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祝小兔
摘自 |《過去現在,一併深愛》
辭職來倫敦讀書時,大部分朋友表示不能理解,甚至有人覺得我瘋了,他們的反應是:「你竟然不去創業!讀書有什麼用?」「你放著好好的工作不要,為什麼要白花那麼多錢?」以及「你難道不應該考慮生孩子了嗎?」……人們總是尋求一種自認為安全的或者說保險的生活軌跡,以為那就是穩定。我依然堅持了自己的選擇,隻身一人來到了倫敦,看起來很任性很酷,但所有光鮮的背後到處都是要自己一個人面對的困境和麻煩,每每那個時候便是我最需要力量的時候。
有天晚上我在回家路上坐過站,倫敦冬天天氣很詭異,突然下雨起風,我就在車上抹眼淚。我們都知道要同時應對多件事是最難的,當我得知我的同行Didi 也重返校園讀書時,我覺得比起她我實在沒有理由脆弱,隔著那麼遠她卻給我傳遞了一股巨大的力量——離開舒適的生活環境,Didi 帶著一雙兒女在紐約讀常青藤名校,是智力與體力的挑戰。我想到一句詩:「你生而有翼,為何竟願一生匍匐前進,形如蟲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to do list,對於很多女人來說,讀書與思考簡直排在了最後一位。對於不甘心的人,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才能實現這排在末尾又意義重大的to do list。Didi 有一兒一女,在很多人看來根本不需要花掉一套房子首付的錢到美國讀書。產後瘦身、皮膚保養、投資理財、相夫教子,這些難道不是更實際?可是就有人選擇不做別人眼中的人生贏家,摘下插在背後的翅膀,與真實的自我匍匐前進。
選擇探索世界需要克服障礙,但卻無比重要。就像沒有人能看出她進過兩次產房,這背後的代價是兩個月的晚飯她沒有吃過任何碳水化合物。上學更是不易。每天早晨八點半送走孩子後返校或去實習,晚間七八點才能回家。往返路途大概一個半小時,破舊的地鐵裡沒信號,她就利用路上的時間一目十行地瀏覽課本。母親來紐約幫忙照顧小孩,但不太懂英語,只好由Didi 負責買菜,放學後去市場,雞鴨魚肉裝了滿滿一個書包,常常把肩膀勒出兩道紅印來。
晚上回家後先給孩子們洗澡,吃過飯以後輔導兒子功課,回復他們學校的信件,然後和大家聊聊天,給孩子們講一小段故事。晚上九點半家人入睡,她才能開始學習,直到十二點半休息。周末沒有懶覺,而是除去學生身份之外,成為真正的紐約客。周六她一定和家人在一起,提前安排預定紐約豐富的活動和演出。周日她總出現在東亞圖書館的窗邊,或者閱讀,或者寫下自己在紐約的故事,零碎的時間偶與好友相聚,或者去健身房。
紐約是一個不夠溫柔的城市,大都會特有的矛盾複雜迷人氣質,讓人無法自拔。這裡既有一切奪目的精彩,又有冰冷與無情;既紙醉金迷,又有老鼠流竄的地下鐵;既居住著全球的富人,也有裹著破布睡在馬路上的流浪漢。現實不是只有霓虹燈閃爍的上東區,更多的是同樣不夠溫柔的雞零狗碎。邁出曼哈頓新古典主義的旋轉門,回家面對的可能就是廚房漏水,如果遇到母親抱恙,第二天又偏偏要考試,那就更會雪上加霜。
無論你曾經做過什麼,無論你是誰,你都要面對如今一個現實的世界。沒有三頭六臂,沒有與生俱來的高智商,我們能做的就是贏得這場與自我較量的戰役。在紐約,在哥倫比亞大學,分分鐘都可以摧毀你之前建立的自信和優越感,很難沒有置於繁華卻孑然一身的那種惶恐,每個人都有無助的時刻。
我們不是毫無選擇,我們不是逃避現實才躲進學校。名校的學歷和紐約的生活也許並不能賜給你一家新的公司,也不會從此讓你成為人中龍鳳,更不會給你鋪好一條充滿陽光的捷徑。它更多給予你的是磨難,讓你與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人競爭,讓你在充滿誘惑的五光十色中做出選擇,在犬牙交錯中適應一個全新的環境,給你體驗最深刻最複雜的感受。可我們還是要一如既往地投入,帶著燃燒到死的激情。
也正因如此,Didi 得以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去了解一個現實的世界。切斷了根系,離開救援和熟悉的環境,有時甚至扔掉面子,完全靠自我的意志前行,踉踉蹌蹌才能勉強不跌倒。完全沒有勝利可言,只希望自己能在異鄉站穩,就像Sinatra 唱的,「如我能在這裡成功,我便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成功啊……」回到學校,像重新變成了嬰兒,吸收不曾擁有的知識,了解一個新世界的規則,在另一種文明的衝擊下重新思考。如果能贏得這場挑戰,以後還有什麼做不到的?
把自己置身於挑戰中,這也是一種宿命。就像Didi 有一個難辨男女的姓名,父母給的,仿佛註定了這輩子勇往直前,從不因性別設限。自小就和男孩子們一起讀書打球,翻牆逃學,不懂嬌羞,不懼矜持,沒有人教過她如何利用女性的魅力,也沒有愛情的苦惱,她可以是率先表白的那個,也可以是決然離去的那個。
沒有哪一種身份是需要你以犧牲自我為前提的,只要你願意為之付出。我喜歡Didi 這樣的女性,長得美卻沒有傲氣,有超越女性的理想卻不用虛掩著,視角多元且獨特,是可以跟你有精神交流的人,而不是只會討論化妝品高跟鞋的女人,是可以贏得男人和女人尊重的人。
順手的生活就像一座老房子,雖然能為你遮風擋雨,卻不免沉悶。遠不如自己擼起袖子去蓋房子,去粉刷它、裝飾它來得痛快。如果有時間去應對不喜歡的生活,不如用這筆時間去創造和體驗全新的生活,經歷比得到更重要。
內心富足的人總可以在粗糙中感受到細膩,在冷漠人群中找到溫暖。比如窗外一株梨樹和小小的遊樂場;鄰居窗戶裡讀書的燈光;洗衣房的韓國夥計記得每個顧客的名字和住址;中餐館的老闆娘經常給她的顧客賒帳;孩子們愛去附近的超市,因為經理總帶他們製作麵包和點心;圖書管理員照看在兒童閱讀室裡讀書的女兒;異國他鄉的冬天,推門進家,有碗自家的熱湯等著。
當身處焦灼、憤怒、吵鬧的紐約城,跟不同膚色種族的人一起追逐著各自的夢想,Didi 把自己置身於新的挑戰中,脆弱是真實的,也會發現自己身上從未知道的強健。每天醒來一切都是新的,全新的太陽,全新的自我。比起小小的浮名和身份,不斷前行才更加有吸引力,明天還有無數種可能性。日後想來,定會感謝這樣的時光。
以上內容摘自祝小兔新書《過去現在,一併深愛》,北京日報出版社,北京紫圖圖書有限公司出品。
祝小兔,原名祝羽捷,《時尚芭莎》駐倫敦記者,前《時尚芭莎》人物報導及專題總監,圖書策劃人。上海作協會員,專欄作家,微博籤約自媒體。新書《過去現在,一併深愛》已上市。
我來到世上,
只為了
與好事、好人、好物、好情傾心相見
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