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對於高校而言,文化創意產業是一門「包羅萬象」的交叉學科,不但融匯貫通了管理、市場、藝術、科技和人文等多門學科,而且更為關注教育與產業的融合,作為我國文科建設中的「後起之秀」,逐漸受到了越來越多高校的青睞與重視。
11月20日-22日,由上海交通大學文創學院主辦的第三屆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合作與發展國際會議——科技、藝術與新興文化創意產業(後文簡稱大會)在上海舉行。大會邀請來自文創教育界、產業界的中外嘉賓和師生學子100餘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展開雲端對話,聚焦文化創意產業的前沿動態與最新發展,共同探索教育部大力推動「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未來文創教育的發展趨勢。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通過視頻的方式,在會議開幕式上致辭。文創學院副院長薛可教授主持開幕式。
全球視角,多視角解鎖文創前沿動態
未來傳媒產業的發展動態是什麼?新冠疫情對於文創產業產生了哪些影響?會議主旨論壇上,中外嘉賓針對海內外文創行業的前沿動態精心準備了深度演講,共同聚焦海內外文創行業的發展趨勢。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喻國明在《傳媒產業未來發展的三個關鍵性操作》演講中,分析了未來傳媒產業的發展動態與應對趨勢,提出了打破局限、做好頂層設計的三個關鍵步驟,即確定媒介深度融合而不是簡單媒介資源整合和功能提升的主流路線,且未來媒體應由相對封閉式發展轉向開放式發展,以及專業媒體和媒體工作者在行業價值和功能角色方面需要從to C轉化到to B。
昆士蘭科技大學教授、國際媒體與傳媒領袖、ICA主席Terry Flew圍繞新時代文化創意產業的學科建設進行了深入分析與探討。以英國和澳大利亞為例,他介紹了全球高校文化創意產業的學科建設情況,指出目前相關專業的開設數量正在不斷增加。在後疫情時代,他認為全球高校文化創意產業的學科建設仍面臨著產教深度融合、統一教學質量標準、新興學科建設等新挑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教授、ICA前主席 Ang Peng Hwa教授從新冠疫情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影響角度入手,指出了疫情席捲全球背景下文創行業在經濟運轉、公眾心理健康乃至整個社會方面受到的影響。他梳理了中國在畫廊、圖書館、檔案館及博物館等各個文創領域對疫情做出的及時、有效的反應,並探討了在特殊條件下文化與藝術如何體現出對於社會及公眾的根本價值。
嗶哩嗶哩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張琳婧作為產業嘉賓,分析了青年一代網際網路用戶對於B站平臺的使用情況。作為中國年輕人聚集的文化社區,基於包容、真實、具備親和力的社區氛圍,她指出B站用戶具有極高的黏性與忠誠度,內容生產能力較高。基於用戶的興趣領域,B站也在遊戲、直播、電競等延伸領域進行了多元化布局。同時,她認為疫情背景下的網際網路創新也將圍繞著視頻化展開。
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講席教授Shantanu Dutta聚焦文創產業教育,探討了未來文創教育的革新與發展動態。以上海交大文創學院多年來取得的成功辦學經驗為例,Shantanu Dutta探討了文創產業雙學位項目教學模式的獨特優勢,指出了整合教育資源,以文化創意、產業管理為核心,面向市場和產業需求的重要性,系統整理了具有創意精神、創新思想的複合型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的培養路徑。
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傳媒與新聞學院教授,資深好萊塢製片人和電視節目執行,出版執行和戲劇製片人David Craig圍繞社會產業的概念模型,針對網紅這一新興的社交媒體創意產業進行了定義和探討。David Craig指出網紅產業是一個社交媒體用戶利用平臺創造價值的新媒體產業,介紹了近期發表的關於社交媒體和網紅經濟的若干著作,提出了一個由政策、平臺、經濟、文化以及創作者五個維度組合建立的分析模型,並對社交媒體創意產業未來發展的巨大活力和可能性進行了展望。
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國家一級導演滕俊傑在《後工業時代的視聽再造》主題演講中介紹了國際視野下的電影科技創新發展。並以自己近年來導演的世界上首部3D全景聲京劇電影《霸王別姬》和8K全景聲長片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兩獲國際電影"盧米埃爾獎"為例,介紹了創新駕馭電影科技在中國電影製作過程中的加持應用及其與東方美學結合的理念和成功實踐。同時,他指出"未來已來,內容為魂;未來已來,科技為先",在當今5G+超高算率計算機時代,超高解析度的電影8K技術將隨著東京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而成為影視領域的重點發展方向,有著千億萬級的產業前景,必須抓住這一寶貴的機遇風口。中國在世界電影科技領域貢獻不多,率先用全程實拍3D+全景聲和8K長片電影,得到了國際平臺機構高度認可和讚賞,實現了直道超車!目前,中國還需要在8K短片上繼續發力,而在8K長片方面已取得領先,但是還急需在戰術、戰略兩個層面繼續提高發展認知,提升新的品質,為智慧上海和國家大局不斷蹄疾步穩,跑出新的加速度!
破題痛點,讓新文科建設煥發創意光彩
近期,教育部在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上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文科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確了新文科建設對於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意義。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在大國博弈競爭中贏得優勢與主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大業,是新文科建設任重道遠的責任,也是文科人才培養的著力點和破題點。在大會的院長論壇上,來自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等十餘所國內頂尖高校文化創意相關專業的院校領導圍繞未來高校文創人才的培養模式、文創相關學科的建設、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同時,為了更好地破題傳統文科教育的痛點,整合文創研究資源、促進文創國際合作,推動模式創新,加快文創學界與業界的優勢互補,上海交大文創學院聯動教育界、產業界資源,共同宣布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會,以期能夠解決傳統文創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的平衡與矛盾,助力未來文創教育的人才培養。
文創學院院長張偉民在大會上簡要介紹了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會的工作構想、組織架構和專項基金。「學會將重點搭建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並通過舉辦國際會議、設立專項研究基金、創辦學術期刊等多種形式,面向全世界徵集文創學術成果和創意理念,著力引導業界、學界乃至全社會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關注與思辨,以期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學術支撐和智慧貢獻。」
張偉民表示,從2021年開始,學會還將聯合文創行業的產業合作夥伴,面向全球學者徵集文創專項研究基金項目,為出色的文創項目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助力優質的文創項目「C位出道」。2021的年度主題將包括自媒時代的媒體研究、互聯時代的用戶研究、數位技術與文創賦能、智能科技與藝術創新等四個熱點研究主題。
這種產教融合的項目孵化方式,不但將為全球文創人提供良好的學習和交流機會,還會為優秀的研究團隊提供行業資源與資助,為有需要的機構和企業提供學術智庫服務,打破產業界和教育界的壁壘,豐富人才培養與實踐的方式,為文創行業發展源源不斷地貢獻智慧、創意與資源,讓未來的文創教育能夠實現真正的「產教貫通」,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實踐型文創人才。
大會上還舉辦了主編論壇,邀請知名期刊主編分享期刊投稿經驗。在下午的分論壇中,宣講嘉賓們還就數字內容生產、用戶與社群、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城市創意與創意城市、直播與短視頻研究等主題進行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