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水產動物。黃鱔又被叫做長魚,在我國的分布特別廣泛,除了西藏地區,在我國的其它地方的廣大的江河地區都有分布。黃鱔味道好並且藥用價值高,並且飼養黃鱔所需要的場地、周期都比較短,所以很多養殖戶選擇飼養黃鱔來達到賺錢的目的。當然,飼養黃鱔是要有一個科學的過程。接下來,筆者就給各位看官說說怎麼樣是正確飼養黃鱔的方式。
首先,飼養黃鱔要選擇一片合適的水域,如果是在水塘的話,必須保證池深在一米以上。選擇好飼養地以後,我們要對水塘進行消毒。第一步把池塘的水放幹,第二步把沒有水的池塘在陽光下暴曬五天左右,做完這些再注入水,撒上生石灰。這是做二次消毒。
其次,要保證水塘底部的淤泥有三十釐米。我們都知道黃鱔都喜歡呆在泥水底下,是一種穴居動物,所以我們要給它模擬出來一種穴居的生存條件。此外,要保證水深不超過十釐米即可,這樣黃鱔才可以在淤泥裡安定下來。如果水量過大,那樣它就不能夠安定地呆在泥穴裡,會四處遊走。如果水量過大的話黃鱔會順著水流跑出池塘,給農人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控制水深。
此外就是黃鱔的日常管理了。我們要及時清除水體當中的腐爛物,避免水體被這些腐爛物所汙染。而且我們還要定期在水體當中投入適量的生石灰,這樣可以使得水體能夠得到及時地清除,使得黃鱔可以更好的生長。當然,做這些還是不夠的,我們要時刻檢測黃鱔的動態,對有病的黃鱔馬上進行"隔離",以免造成傳染。
黃鱔不挑食,基本上是什麼都會吃,蔬菜瓜果,小魚蟲蝦,還有蚯蚓。其中蚯蚓是黃鱔最喜歡的食物。給黃鱔投食一定要注意量,科學投食。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黃鱔儘可能地把投放下去的餌料全部吃完,而不是任其腐爛,這樣不僅會造成浪費,也會使得黃鱔的生存環境變得惡劣。黃鱔不吃腐爛的餌料,這些東西積聚下來會造成池塘裡有很多病菌,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黃鱔生長六個月時間就可以上市場上進行銷售了,所以農人們要注意時間,適時地進行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