看過視頻的人都知道(是窒息死亡)。」「瞎子都能看見聾子都能聽見,他是被警察施加暴力窒息而死的!」「我不需要屍檢(報告),我自己的眼睛能看見……他在大白天被四個殺手警察謀殺了。」
還有人憤怒於此前的屍檢報告和政府:「當然是此前的檢查報告撒謊了。」「他們(官方)想掩蓋事實!」「此前的屍檢人員應該負責、被解僱,掩蓋真相讓問題又嚴重了一層。」「(發出此前屍檢報告)的屍檢人員該被逮捕!」
也有極個別的留言站在官方報告一邊,提出自己的疑問:「壓住脖子背面很難窒息吧?我不知道。不過如果你能說話,你就能呼吸。」該留言內容指的是弗洛伊德臨死前不斷說「我不能呼吸」,說話本身說明他還在呼吸。
專家意見相左會出現什麼情況
在美國的刑事司法制度中,如果要把屍檢報告變成證據,必須要有專家證人,通常情況下就是屍檢官出庭作證。每個屍檢官需要向法院提交資質證明,以及作出屍檢結論的依據。
此外,在美國法律中,屍檢報告屬於傳來證據(傳來證據,亦稱傳聞證據,是證據的一種,與原始證據對稱,是指來源於他人轉述或傳抄等間接途徑的第二手事實材科),每個專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析判斷做出結論,而法院並不要求參加做出的結論是一致的,比如弗洛伊德的死亡原因,不同的專家證人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為什麼被害人會堅持用自己的驗屍專家呢?被害人家屬堅持自己的專家意見,主要有兩方面考量。第一,如果按照被害人家屬方專家的屍檢報告,可以迫使檢方從重起訴涉事警察。現在的起訴是三級謀殺,如果按照被害人的專家鑑定,警察行為導致弗洛伊德窒息,有可能起訴一級謀殺,懲罰比三級要重得多。第二,被害人家屬也在為將來的民事訴訟做準備。民事訴訟的主體就是被害人家屬與警察局即政府,那時,兩方專家就是對手,死因對於將來的賠償數額有決定性的影響。
被害者方的驗屍報告會被採用嗎
政府會採用被害人一方的驗屍報告嗎?明州還沒有相關的明確案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政府的驗屍官和被害人方的驗屍官至少在這個階段會有合作,也有可能雙方會同意找權威的第三方出來驗屍,比如聯邦的驗屍官。
此外,屍檢報告也只是整個刑事證據鏈中的一環,它會和其他證據結合起來考慮。比如弗洛伊德被警察跪在脖子上長達八分鐘的錄像和被抬上救護車以後救護人員測不到他的脈搏的記錄,這些事實都可能被採納為證據。
然後,將由陪審團推斷弗洛伊德死亡的最終原因。
所以,即使有幾個屍檢報告得出的結論不一致也完全是正常的,因為它只是其中一個證據,對於確定死因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此案中並不一定會起決定性的作用。
當然,對於被害者家屬方專家的報告,如果政府不予採納,不會在以下的刑事訴訟活動中起到法律上的證據作用。
但是,它在社會上和輿論上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處理得不好,可能整個訴訟程序都會抹上一層不公正的色彩。
瀟湘晨報特約通訊員周東發、程紹銘、宋帆美國報導
連結
川普:暴力抗議是國內恐怖行為
據新華社電 6月1日,在美國全境蔓延的反種族歧視抗議、騷亂和暴力衝突進入第七天。美國總統川普當天首次就此發表全國講話,稱暴力抗議活動是「國內恐怖行為」,在不能平息騷亂和暴力衝突的州,他將動用軍隊。
在不足7分鐘的全國講話中,川普稱自己是「法律和秩序的總統」、和平抗議者的「盟友」,呼籲各州採取強硬行動。當天早些時候,在同州長、執法官員和國家安全官員舉行的電視電話會議上,川普指責一些州長對抗議者「軟弱」,要求他們「必須更加強硬」。
川普發表全國講話之際,多輛滿載身著迷彩服、攜帶防暴盾牌的國民警衛隊隊員的車輛出現在白宮附近的賓夕法尼亞大道。在白宮北側拉斐特公園,執法人員使用催淚彈和閃光彈驅離靠近白宮的和平示威者,清出一條道路供川普在講話結束後從白宮步行穿過公園,前往俗稱「總統教堂」的聖約翰聖公會教堂。據美國媒體報導,在5月31日夜間的抗議活動中,這座有204年歷史的教堂輕微受損。
5月25日,美國中西部明尼蘇達州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死亡,由此引發的抗議示威活動連日來在全美持續蔓延,多地發生騷亂和暴力衝突。截至6月1日,包括首都華盛頓特區在內的全美至少40個城市實行宵禁,至少23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動用國民警衛隊協同警方應對騷亂和維持治安。
觀察
示威活動愈演愈烈加大傳播風險
據新華社電 6月1日,由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一名非洲裔男子死亡一事引發的蔓延美國全境的抗議示威和騷亂進入第七天,仍未見緩解跡象。持續的抗議示威已經影響美國新冠疫情防控,多位官員及專家憂慮大規模人群聚集會毀掉此前的抗疫成果,導致疫情二次暴發。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正在經歷疫情與抗議示威「兩場危機」,它們相互作用甚至相互強化,這令美國要解決任何一個危機都倍加困難。
抗議參與者面臨被感染風險
抗議示威發生在美國當下抗疫形勢依然嚴峻之時,引發了美國是否會因此出現疫情大幅反彈的憂慮。
美國流行病專家理察·埃利森表示,美國目前的抗議活動規模很大,參與者離得很近,如有病毒攜帶者在場,那麼即便是在戶外,其他人也會面臨被感染的風險。大聲說話、唱歌、喊口號都會向空氣中釋放更多飛沫,而催淚瓦斯和胡椒噴霧會讓人流鼻涕和咳嗽,這些都有利於病毒傳播。
據記者連續數日在首都華盛頓的示威現場觀察,雖然抗議者們大多數都戴口罩,但由於人數眾多、地方有限,他們幾乎是人擠人,根本無法維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目前已有多名疫情重災區官員都對疫情表示擔憂。紐約州州長科莫6月1日表示,他很擔心紐約市的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會讓之前費盡心力取得的抗疫成果功虧一簣。洛杉磯市長埃裡克·加切蒂警告說,示威遊行中可能出現所謂「超級傳播活動」,這將引爆第二輪疫情。
疫情數字出現反彈
美國《紐約時報》稱,最令專家憂慮的是無症狀感染者,他們會因自我感覺良好而參加示威活動,散播病毒,從而帶來巨大風險。埃利森指出,接觸者如果感染,通常需要5到14天才表現出症狀,因此,抗議活動是否會造成更多新冠感染病例還要觀察一段時間。
如果說抗議示威是否會引發疫情二次暴發尚需觀察,那麼防控工作受到影響就已是現實。比如,洛杉磯多個疫情檢測點在5月30日因騷亂而關閉;伊利諾州也在6月1日宣布,示威活動期間關閉位於社區內的新冠病毒檢測點。
已經受到影響的還有經濟重啟。為應對抗議和騷亂,截至6月1日,全美已有包括華盛頓市在內的至少40個城市實行宵禁,至少23個州和華盛頓市動用國民警衛隊協同警方維持治安。在加強治安措施的同時,多地政府決定暫緩重開經濟活動。例如,華盛頓市政府6月1日宣布,疫情數字在上周出現反彈,華盛頓將推遲繼續開放部分商業和公共場所的「第二階段」重啟計劃。佛羅裡達州邁阿密達德縣決定,在當地宵禁結束前,暫緩原定於6月1日實施的開放海灘計劃。
疫情或引發惡性循環
一方面是抗議示威影響疫情防控,另一方面抗議示威的發生與疫情也不無關係。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因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抗議示威之所以發酵速度快、規模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多重社會矛盾在疫情之下被進一步激化。
在美國疫情中,少數族裔特別是非洲裔「更受傷」。統計數據顯示,全美新冠疫情致死病例中非洲裔約佔23%,明顯高於其人口佔比的約13%。專家指出,這背後是貧富差距大、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種族歧視等原因。
維吉尼亞州「自由、公正與和平捍衛者」運動領袖菲爾·威萊託認為,此次由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抗議示威蔓延範圍之廣、暴力程度之高,與疫情造成的長時間經濟停滯息息相關,經濟停滯對工薪階層影響嚴重。
分析人士表示,弗洛伊德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索」,在激起人們對暴力執法、種族歧視憤怒的同時,也點燃了美國民眾對政府抗疫不力、生計難以維持的不滿。然而一旦抗議示威導致疫情反彈,普通民眾的處境恐將更加艱難,他們的不滿將進一步加深。很多人擔心美國的抗議示威甚至騷亂不會輕易平息,或將陷入抗議示威與疫情惡化的惡性循環。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