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是黨的肌體細胞和活動主體,黨員隊伍建設是黨的建設基礎工程。近年來,南通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黨員的發展、教育、管理、監督、發揮作用等五個環節建立黨員工作「五大體系」,全面打造硬核黨員隊伍。
把好「準入關」,
織密黨員發展一張網
「黨內政治生活『四性』是什麼?」「請結合材料談談,你認為滬蘇通大橋的開通有何歷史意義?」「請舉出一件你認為最能體現『為百姓服務』的事情」……
日前,在唐閘鎮街道黨員發展培訓班交流研討現場,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健華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全程參加了發展對象的答辯。王健華說:「街道的入黨『公開答辯』堅持了很多年,經過不斷細化和完善,形成了嚴把發展對象入黨關的長效機制;每名黨員的發展都經歷這樣公開、公正、民主的環節,既確保了黨員的發展質量,又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黨的先進性。」
入黨程序越來越嚴格,源於南通嚴把黨員隊伍「入口關」。為了讓黨的肌體充實新生力量,全市出臺了《關於建立「三全」發展黨員工作體系的意見》,從源頭、實體、程序「三位一體」嚴把發展黨員入口關。「我們在黨員發展工作中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制定了《南通市黨員發展對象政治審查負面清單》,通過各級黨組織層層把關、民主投票+全面公示,切實提升發展黨員質量。」南通市委組織部組織一處負責人說。
陳建平是南通橙時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女創客,也是南通晶城科創園婦聯主席。園區黨支部實施「紅色領頭雁」計劃,由黨支部書記定向聯繫陳建平這類有入黨意願的創業人才,向他們傳播黨的理論知識。很快,陳建平被吸納到黨組織中。組織一處負責人表示:「我們在嚴格入黨要求的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各類優質人才加入黨組織。」
目前,南通建立起全域培源、全面培養和全程記實「三全」發展黨員工作體系,抓好黨員發展的源頭活水,從產業工人、青年農民、高知等群體中發展了9239名黨員,佔發展黨員總數的58.6%,一支政治可靠、信念堅定、素質優良的黨員隊伍正在不斷壯大。
把好「培養關」,
激活隊伍建設一盤棋
黨的先進性,最終要靠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來體現。鍛造對黨忠誠、能打勝仗的幹部隊伍,還需要建立健全黨員教育、管理和監督工作體系。
「這個平臺很智能,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來到天生港鎮街道龍湖佳苑社區「初心學堂」,社區幹部正在給群眾介紹公眾號「江海先鋒」。時事熱點、主題教育、先進典型、移動書屋……創新的形式加上豐富的內容,讓該平臺成為南通黨員幹部的「掌上家園」。
黨員教育管理是黨的建設的基礎性、根本性、經常性任務。南通積極推進「江海先鋒」融媒體平臺一體化建設,增強了線上黨員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目前全市已建立32個黨性教育基地、20個「帶頭示範、帶動群眾」教育基地,打造既有口碑又有熱度的黨員教育觀摩式、體驗式實境課堂。
此外,針對黨員管理工作,南通創新探索黨員分類管理辦法,對18萬餘名基層黨員施行積分考核,創設流動黨員管理風箏、磁鐵、雲端工作法;針對黨員監督工作,南通建立了「雙預警」制度,設置黃色和紅色兩個預警等級,結合平時表現和年度評議情況,對不合格黨員和軟弱渙散黨支部進行預警提醒和整頓轉化,經過黃色預警的教育鞭策,94%以上黨員實現了轉化提高……
南通先後出臺了針對黨員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的相關文件,讓全市黨員都能夠學起來、亮起來、動起來,為南通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把好「功能關」,
打造作用發揮一面旗
南通充分發揮「優秀共產黨員」的榜樣力量,用先進典型的示範模範形象來擴大影響、引領群眾,形成黨員作用發揮「頭雁引領、群雁比翼、列隊前行」的「雁陣效應」。
為充分發揮黨員作用,南通建立起領域突出、載體豐富、成效明顯的「四域四亮」工作體系,把政治和社會生活、本職崗位工作、急難險重任務、參與社會治理和聯繫服務群眾作為黨員發揮作用的四大重點領域,以亮身份、亮承諾、亮業績、亮品牌4種方式創設載體,發現和培育各領域優秀共產黨員示範模範作用,讓黨員幹部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在緊要關頭豁得出去。
通州區人民醫院的主管護師蔣燁燁,就是這樣一名受組織引領、被組織感召而發光發熱的「優秀共產黨員」。工作中,她是技術過硬的業務能手;急難時,她更是一名有著11年黨齡的「老」黨員。在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暴發、各方馳援之際,她擲地有聲說:「我去,我是黨員!」
「我們還將黨組織陣地前移到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線,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城市建設中的『紅色引擎』作用。」通州區新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張民平表示,基層會定期舉行黨建引領項目建設推進會,在項目建設中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通州大力實施助力產業發展專項行動,選派100名年輕黨員幹部擔任黨建惠企專員,對掛鈎重大產業項目實行包辦服務。在項目招引、行政審批、公共服務等部門成立15個服務行動黨支部,全鏈條、全周期靠前服務,激發產業升級「紅色動能」。
得益於紮實的黨員隊伍建設,黨員幹事創業越來越有精氣神,社會正能量不斷傳播。近年來,南通大地不斷湧現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人、省道德模範、省勞動模範等先進典型,「莫文隋」精神也成為江海大地的一面旗幟。
本報記者 陳 明
本報通訊員 周鋒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