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系商業在鄭州大本營的擴張跨出了實質性一步。9月15日,新田360廣場·綠地新都會店(一期)正式投運,這也是其在國內開設的第5家購物中心。而新田在鄭州向東拓展,正是時下鄭東新區受益國內新一輪商業投資的縮影。有數據顯示,十多家商業地產商正在北龍湖、高鐵站與白沙等片區密集投資,鄭州東部區域遺留的商業窪地現象,有望在未來幾年被抬起。
新田系商業鄭州「二號店」順產
大本營市場單店瓶頸獲突破
在試運行近20天後,新田360廣場·綠地新都會店於9月15日正式投入運營。
該店位於鄭州市金水東路與東風南路交叉口,總商業面積約13萬平方米。其中,先期投入運營的一期項目,約為5萬平方米。後續項目將在2019年完成投放。
新田集團董事長田中飛在現場介紹,與此前開設的4家購物中心不同,新田360綠地新都會店一期項目是聚焦音樂主題的時尚生活購物廣場,定位「家庭+商務」消費概念,各樓層不同業態搭配不同的音樂風格。同時,它也是省內首個擁有「沉浸式體驗空間」的購物中心。
不過,在同業者看來,新田鄭州二號店的突出優勢不只是客群定位與門店設計,而是其所引進的130多家品牌商資源中,有25家為首次進駐河南市場,包括臺北純K、柴門飯兒、酒窩、NOME等。而這,顯現的是零售商在國內品牌領域的號召力,更是同行業者在市場博弈的資源稟賦。
不過,鄭州二號店的拓展,對新田系商業而言其實是遲到的作品。
受益於新田置業母體,憑藉著自持的鄭州國貿中心物業資源(約4萬平方米),2010年在河南打響了新田360商業的第一炮。2017年,其國貿店單店銷售規模超10億元,「本土購物中心業態當家花旦」實至名歸。
但在鄭州大本營拓展方面,因其置業公司在二七廣場獲取土地多遇波折,導致鄭州二號店計劃始終難產。乃至此後,其商業公司踏出鄭州,先後完成了許昌、南陽、上海(收購華僑城項目)等省內外項目的拓展,依然難解鄭州之惑。
直至上年5月,在綠地旗下新都會項目上,新田完成了對同業對手的較量,得以實現鄭州二號店的落地。這關乎新田在大本營市場的話語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待新田360廣場綠地新都會店三期項目(約8萬平方米)在明年交付之後,與當前一期項目總體相比仍將面臨一次調整。兩宗項目合計13萬平方米,已超過了新田商業現有運營的任一項目。這不僅是超大盤的駕馭,還有其對自我目標要求輕奢定位的實現,對其現有供應商資源的整合能力仍存諸多挑戰。
闖了上海灘、蹚了武陟縣
新田兩年計劃門店數量「破十」
未來兩年,新田商業計劃其門店規模達10個,其中4個在鄭州,年營收規模達到80億元以上。
這是8月28日,新田集團副總裁、河南鄭州國貿商業有限公司總裁司小偉接受大河財立方《極刻》專訪時透露的消息。而鄭州市場待增的兩個項目分別是:二七廣場片區太康路店、鄭東新區白沙片區象湖店。
一個商企在同城開設4個大型門店,即便在國內一線市場也並不多見。無疑,這將催化新田系商業在河南零售業鎖定一線咖位。
從已知信息來看,同期在鄭州達到如此數量級門店(含大型百貨店)的商企,僅有丹尼斯、大商和萬達三家企業。
與此同時,新田也成為走出中原、開啟全國連鎖化的第二家豫企。第一家企業,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亞細亞。
2013年,新田置業在上海投資了「上海新田360項目」,預期在2020年前後投入運營。又在2017年年末,借瑞威資本助力,從華僑城手中購得上海浦江O’mall華僑城商業中心,並將該項目在今年上半年更名為上海新田360廣場華僑城店。
不僅是省外,省內也是同樣熱鬧。
據新田集團官網信息,新田360焦作武陟店,有望在2018年年底開業。也就是說,僅在今年,新田商業就拓展了南陽摩根店、上海華僑城店、鄭州綠地新都會店及焦作武陟店。無疑,這對其人力、財力與供應商等資源稟賦是一次高強度的考驗。
換一角度看,新田商業用購物中心的這一種業態,貫通了國內一線市場至五線市場(縣級)。迥異的市場特徵與消費落差,更對其多維度的駕馭力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新田為打開多層次市場,已做了多年的準備。同時,對應不同局部市場,也找到了相匹配的打開方式。」司小偉稱,新田力爭要在三五年內做好充分立足,這包括:掌控一定的資源量、鍛鍊出一支相對純熟的隊伍,用更先進的管理方式,錯位經營,搶佔先機,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獨特IP,進而塑造具備競爭力的商業價值。
鄭州商戰3.0周期呼嘯而至
東部地區將率先開打
各路資本在鄭州市場投建超大商業體,如「下餃子」般熱鬧。
今年5月,RET睿意德曾發布過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度,鄭州將至少新增28個商業項目。這其中,上悅城、鄭州1908購物公園等6個商業項目在上半年已經開業,商業體量共計25.5萬平方米。而下半年,除新田360廣場綠地新都會店外,還有正弘城、建業凱旋廣場、永威木色等22個項目總體量超130萬平方米。
大河財立方《極刻》記者統計(截至2018年9月16日)
這是鄭州商業市場跑步進入3.0發展周期的驚鴻一瞥。
1.0周期,代表業態是大賣場、連鎖超市;
2.0周期,代表業態是百貨店與一般購物廣場;
而3.0周期,代表業態或是功能性O2O商業體。
如司小偉所言,獨立IP化、客群定位再聚焦,都是新一代購物中心的基礎功。簡言之,是指你的商場如何與別家的不一樣,並能保持對目標用戶群需求的引領與高層次契合。
另需看到,鄭州新一輪購物中心投資的密度,偏重於東部區域。
比如北龍湖區域,龍湖北裡的中糧大悅城、龍湖南裡的華潤萬象城、運河裡的北京華聯skp等,均已定下工期。
大河財立方《極刻》記者統計(截至2018年9月16日)
再如鄭州東站,就在今年6月份,華潤系以15.82億元包攬了鄭州高鐵站東廣場8個商業地塊,這是繼2016年,高鐵站片區收穫寶能系「千億計劃」後的又一宗超級大單。此外,先發入局的綠地、海馬、永和、匯藝、升龍,以及正待釋放的正商、寶能、國控,催化鄭東高鐵商圈呼之欲出。
除上述兩個熱極之外,白沙區域亦是眾多商業地產大佬的期許。
商業資本在鄭州東部地區的密集扎堆,與該區域既往商業經濟發展缺位息息相關。以東二環(中州大道)為界,供東部區域市民逛街的商業項目寥寥無幾,比較成熟的商業體無外乎丹尼斯7天地、寶龍城市廣場、王府井熙地港。
不過,「窪地效應」源於鄭州城市東擴的節奏,確為吸引新一輪商業資本投資備足了誘惑:高鐵站、金融中心、創新園區、自貿實驗區、領事館區、跨境電商綜試區、高檔住宅開發組團等。
從這一邏輯來看,新田系商業布局綠地新都會店,以及未來的象湖店,都是在鄭州東二環以外市場加緊「卡位」。
「如果在這個階段沒有建立好自己的工作,等外來商業進入的時候就沒有時間了。消費者永遠選擇最好的那一個,時間機會也是競爭條件。」這是司小偉對新田系商業大擴張戰略訴求的解答,佐證了這一判斷。
另需看到,國內零售業迭代進入3.0周期,參賽選手的名單已悄然發生變化。尤其是對於市場新出現的選手,河南消費者從來不認生,「誰讓咱『爽』,咱就把錢花在哪。至於它是誰,壓根不重要。」
本文轉載來自:大河財立方《極刻》楊霄 張利瑤,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