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張小平成為了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生物化學工程學院食品生物技術專業大一的新生,開始了新的學習和生活。學校得知張小平的情況後,破例同意她和母親在校外居住。張小平母女倆也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在學校附近租了一處小公寓安頓下來。此時,張小平大學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已經都有了著落。
緊張的大學生活開始了,張小平很珍惜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大一時,她成為了班級團支書,班中的每次活動,她都和其他班幹部們組織得有條不紊。同學生病時她會關心問候。同學遇到困難時,她也會伸出援助之手。大家看到的,永遠是張小平忙碌的身影和燦爛的笑容。
大學期間,她還擔任了學院學習部和校學生會外聯部的學生幹部,這些都使她的大學生活變得豐富充實。張小平在校園裡表現積極,成績突出。在校期間,她一直擔任班級團支書。2012年,張小平被評為校級三好學生;2012年被評為「自治區優秀團員」;2013年被評為「內蒙古大學生桃李之星」獎,大一大二連續兩年獲得國家助學金。
學習之餘,張小平的生活過得並不輕鬆。大學期間,她一直堅持打工。每個周末和寒暑假是她最忙碌的時候。大一的寒假,她上午在室外發宣傳單,傳單一發完,她又匆匆趕到一家商場的甜品站當服務員,這兩份工作的上班時間剛好能倒開,為了不耽誤工作,她常常連飯都顧不上吃。
那年冬天,為了不遲到,她跟別人借了一輛電動車。記得有一天晚上下班回家,剛走出沒多遠,電動車電量就不足了,寒冬臘月,她一個人推著車回家。一路上,她又餓又冷,心裡卻惦念著母親,怕她擔心。生活比身邊的同齡人艱難得多,她卻從來不叫苦叫累。大學生活就這樣在校園、打工場所以及租住的小屋子中緊張地度過了。
在她上大學期間,多位愛心人士仍不斷地幫助著她們母女倆。過年過節時,總有好心人到家裡看望她們,給她們送來米、面、油等用品。過年的時候,有位好心的阿姨,總是給她買新衣服。對於這些關愛,張小平都銘記在心。她有一個小本子,專門用來記錄自己收到的每一次關愛和幫助。從報導刊發那天起,每一條簡訊、每一個電話、每一筆捐款,張小平都做了詳細的記錄。她決心等自己有能力後,一定要將這份愛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