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敏感期這個概念近年來在育兒界狂轟濫炸,按道理大家應該都懂了。
但是,還是有很多家長給我留言求救說:啊!娃是不是神經病啊!強迫症啊!為什麼這麼愛哭啊!
反正家長眼中娃各種不乖,簡直覺得:
娃!你真是沒救了!
我的回答是:
娃子有什麼不對嗎?
看來這些家長,道理都懂,但不理解啊!
敏感期,簡單說就是生物發展發育的內在規律,到了一定時間,自然而然就自發地要發展這個器官那個神經,外部表現就是娃有些很「變態」的行為。
蒙特梭利大人提到的敏感期一共有6個,其中最讓家長抓狂和難以理解的就是秩序敏感期了。
但如果家長沒有意識到,還給娃亂扣帽子,就容易把娃給坑了……
簡單說就是:
小時不讓娃變態,長大變成真變態。
今天就來說說這個秩序敏感期。
1
秩序敏感期 「真正的神經病」
三四歲的娃進入秩序、完美、執拗的敏感期,為時長達大半年甚至一年。
這時候的娃成了一個偏執狂,純正的神經病。
我們先來看看秩序敏感期有哪些「症狀」。
@網友1:
兒子兩歲多去廈門玩完,打車到了機場,他要自己關車門,老公手快,隨手關了,計程車開走了。娃徹底瘋了!哭著要重來關車門!哭了兩三個鐘頭啊,機場保安、保潔、乘客,時不時有人圍過來問情況。
最後登機口的機場人員看我一頭汗抱著泥鰍般亂跳的娃,讓我走了VIP通道先上。我知道他是執拗期+秩序感的作用,但他真像個歇斯底裡的神經病呀。
@網友2:
5歲倆月了,鄰居們在等電梯時他就很有心機的挨個問「叔叔你住幾樓?阿姨你呢?奶奶好,你住幾樓?」等進了電梯他就piapiapia的飛快的挨個摁上。
之前因為自己個子矮沒夠到最高的樓層按鈕,火好大!
幸好現在長高了能夠到了,我也總結了經驗,等電梯的時候就和鄰居拜託一句「麻煩等會兒讓他按樓層,他就愛幹這個」。這個秩序敏感期真的很要命!
@網友3:
要吃雞蛋餅,煎了三個才煎到她滿意的圓形,一把老淚……
@網友4:
兩歲半女寶寶,買袋棒棒糖,說要吃黃色的,我開了一個黃色,她大哭說那個「黃色」不是這樣的,然後自己找了一個黃色的開了吃了,我那個直接被她扔垃圾桶。至今不知道這兩個棒棒糖到底有啥不一樣……
@網友5:
蓋被子一定要整齊,否則,炸毛;外出要喝水沒帶水壺,炸毛;弄亂他的玩具,炸毛;坐到沙發上擋住他玩具路線,炸毛;吃到不是方形的餅乾,炸毛;自己說話表達不清楚,炸毛;生病了也炸毛=_=簡直就是炸毛怪的日常!
@網友6:
兩歲娃,如果我回家敲門必須由她來開,別人開了就大哭,我得出去再敲門。如果是她從外邊回來也必須由她來敲門,而且門必須是她敲了之後才能開,開早了還得關上重開。
@網友7:
處女座2歲9個月的娃,上車必須右腳先上,不然就不停重來。最近又要求畫一模一樣的魚。但我真搞不懂對她什麼才算「相同」。不畫哭,畫也哭,家裡跟戰場一樣。
@網友8:
真的,所有都能忍,只有一點,強迫我吃他送給我的東西!最後都是眼含熱淚吃下去的!買的礦泉水,明明都是一樣的瓶子,他說這瓶不是他的,他那瓶不是這樣的!
總之,就是這段時期娃成了不折不扣的神經病,也因為大人常不小心觸犯了神經病人的基本人權,本時期的娃常規性處於炸毛狀態。
看完你其實不難發現:娃所有的行為背後其實只有三個動機:
1.我自己來(你別搶勞資的活兒)——自主的動機。
2.我要完美的東西(少個角都不行)——對物的觀念。
3.我要完整的流程(從頭到腳按我的想法)——對事的觀念。
這三個動機,驅動了一個生物向「自主,完美,完整」發展的內在過程。這就是自然的規律,你只能尊重它。
2
熬過去就是光明
怎麼應對敏感期?
其實就一句話:熬過去就是光明。
就像下面兩個網友說的:
2歲半的時候是蛇精病大爆發時期,上面說的我們都經歷過,什麼都得按她的順序和規矩來,破壞了就大哭大鬧。她一哭鬧,全家人也跟著蛇精病,沒法溝通,生活大爆炸。
現在奶奶被蛇精病逼回老家不幫我帶了,自己帶娃,娃反而變好了,慢慢過渡了。
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問題存在,做到耐心和不幹涉,讓神經病時期自然過去 淡定,淡定。
除了耐心和不幹涉,還有必要的順應。多給孩子一些自主權,有什麼事情提前溝通,尊重他們對規則、秩序的要求。
我都是儘量理解她,不去幹涉她的行為和想法,結果孩子非常懂事聽話,情緒穩定,從不哭鬧。
3歲前都是她有什麼吃的玩的需要都盡力滿足,孩子心理上得到滿足後,從不去搶小朋友的玩具,吃的玩的都喜歡跟別人分享。
我覺得育兒就是要順從人性的基本發展規律,而不是擰著來。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熬過去之後,世界就美好的明天!
3
內心失序的感覺畢生難忘
再說說我自己。
我4歲的時候的偏執樣,自己到現在都還記得。
例如畫畫時小人的眼睛一定要漆黑漆黑,於是抓著鉛筆不斷劃圈劃圈劃圈,直到紙給劃破!真的很像恐怖片裡的精神病人,自己想來都覺恐怖。
幸好我父母從來不會幹涉我,原因不是因為他們懂道理,而是忙!
瞎貓碰到死耗子,我自己現在都能明確感覺到這個敏感期讓我完整地發展了對「完美」的概念的好處。
長大以後,我很不容易陷入偏執:做項目經理的時期我特別受好評,大家都說我懂「抓重點」,在一些湊合就行的地方重效率、抓性價比,在重點的地方才大力重視,力求完美。
在這個敏感期沒有順利過渡的話,結果要麼就是「處女座性格」、「OCD強迫症」,要麼就是反方向的粗枝大葉,做什麼都馬馬虎虎。
要做好一件事:無論是狩獵時期地獵殺長毛象,還是現代社會的項目管理,都需要懂得「抓大放小主次分明」。
這些社會行為概念的敏感期,就是讓娃充分體會了極限以後,學會「不偏不倚」。
家長該做的,就是學會和一個小神經病相處的方法,就兩點:耐心和不要幹涉!神經病時期自然會過去的。
這時候娃的內在概念已經發展完整了。
在網上看到博主@紅衣芭蕾 曾聊自己「內心失序的感覺畢生難忘」,也很有感觸。
她說:
我最大的糾結體現在對父母語言前後符合的要求上。小時候爸媽告訴我,「大人是不會騙你的」,所以我認為他們應當一言九鼎說一不二。但中午說了吃飯卻下麵條了,我就覺得無法理解。
又比如我問爸媽一件事情,他們的回答和此前一次的答案不一樣,我必須知道為什麼不一樣,到底哪一次為準,但這還沒完,你還得解釋解釋為什麼說錯了一次,因為在我看來這都叫「騙人」。
有可能媽媽和我的對話是這樣的:「剛才媽媽沒聽見。」「那你怎麼回答我啦?」「是沒聽清。」「那你剛才為什麼說沒聽見?」
這都是「騙人」,但大人是不騙人的,這讓我內心焦慮不已。
其實我只需要父母一個耐心的解釋:「這不叫騙人,只是口誤。對不起那件事情爸爸不小心記錯了。是的本來要吃飯後來媽媽想吃麵條了,對不起沒有告訴你。」
遺憾的是,這種時候父母並不耐煩給我一個滿意的解釋,他們把我的這些刨根究底歸為「囉嗦」。我是一個囉嗦的孩子。
為了不讓他們直接一句「莫囉嗦!」打發了我,我多少次克制住內心焦躁得幾乎要發抖的衝動,用滿不在乎的音調和最平和的態度去詢問我想聽到的答案,但我得到最多的還是「沒有什麼為什麼」,「忘了,哪裡記得這麼多!」
那種在我心頭突突直跳的混亂的痛苦只能靠我自己去平息。
所以現在看到孩子因為對秩序的堅持而哭泣的時候,也像看到小小的自己。
我願意儘可能保護他的內心秩序,讓他順利平穩的度過這個敏感時期。他理解了秩序,才能更好的接納千變萬化的世界。
4
0-6歲的娃,內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的器官和神經正在一個接著一個地發育,心靈正在構造各種概念,這些都是偉大的大自然在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法則。
它們其實也是在為人類生存所提供的必須能力悄然無聲地在做準備。
也因此,早期啟蒙是「刺激神經發育」和「建立內隱概念」的過程。
什麼叫建立內隱概念呢?
在老早關於英語啟蒙和數學啟蒙的文章都說過,「概念」先於「教授」,理解概念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親身實踐去感受,比如「物權」、「秩序」的概念也是同理。
如果不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發展這些內隱概念,以後說再多的要分享、要禮貌、不要馬虎粗心,娃也是左耳進右耳出,絲毫沒有用處的!
心理學的研究已經告訴我們,任何一種心理疾病都是和早期體驗有密切關係,所以如果你自以為是地去幹預了,就會為娃將來埋下了各種隱患。
所以,千萬不要輕易給娃套上無理取鬧的標籤。
這是偉大的自然大大叫我轉告你們滴。
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比自然大大聰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