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提前學了,會不會上課不認真?」

2021-02-14 小土大橙子
這個問題我常聽人提起,可以說出現頻率非常高了,今天咱們就簡要探討一下吧。

如果一個人語文100分,數學0分,你覺得他會更喜歡語文課還是更喜歡數學課?就問問我們自己,是更喜歡自己擅長的東西,還是不擅長的?對自己喜歡的更認真,還是不喜歡的? 體育不好的人,巴不得不上體育課。 上課願意積極舉手發言的,往往是擅長的科目啊。
也就是說,從邏輯上來說,雖然學過不一定會認真,但是沒學過也不代表就一定認真。 甚至於「沒學過,還不認真」的比例也不低。 

其實說上面這些,只是想先認清一個事實,就是現實情況很複雜,沒有簡單的會與不會肯定答案。事實上,要對問題作出接近真相的回答,我們必須拋棄二元論,做更深維度的思考,搞清楚問題的內涵。 提前學這是一個現象,上課不認真聽,也是一個現象,這兩個現象有可能同時出現,但同時出現,不代表就是因果關係。我簡單做了個示意表格,假設一個班級65個學生,情況可能相當多樣。比如學習程度有 0%、25、50%、75%、100%,上課有完全不認真,比較不認真,一般,比較認真,很認真。 這還是已經抽象過簡化過的模型,都有25種情況之多,也就是根本無法用會還不會來回答。 假設不同情況的人數分配類似這樣,其實說白了還是看概率,到個體,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提前學」這個「提」,就要想一想:跟什麼比提前了?提前了多少?比如,天冷了,告訴孩子今天零下了,溫度是負數,4歲也能聽懂大概了,但「負數」的概念在教學大綱上是小學高年級的內容。 對於大綱也許算,但對於孩子當下的好奇心和認知需求,其實又不算。 

以前蛋蛋幼兒園中班,老師教八大行星的名稱,我當時都有點吃驚,可沒想到孩子特別喜歡,記得比我還牢。 

按照我們課本來說,地理是小學高年級,乃至初中的內容了,但對於一個幼兒園的教學計劃來說,引導孩子認識他所生活的世界,乃至宇宙,又是合情合理的。

(蛋蛋小時候)

前幾天蛋蛋和爸爸一起看黃河的地圖冊,裡面講到了黃河的源頭的時候,他爸提到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蛋蛋興趣來了,非要查這首詩。按照教學大綱《將進酒》是一首古體詩,可能要小學六年級甚至初中才學。有時候所謂的提前,不過是順勢而為。

不同的科目其實也有很大差別,就拿英語來說,有語言學習的敏感期,我們當年的大綱,是初中才開始學ABC,非常痛苦,有時候真覺得那時候初中畢業的水平,還趕不上現在一些幼兒園孩子。說到底,大綱是兜底的,代表平均水平,我們要反對的是為了虛榮,盲目超前,填鴨式的灌輸,但如果機械的去套用通用的標準,則容易忽視個體的興趣、能力的差異,會削足適履

學校有統一的教學標準,而家庭教育,更多的是考慮到個體的狀況,因材施教,也就是根據孩子水平和狀況來決定進展到什麼程度。 其實學同樣分好多種,有的學是只是知道個大概,有的學則比較深入。 比如banana,聽到發音知道是香蕉,是一種掌握程度;而看到banana這個字,能解碼這是香蕉,要求則更高一些。所以,我們討論提前學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時,不妨先衡量一下,學的程度。是知道點皮毛的25%,還是說真的比較了解的75%?以我們大部分人學習的掌握程度來講,還處於皮毛狀態,只是還粗淺知道些概念時,真的不用就開始擔心,誒呀學得太好了,將來到底選清華還是選北大。 0基礎入學的想法是好的,但實際執行層面會遇到不少困難。拿我自己來舉例,蛋蛋拼音就是0基礎入學的。
說實話這個東西不難,也不是說他就聽不懂,但是每次默寫能夠默全對,是需要花時間去練習的,小學真的太忙了,要保證戶外活動時間,要做作業, 要有娛樂時間注重身心健康,與其那時候雞飛狗跳,不如提前幾個月稍微帶帶。「孩子提前學了,會不會上課不認真?」這個問題背後,還有一層誤解,那就是學過了,就沒什麼好學了吧。
其實,講述知識只是學校功能的一方面,學校還是個學習社會規則,學習行為準則,建立學習習慣,學習如何跟一群人一起學習的地方。 把學校學的東西看得太單一,就會覺得好像都學完了。其實學校有不可取代的氛圍,對學習多點敬畏心就明白,學習是反覆要強化記憶的過程,不是一遍就結束的蛋蛋乘法幼兒園會了,但是你讓他考試,他也很難拿到滿分。 有些字,聽課都懂,但到默寫,照樣錯。 說白了學前的那點提前量,就算有,也不一定能支撐很久的。學前的基礎,不是為了孩子要超越多少人,只是為了兜底,不讓孩子一開始就掉隊,就覺得自己是個差生,僅此而已。不管思考哪個層面的問題,要記住的是,現實世界是複雜的。 寄希望於學校能夠承擔所有的教育責任,是最省事的情況,但必須要面對的現實是,這已經不可能的了。人生就像是長跑的馬拉松一樣,一直領頭的人,未必是最後的贏家,但是如果你一開始就掉隊,掉了好幾圈,後來又想爆發出來追上,這個概率也是比較小的,最好的情況,還是跟著領頭的人,跟上這個節奏,慢慢的去跑,堅持跑,保持體力,目光長遠。
上周的流利說團,即將截止,想提高自己英文的朋友不要錯過。

【返團】久等了,牛津樹和新版毛毛蟲點讀筆來了

相關焦點

  • 提前學過了,孩子上課還能認真聽講嗎?
    「超前學習」真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之前已經分享了兩篇文章,主要探討了超前學習是否違背學習規律,以及超前學習需要具備哪些能力這兩個方面,今天再和大家分享一下超前學習是否會導致上課時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講的問題。講真,這也是我在開始給孩子進行超前學習時最擔心的一點,因為根據我自己上學時的經驗,我之所以能在不搞題海戰術的情況下還能保持一個不錯成績的秘訣,就是認~真~聽~講。
  • 提前學了就不認真聽課了,真的是這樣嗎?
    周末有家長問我提前學習,上課了會不會不認真聽講了?當然不是了,上課認不認真聽講是和小朋友的習慣養成有關的,還真和學沒學過無關。關於很多家長都有學過了就不好好聽課的想法,這個觀念也值得我們好好聊聊。通常,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提前學過,上課後會有以下幾種擔憂:1、可能沒有興趣聽課了,因為已經會了。2、都學過了,會不會在課堂上也是浪費時間,會不會厭學。我反而認為,上課認不認真聽講更多的是小朋友的專注力還不夠,缺乏傾聽能力,不能全神貫注,容易養成浮躁的習慣。
  • 小學的課程在假期提前學了,開學後孩子還能認真聽講嗎?
    小學的課程在假期提前學了,開學後孩子還能認真聽講嗎?經常有家長問我,假期給孩子補課,提前學習了下學期的內容,孩子開學後還會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嗎?當前有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讓孩子超前學習,提前學習下學期的課程。昨天我見到一個同事,他的孩子今年秋季要上一年級。
  • 孩子不愛學習,別怕,跟我學怎麼樣培養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
    事實上,孩子上課不能長時間專心聽講、東張西望,做小動作、注意力分散;常常充耳不聞,心不在焉,對教師講的內容不感興趣,或無法理解老師課 堂講授的知識;記不全或記不住老師口頭布置的作業和事情;複述老師所講內容時,顯得語無倫次……孩子這些上課不注意聽講的問題常常困擾著家長。
  • 教育方法:孩子上課不認真,學習效率不高,成績欠佳怎麼辦
    影響孩子一生的基礎知識的獲取途徑主要是來源於學校的教育,雖然家庭教育以及以後當他們走進社會這個大千世界所學到的一些知識也會對其產生影響。但是,學校課堂上學習所獲得的基礎知識,形成的技能技巧才是主要途徑。
  • 孩子上課明明很認真聽講,為什麼課下就不會做題呢?
    "這道題這麼簡單還想不出來?你上課到底認真聽了沒有啊?"屋裡傳來一位母親對自己兒子的質問聲。"聽了,我認真聽了,還做筆記了呢。"8歲的佳佳說道。"做了筆記還想不出來怎麼做?我看你就是沒認真聽課,做不出來你就別吃飯了!"佳佳媽氣得摔門就出去了。
  • 上課認真聽講卻學不會?是「聽覺注意能力」差的原因,家長要注意
    我上課認認真真的聽了,但是我就是不會,我能怎麼辦嗎?這是日常的學生回家跟父母常說的一句話了。確實很多孩子在上課的期間都有認真的聽講,但是每一個孩子對知識的吸收能力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同樣是認認真真聽講的孩子,有的一下子就會了,有的還是要回去再花好幾倍的時間才能學會。作為父母我們要知道,孩子上課認真聽講卻學不會,其實有很大部分的原因是"聽覺注意力"差引起的。
  •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
    想要知道孩子在學校裡上課是否認真,最「簡單粗暴」的辦法是什麼?直接問孩子,向老師打聽,還是看考試成績?有老師提出:都不對,最快速準確的方法是:看!橡!皮!圖一:不開小差,認真聽講,好好寫字。圖二:偶爾無聊,開開小差。圖三:經常走神,容易分心。圖四:整節課都沒好好聽。
  • 老師總「告狀」孩子上課不認真,家長怎麼辦?
    老師總「告狀」孩子上課不認真,家長能怎麼辦?孩子在學校裡,不是應該老師管嗎?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裡去,不就是讓老師教育的嗎?老師動不動就以「家校溝通」為名向家長「告狀」,說孩子上課做小動作,下課做大動作,到處亂跑,調皮,不聽話,不學習......實在讓家長難以招架!
  • 資深小學語文老師:我為什麼建議孩子不要提前學拼音
    但是,這種現象同時也給家長造成了很大的焦慮:如果幼兒園裡不提前教,小學老師又一帶而過,沒有提前學過拼音、寫字的孩子跟不上班怎麼辦?家長們擔心的這種問題確實存在,然而,這並不是孩子一定要提前學拼音的理由,一位從教多年的小學語文老師表示:孩子上小學前提前學拼音弊大於利,我不建議孩子提前學。
  • 神了,一塊橡皮擦就能看出孩子上課認不認真
    孩子上學後,家長總會千方百計地打聽孩子上課認不認真。但又不能總是打擾老師,更何況老師一般都會說:「上課還好」,模糊的語言還是推斷不出孩子的上課狀態。如何看孩子的學習狀態,有不少老師看他的文具就知道了。一支鉛筆上課走神時咬過鉛筆的舉手,不好意思我中招了。看看你的孩子中招了沒?鉛筆上面幾乎不可見咬痕,說明孩子是正常使用,除了寫字時會使用,其他時間都躺在文具盒中,說明孩子有認真上課。
  • 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走神?父母還需要這樣做
    很多媽媽都會頭疼一個問題,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走神,怎麼辦呢?面對這個問題,我們都知道,很有可能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但我今天想從另外的方面來聊這個問題。一是尊重,二是稀缺。我家孩子上學的第一天,我就對她說,老師講課很辛苦,小朋友們都在下面坐著聽講,而只有老師站在講臺上,那麼請你上課不要說話,這是對老師最基本的尊重。送花的人周圍都是鮮花,種刺的人身邊都是荊棘。在學校,比學習好更重要的是先學會尊重老師。
  • 小學生能否提前學?所謂快樂教育不是不學,是讓孩子體會學的快樂
    在孩子上小學前,我是一個堅定的快樂教育理想主義者,其實直到現在我也不認為自己是一個雞血的媽媽。所以我家孩子屬於零基礎入學。我們面臨的問題很現實,當其他孩子已經寫字很熟練的時候我們還在練習怎麼用筆。當其他孩子能熟練做完老師布置的計算題時,我們才剛學習怎麼做計算。
  • 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總是熬夜做到很晚(真實原因解析)
    對孩子來說上課認真聽講非常重要,一個不認真聽課的孩子們上課抓不到重點的知識也不能理解和掌握,也會容易疏忽和遺漏,浪費了大量的課餘時間。同時也需要花了大量的課外時間來補,效率非常低也得不償失,然後作業又不會做,知識點又不能及時的鞏固和消化,接下來新的課都聽不懂,形成一個非常惡劣的惡性循環。
  • 老師反映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走神,我卻反而表揚了孩子
    前兩天我妻子跟我說,說師反映我們女兒上課有些不認真聽講,總是走神。特別是是英語,基本啥都不會,記不住。每次晚上都要靠她來輔導,這才讓孩子沒有落下。然後妻子就想敲打敲打孩子,強調下學習的重要性,教育下她,讓她上課專心聽講,別總是開小差。這大概也是絕大多數父母的做法,想靠講道理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說服孩子認真努力。如果孩子再不改,下一步就不止是批評責罵,甚至就要上手了。
  • 網課最後階段,孩子上課不認真、後臺玩遊戲?看看怎樣避免和解決
    二、打卡卻沒有上課。有的人每一個課時都按時打卡,那這些孩子都是在認真聽課嗎?不一定。除了課前打卡外,還有一種檢查到勤的方法,就是當堂提問。這樣做有利於督促孩子認真聽課,可以及時發現部分沒到課堂聽課的學生。再就是直播課。直播課更容易考勤,一般自帶考勤程序,課後可以導出每個學生的上課情況,聽課總時長可精細到分秒。
  • 想知道孩子上課有沒有認真聽講?家長用一招便知道答案
    文/ 穎寶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個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有時候經常聽到同事抱怨他家兒子,上課不注意聽講,學不進去 ······與其抱怨不如想想辦法「,」你們今天學到哪兒了?」這兩句話,看似簡單平常,可包含很大的信息量,如果孩子在學校是認真聽課學習的孩子,肯定能張嘴就說出來,如果說不出來學到哪一節哪一課,可想而知,這個孩子在學校根本就沒有聽課。
  • 小學階段,孩子成績好是否可以超前學?拔尖不等於提前學
    現在小學生多動症的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孩子在嬰幼兒時段沒有爬夠就開始走路。學習也是這樣。 所謂階段性,孩子不同的年齡段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特徵和學習要求。因此,我們不能無視孩子認知與身體發育的階段性,通俗地說就是在什麼階段做什麼事。
  •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據說準確率99%!
    想要知道孩子在學校裡上課是否認真,最「簡單粗暴」的辦法是什麼?直接問孩子?向老師打聽?還是看考試成績?有老師提出:都不對,最快速準確的方法是:看!橡!皮!很多家長都想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上課認不認真。這條定律可以幫助你清楚明白了解孩子的上課情況。
  • 在幼小銜接階段孩子要不要提前學拼音和漢字?
    在國家的教委的官網上,有發過文,明文禁令,不可以在幼小銜接階段或者說在幼兒園階段教授孩子拼音和漢字,所以幼兒園肯定是不教的。由此,這塊可能成為市面上的幼小銜接班或者學前班他們的一個賣點,但是我的建議是不要提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