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金橋」景觀作品。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周明陽攝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北京各個著名地段和重要景點都布置了節日景觀。矗立在國家會議中心前廣場的「絲路金橋」也呈現出新面貌:鮮花裝扮的「絲路金橋」,在陽光照耀下晶瑩剔透、熠熠生輝,隨著時辰和天氣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效果。不僅於此,「絲路金橋」更成為《新中國發展面對面》、「新中國這樣走來」12集動漫微視頻中代表「一帶一路」的重要畫面,為更多讀者和觀眾所知曉和熟悉。
「一帶一路」上的文化橋
不久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中俄建交70周年的中國—俄羅斯紀念封在北京發行。「絲路金橋」作為和平發展之橋,成為中俄紀念封的主圖之一。
「絲路金橋」創作者、中國當代藝術家舒勇說,「絲路金橋」象徵著以各國文化為橋,連接起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各國以及世界各國的友誼。在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徐建國看來,以「絲路金橋」這個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同、代表「一帶一路」的文化符號作為總圖形符號具有國際意義,體現了中國的誠意、善意與世界擔當。
「絲路金橋」是以「一帶一路」倡議為語境創作的景觀雕塑,它選用趙州橋作為原型,長28米、高6米、寬4米,由2萬塊「長城磚」形狀的人造樹脂水晶磚砌成,色如琥珀。橋體「花香瀰漫」,每塊磚的內部熔鑄絲綢製作的手工花,是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相關幾十個國家、近百座城市的「國花」或「市花」,寓意架設「溝通之橋」。隨著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和地區增多,不斷有新的「國花」「市花」加入「絲路金橋」,「絲路金橋」也隨之不斷成長。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舒勇認為,每個國家都有國花,代表了這個民族的情感認同和文化基因。「絲路金橋」把這些元素融到一座和平之橋裡,真正反映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絲路金橋」的底座還鋪有絲路金球,金球裡熔鑄的是聯合國成員國的國花。「可以說,我們是在聯合國花園裡架起一座『絲路金橋』,讓世界各國聯合起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作品想表達的理念和深意。」
為何選擇趙州橋為原型?舒勇說,趙州橋傳達了和平、發展、開放的理念。它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橋」——歷經1400多年的風雨、洪水、地震卻安然無恙。它代表當時最高的建造技術,代表中國人的智慧,它是穿越了歷史、鮮活的一座橋。
「趙州橋更大的價值在於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和』文化。」舒勇進一步闡釋。趙州橋橋體左右兩側各有兩個橋洞,左邊兩個橋洞代表「朔月」,右邊兩個橋洞代表「望月」,朔月是初一,望月是十五。「橋身下面的左右單拱線,被稱為上玄和下玄。上玄意為『和』,下旋意為『平』,加起來又為『和平』。所以,它是一座和平之橋,是一座未來之橋。」在舒勇看來,這其中就包含著「天人合一」思想,這種思想正是以中國語言闡述世界層級的概念——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全球化中講述中國故事
今年,「絲路金橋」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的精彩亮相,使其為更多人所熟知,會議也賦予了「絲路金橋」新的生機。「絲路金橋」成為「一帶一路」獨特的文化符號,彰顯了新時代中國面向世界開放合作的姿態和決心,代表著中國的精神氣質和大國形象。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國藝術家正不斷從本土文化中汲取養分。來自世界的欣賞和認同讓他們意識到,越是全球化,越需要堅持民族文化的本性和特色,越需要對民族文化的自覺和自信。在舒勇看來,越具有文化自信,也就越開放和包容,越強烈地認識到作為藝術家對全世界、全人類文化的責任。
在舒勇看來,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都是表達價值觀的手段。「藝術不能僅僅只是抒發個人情懷、講述個人體驗,藝術家要嘗試和時代、社會更多更好地互動,藝術一定要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他決定把「絲路金橋」捐給國家,正是希望它以自己的象徵意義,為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發揮更大作用。
舒勇表示,未來將啟動「絲路金橋」全球巡展計劃,推動「絲路金橋」走向世界,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建立不同版本的「絲路金橋」景觀雕塑。舒勇希望,以「絲路金橋」為媒介傳播國家形象,在表現中國個性的同時,找到與世界共鳴的國際共性,讓文化融通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橋梁紐帶。(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明陽)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