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一座被書香縈繞千年的城

2021-01-08 騰訊網

失戀書屋、先鋒書店、煜風書房……

每逢周末,

這些地方都是南京文藝青年的留戀之處。

如果穿越百年,

古時候的文人墨客又會去哪裡?

去昭明太子讀書臺、周處讀書臺、

亦或王安石讀書處、惜陰書院

……

千年文脈,薪火相傳,

在南京的歷史上,

始終瀰漫著淡雅的書香,

很多文化名人都曾在此讀書、求學。

正是由於讀書、愛書人很多,

南京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讀書之處,

今天,我們就聊聊南京那些著名的讀書處。

一起品讀這座被書香縈繞千年的城。

昭明太子讀書臺

蕭統(501~531年)是梁武帝蕭衍長子,南朝梁代著名文學家,諡號「昭明」,故後世又稱他為「昭明太子」,他活得不長,30歲的時候就因溺水身亡,死在父親梁武帝之前,因此沒有繼承皇位。在其短暫一生中,蕭統因為主持編纂了《昭明文選》而留名中國文學史。這位愛讀書的太子,是唯一一個在南京擁有多座讀書臺的歷史名人。

據史料記載,蕭統自幼嗜書如命,南京至少有五處和昭明太子有關的讀書遺蹟,分別是紫金山北高峰的「太子巖」、江寧湖熟秦淮河邊的「梁臺映月」、六合橫山的六峰書院、玄武湖的梁園(相傳是蕭統編選《文選》的地方)、江寧牛首山佛窟寺的「昭明太子飲馬池」。昭明太子蕭統的好學精神,在當時大概確是非同尋常,所以給百姓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

2005年,中山陵園管理局在梅花谷開挖80畝燕雀湖,湖畔建三間歇山頂廊柱式建築,名為「臺想昭明」,以紀念這位昭明太子。目前梅花谷的「臺想昭明」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已經成為市民早晚散步和納涼的好去處。

周處讀書臺

南京老門東歷史街區東側老虎頭小巷盡頭,有一座建於民國時期的牌坊式大門,橫額上寫有「周處讀書臺」五個字。這處古蹟與『讀書』有直接的關係,相傳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在南京漫長的歷史上,被命名為「讀書臺」的古蹟還有多處,但保存最完好的,就是老虎頭的「周處讀書臺」。它的存在和延續,記錄著這座古都延續千年的讀書風尚。

「周處除三害」的故事最早記錄在南朝劉義慶所撰《世說新語》之中:西晉周處年少時縱情肆欲,橫行鄉裡,人們將他與山中猛虎、水中蛟龍合稱為「三害」,深惡痛絕。周處得知後,未泯的羞恥心使其幡然醒悟,隨即入水搏殺蛟龍,入山手刃猛虎,並痛改前非,跟隨當時著名的學者陸雲學習,勤奮讀書,勵志圖強,終於成為一代能臣名將。

據文史專家考證,周處讀書臺所在地,其實是周處故宅的堂屋,名曰「子隱堂」。明代顧起元在《客座贅語》中誤將此地稱為「周孝侯讀書臺」(周處曾被追封為「孝侯」)的緣故,此後的南京人將此地當成了「周處讀書臺」。

古人對於這個訛誤並沒有改正,反而以訛傳訛,將此地作為激勵年輕人勤奮讀書的「教育基地」。清代文豪、《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登臨周處讀書臺時,就留下了「昔者周孝侯,奮身三惡除。家本罨畫溪,折節此讀書」的名句,他認為,周處在此讀書確實無疑的。

所謂的『周處讀書臺』,雖然是一個錯誤,卻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它反映了古代南京人喜愛讀書、崇尚讀書的風氣,是南京書香千年的一個生動見證!」

王安石讀書處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在紫金山定林山莊內的讀書處昭文齋2008年修復開放。該讀書處佔地約5000平方米,整體建築為宋代風格,周圍由來自書法名家書寫的王安石50首詩碑廊環繞。

定林山莊現第三進大殿就是「昭文齋」。在木結構的房簷下懸匾額仍名「昭文齋」3個行書陰刻大字,集古碑帖中的米芾遺墨。兩側楹聯用王安石詩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名句,集蘇軾古碑貼中的遺墨,行書陰刻,讓遊人久讀不厭,懷古勵今。齋中左右兩側高懸宋代宮廷名畫「墨龍圖」、「秋山勝景圖」、「扶黎圖」、「耕織圖」。正中懸掛王安石著帽束帶畫像。室內陳設雅潔,仿宋代式的桌、椅、書案等昔日舊觀,齋後為花園。

定林山莊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鐘山風景名勝區明孝陵之東,經「紫霞勝境」牌坊入口處沿林蔭石墁路約300米左側既是。若有閒暇,喜歡歷史文化的你可前去逛逛。

朝天宮有「孝子讀書臺」

郭文舉,東晉臨安(今浙江餘杭)人,一說河南汝陽人,當時著名的隱士。郭文舉早年就以孝順名聞鄉裡,父親死後,他在餘杭的山裡隱居躬耕,每每有多餘的糧食,必定要分給窮苦人。他在野外遇到猛獸,猛獸似乎也知道他是有名的賢人,不傷害他而離去。居住在南京的東晉丞相王導聽說了郭文舉的美譽後,邀請他來南京。郭文舉在王導的西園(今朝天宮一帶)居住了七八年的時間,終日博覽群書,留下了一個「郭文舉讀書臺」。

「郭文舉讀書臺」是南京古代著名勝跡,前後存在了一千多年時間,到明代已經消亡。明代南京學者顧起元的《客座贅語》說,「郭文舉讀書臺在冶城,今太一殿其遺址」,「冶城」也就是古代朝天宮一帶的稱呼,說明「郭文舉讀書臺」遺址上後來建起朝天宮的一座宮殿。

曾經的龍蟠裡9號

人文薈萃的南京城,清末民初仍有鐘山書院、惜陰書院等多家書院,吸引了各地的人來讀書求學。其中,中國近代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就曾在惜陰書院讀書。惜陰書院成為江南圖書館後,魯迅先生也曾在此讀書。目前這個位於龍蟠裡9號的大院為江蘇省文化廳的辦公地。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兩江總督陶澍辦書院,培養人才,書院蓋好後,取名惜陰書院。同治十三年(1874),21歲的張謇以第一名考取惜陰書院,進入書院讀書。直至光緒二年(1876)五月,才離開惜陰書院。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惜陰書院原址興建江南圖書館,成為我國最早的大型公共圖書館。

1912年2月下旬,魯迅應教育總長蔡元培邀請,從紹興到南京任教育部部員,空暇時,魯迅便會與好友許壽裳同訪龍蟠裡江南圖書館,研讀中國古代史書與傳奇。

辛亥革命後,江南圖書館幾經更名,建國後便定名為南京圖書館古籍部。南圖新館落成後,古籍部遷出,這裡成為江蘇省文化廳的辦公地。目前院裡陶風樓走廊處,有陶風樓的簡介與舊影,以及歷代名人在這裡讀書的往事。

這裡曾是「金陵第一藏書樓」

明清兩代,南京的私家藏書之風頗盛,尤以甘熙宅第中的「津逮樓」為最,這座南京歷史上最大的私人藏書樓,為金陵藏書史留下濃墨一筆。

津逮樓系甘熙之父甘福所築,落成於1832年。據考證,津逮典出《水經注·河水》,意指求知的入門之路。

甘福去世後,津逮樓藏書皆傳於甘熙。甘熙也是嗜書之人,還愛搜羅金石彝鼎。津逮樓最多時藏書達16萬冊,其中不乏宋、元兩代的善本。除了樓上的藏書外,津逮樓的一樓還陳列著大批青銅器。1853年,太平天國的戰火殃及南京,只存在了21年的津逮樓毀於兵火,大量藏書化為灰燼。

現在的甘熙宅第後花園的東南角,一座坐南朝北、上下各三楹的兩層小樓淡然獨立,門前還有一株高大的榆樹。這就是2007年在原址復建而成的津逮樓,形制與寧波天一閣有些相似,門上「津逮樓」三個大字蒼勁有力。

遺憾的是,復建的津逮樓裡並沒有藏書,原津逮樓的藏書除了一部分毀於太平天國的戰火,另一部分則為南京圖書館所藏。

大隱隱於世的崇正書院

2018年3月34日,幾經興廢的崇正書院重新面向公眾開放,南京又多了一個讀書、養心的好去處!

古崇正書院坐落在清涼山東側山坡上,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書院歷經兵燹,幾度興廢。1980年,由著名建築設計師楊廷寶親自指導重建,被譽為南京市最美書院。2006年,崇正書院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益生園集團捐資重啟書院的各項功能,服務社會大眾。

崇正書院依山而建,分為三進。一殿與二殿穹栱飛簷,端莊典雅,由兩側迴廊相連,廊壁上開各式花窗,園中香花遍植,鳥鳴婉轉。第三進築於高處,被稱為「清涼勝境」。正殿是一座高6米、寬16米、深20米的重簷翹角古建築,四周古木參天,泉水潺潺,環境十分宜人。

和任何名校一樣,歷史久遠必有故事和看點。崇正書院走出明朝開國後第一位高中狀元的南京人,狀元郎名叫焦竑。修建這座「崇正書院」的正是狀元郎的恩師耿定向。1562年耿定向從甘肅調任南京後,一直擔任南京督學御史。任期中,南京的文化和教育得到長足發展,他力推正傳儒學,「崇正書院」就是他的政績之一。書院落成後,他搬來上班,不時客串老師授課。書院也因他很快成了南京的儒家中心,李贄、湯顯祖等大儒常被邀來開講座,組織文學沙龍。

這兩處藏書樓都已不存

澹園藏書樓

澹園藏書樓原位於南京同仁街,是南京傳世最久的私家藏書樓建築。其主人是明代學者焦竑(1540-1620),萬曆十七年的進士第一名(習稱「狀元」),晚年歸隱南京後,著述豐富,有《澹園集》七十餘卷。其藏書樓是一座坐北朝南五開間的雙層木結構建築,建築面積達350平方米。

澹園藏書樓俗稱為「焦狀元樓」,其中藏書在焦竑去世二十餘年後散失。藏書樓1994年被毀。

藝風樓

南京著名藏書樓「藝風樓」在顏料坊 86號(後來是顏料坊小學),是清朝繆荃孫所建。

繆荃孫晚號藝風老人,是中國近代圖書館的鼻祖。1876年繆荃孫考中進士,先後擔任江南圖書館和京師圖書館監督,為南北兩大圖書館的創建者之一。

他在南京14年,在顏料坊建的「藝風樓」保護了大量古籍、古董。後來藝風樓被拆,這些圖書分別為上海和北京的圖書館所得。

讀書不覺已春深, 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光明媚,惠風和煦,

柳樹發芽,鳥語花香,

這是讀書的絕好季節。

若有閒暇,

你不妨來這幾處讀書處,

與春同行,

與春同讀,

如此,也算不辜負這大好春光了!

相關焦點

  • 南京推動千年文脈與世界聯通
    原標題:南京推動千年文脈與世界聯通
  • 把本土文化變成「全球語言」 南京推動千年文脈與世界聯通
    南北朝詩人謝朓的一句詠嘆,成為南京流傳千年的城市名片。近年來,通過「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今天的南京千年文脈可感知,天下文樞可品讀,古都魅力得以彰顯,一座生態、生活、生產與文脈、文化、文明融合發展的現代化城市呼之欲出。
  • 濟南中鐵城雲璽打造優質教育大盤,用心營造人文書香縈繞的空間
    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  選擇一處離校近的房子  孩子積累豐厚的人文底蘊,潤染人文書香  濟南中鐵城·雲璽>,一方人文書香縈繞的土壤  住在學校旁,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中鐵城打造全齡教育大盤  將優秀教育資源放在第一位  用心實現孩子的一站式教育  社區內打造12班幼兒園
  • 書香中山:一座全民閱讀之城的自我修養
    近年來,中山大力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積極倡導全民閱讀,大力推進「書香中山」建設,投入大量資源建設各類閱讀空間和閱讀品牌。十多年來,中山書展始終踐行惠民宗旨,始終聚焦全民閱讀,成為「書香中山」的閃亮品牌,也是中山市的年度文化盛事。
  • 書香縈繞幼兒園 閱讀滋養幼兒心
    「書籍如同種子,只有不斷通過閱讀滋養,書香才會在孩子們的心頭縈繞,伴其一生。」在「閱讀滋養心靈,書香縈繞校園」的教師繪本教學培訓課上,惠曉琳由一幅圖片引入,向幼兒園支教老師們講述圖片閱讀對幼兒思維培養帶來的影響,通過主講老師對繪本的引導閱讀,參加培訓的支教老師對如何培養幼兒閱讀興趣,以及如何通過閱讀更好地發展幼兒的口語水平,有了更為全新的感觀和理解。
  • 一本書,一座城
    而令我格外驚訝的,是貼在封面上的那個暖黃圖標——「丟書大作戰·全民閱讀書香軌道」。靠在座位上,用一個閒適下午的時光,在車廂呼嘯而過的風景中重溫這本書的回憶,感受它的氣息。在經歷了書中無數次的日落、無數次諦聽海浪拍岸聲後,合上書時,仿佛合上了自己的童年和青春,它們在記憶深處,被這溫柔繾綣的文字喚醒。
  • 南京一座千年古寺,環境清幽風景美麗,被稱為天下第一禪林
    南京距今已經有2500多年的建成歷史了,也是我們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每當想起這個地方,人們就會想起六朝古都這個美稱。經歷了這麼多的朝代,這裡留下了很多歷史遺蹟。骨差是古都最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近年來非常火熱的景點。對於南京人們所熟知的古寺有雞鳴寺、大報恩寺等等。
  • 南京玄武區具有融山、水、城、林於一體的獨特風貌,旅遊景點集中
    玄武區是東吳、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等六朝皇宮、明朝南京故宮、太平天國天王府、中華民國總統府的所在地,有中山陵、紫金山、雞鳴寺、明孝陵、明城牆等歷史文化遺存,具有融山、水、城、林於一體的獨特風貌,是南京旅遊景點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 一座興化府城,隱藏著莆田人千年故事
    這是一座卓然屹立在東南沿海的歷史文化名城。千年的時間孕育了無數盡忠報國的忠臣俠客,千年的時間也遺留了無盡的物質與文化相互輝映的歷史遺存,千年的時間也湮滅了幾多令人扼腕嘆息的人文遺址。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莆田縣城有了第一所道觀,元妙觀的創建對這座小城具有劃時代的文化意義,意味著莆城古城打開了一頁生機盎然的文化封面。佛教之金仙院,儒家之縣學,道教之元妙觀,在一座縣城最初的文化開端,道、釋、儒就如此完整地為一座小城的歷史遠行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或許這只是莆田古城某種神秘的文化暗示。
  • 南京一座低調的千年古寺,歷史長達1600年,身為5A景點卻不收門票
    南京作為十三朝古都,自然有很多古代景點,寺廟星羅棋布,南京最有名的寺廟恐怕就是棲霞寺或者雞鳴寺了。不過今天介紹的不是這兩座寺廟,而是一座低調的千年古寺。這座寺廟就是鷲峰禪寺,又名鷲峰寺,位於南京秦淮區的一個公園裡。這座寺廟的歷史也很古老,在時光流逝中,它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在喧囂的地方默默守護著一片心靈淨土。
  • 一所名校撬動「一座城」
    去年3月16號千年古城蘇州與百年名校南京大學正式籤署全面戰略合作暨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協議今年9月8日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破土動工正好543天看到這個數字就讓人感受到一個字未來,蘇州高新區還將以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為核心,將周邊約10平方公裡區域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太湖科學城。
  • 四年水墨畫金陵108景,他說:南京是一座「溶解」之城
    四年水墨畫金陵108景,他說:南京是一座「溶解」之城 2020-09-14 1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南京:博愛之都,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聞名海外的千年古城
    南京:博愛之都,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聞名海外的千年古城文:青青【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南京,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城,自古以來這裡都是一塊風水寶地。南京市的學術風氣濃鬱,是著名的學術之城,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尊師重道、程門立雪的古城,在明清朝代江南貢院為朝廷貢獻了一半以上的狀元。
  • 距南京4h車程,藏著一座具有千年的水鄉,河水在屋內流過
    距南京4小時車程,有千年之遙。河水從房子裡流下來,這房子值得一看。在中國,旅遊景點很多。旅遊者在選擇自己想去的地方時,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做出合理的選擇。一般來說,對於習慣於日常生活的遊人來說,只需想到古鎮就好。古城中,位於江蘇境內的周莊最為有名。
  • 青島龍湖·紫都城|一座大城,更新千年金膠
    深耕11年,青島龍湖,如何用匠心點亮島城?2020千億龍湖X千年金膠,大城系新作重磅亮相!  魯網6月23日訊 立足時代,方能懂得城市向上的力量,從中國到青島,龍湖,如何以作品定義城市坐標?深耕11年,青島龍湖,如何用匠心點亮島城?
  • 三強和築 敬獻揚州一座頤和公館
    一座城市,一個時代,一個美好的開端。頤居、融創、中南三大品牌房企實力聯袂,執首文昌路,匠造城市封面鉅作——「頤和公館」,在案名發布之始,城市展廳耀城盛啟,揚州典範生活澎湃而來。壹時代仰慕,締造階層榮耀居所頤和公館城市展廳在萬眾矚目中盛大開放,以精緻匠心致敬城市中堅力量,禮讚淮左千年名城。
  • 南京涵碧樓:六朝古都裡蕩漾的新光,穿越千年時光的古典甌樂
    透過杜牧先生的詩句,仿佛可以看到被薄霧裹挾著煙雨朦朧的樓臺廟宇,和佇立在淅瀝小雨中的金陵城。這座歷經了六朝易主、見識了近代歷史的各種風雲變化的千年古城,一直在非常深厚的中華文明長河中發散著耀眼的光芒,也為我們這些後來人留下了很多寶藏。在南京數不清的文化遺產和寶藏中,那白最為喜歡的是青瓷甌樂。
  • 距重慶城66公裡,藏有一座1500年歷史古城,也是中國的第四大古城
    它還是一座體系保存完整,規模龐大,極具層次感、立體感的風水古城。,它涵蓋了古縣城文化、巴渝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書香文化、抗戰文化、龍文化於一體千年古城。這裡有一座書院培養了兩百多名舉人,二十三位進士、四位翰林學士象徵這裡的書香文化。這裡也有明清年間湖廣移民川渝的移民文化,還有移民帶來了媽祖廟書寫內陸的宗教文化。抗日戰爭時期黃埔軍校遷移到了這裡,第十三期至十七期黃埔軍校駐安居五年的抗日文化。
  • 讀書、刻書、印書、藏書 古都南京有部千年閱讀史
    南京雞鳴寺、南京林業大學、情侶園等處,到處擠滿了賞花的人潮。然而,有一個地方比賞櫻花的勝地還要熱鬧和火爆,那就是南京國展中心——3月22日至25日,為期四天的南京書展主場館累計人流量70927人次,雙休日共有近6萬人參觀書展,這再次印證了南京人的一份驕傲:這裡是中國最愛閱讀的城市之一。千年文脈,薪火相傳。
  • 一座歷經滄桑的千年古鎮,因其美麗的風景而得名,堪稱「小南京」
    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物產燦爛,人傑地靈,自古有「吳楚的十字路口,包公的故鄉」的美譽,即使是一個小鎮,當你走進去,也會被它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鬱的文化氣息所吸引,就像梁園古鎮,自南北朝沈縣建立以來,幾千年來一直是商業和文化中心,讓我們走進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小鎮,享受它的美麗和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