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暫見是塔,一切皆除。其處亦無人馬牛疫,童子童女疫。」這是五代吳越國雷峰塔藏經的內容。
雷峰塔藏經,由吳越國王錢弘俶供養。其內容為《寶篋印陀羅尼經》,該經宣稱,如書寫此經並供養塔中,可獲佛護念,兼具禳禍祈福,趨吉避兇、祛病消災諸多功能。尤其其中「若人暫見是塔,一切皆除。其處亦無人馬牛疫,童子童女疫」的護持,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是多麼迫切的願望啊。
據《清史稿》,乾隆二十一年(1756)春,湖州大疫,蘇州大疫,婁縣(今上海松江)大疫,崇明大疫,武進(今江蘇常州)大疫,泰州大疫。這一年江南春季的大疫,令清帝國元氣大傷,使得乾隆帝在次年(1757)春天的南巡中,也無心賞玩。他在杭州西湖十景的「蘇堤春曉」題詠道:「重來民氣幸新蘇,災後猶然念厪吾,此是春巡第一義,遊堤寧為玩西湖。」這首詩被刊刻在了西湖蘇堤第四橋壓堤橋邊的「蘇堤春曉」御碑的側面,一直留存到了今天,也見證了二百多年前中國的一次抗擊疫情的歷史。
蘇堤春曉御碑及側面題刻
不過,當時的乾隆帝並不知道,就在西湖蘇堤對岸的雷峰塔,裡面靜靜安置著八百年前的另一位國王關於祛病消災的美好祝願。
自蘇堤遠眺雷峰塔
雷峰塔藏經,由吳越國王錢弘俶(948-978年在位,960年後為避宋諱「弘」字,改單名為「俶」)供養。其內容為《寶篋印陀羅尼經》,全名《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該經傳自天竺,由唐代高僧不空三藏翻譯,德宗貞元年間編入大藏。該經宣稱,如書寫此經並供養塔中,可獲佛護念,兼具禳禍祈福,趨吉避兇、祛病消災諸多功能。其中關於免除祛病消災的內容如下:
塔及形像所在之處,一切如來神力所護。其處不為寒風、雷雹、霹靂所害,又復不為毒蛇、毒蠱、毒獸所傷;不為惡星、怪鳥、鸚鵡、鴝鵒、蠱鼠、狼蛾、蜂蠆之所傷害;亦無藥叉、羅剎部、多舍遮、癲癇之怖;亦不為一切寒熱諸病,癧瘻、癰毒、瘡疣、疥癩所染。若人暫見是塔,一切皆除。其處亦無人馬牛疫,童子童女疫。亦不為非命所夭,亦不為刀杖、水火所傷,不為他敵所侵,饑饉所逼,厭魅咒禱不能得便。
特別是「若人暫見是塔,一切皆除。其處亦無人馬牛疫,童子童女疫」的護持,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是多麼迫切的願望啊。
雷峰塔藏《寶篋印陀羅尼經》(局部)
由於《寶篋印陀羅尼經》的神通咒力,該經特為錢弘俶所持重。他作為吳越國國王的30年間,不遺餘力地推廣該經,使其流布海內外,關於該經的濃厚信仰也一直持續到了遼宋時期。
吳越國《寶篋印陀羅尼經》的刊布
相比唐代以前只能通過寫經傳播,吳越國受惠於雕版印刷技術在五代時期的普及,錢弘俶得以在丙辰歲(956)、乙丑歲(965)、乙亥歲(975)三次開印《寶篋印陀羅尼經》各八萬四千卷,共計252000卷。這也是中國雕版印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和見證物。
這種雕版印刷的《寶篋印陀羅尼經》,全長大約210-220釐米,版心高約5釐米,全文近2800字,肉眼剛好能看清。經卷全部收起後,尺寸很小,易於傳播和供養。
丙辰歲(956)刻本,每行約8字。現存至少2件,分別藏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博物館(1917年發現於湖州天寧寺經幢中)和安徽博物院(1971年出土於安徽省無為中學北宋舍利塔地宮)。每行8字左右。
丙辰歲(956)刻本《寶篋印陀羅尼經》卷首部分
乙丑歲(965)刻本,每行約11字。現存至少2件,分別藏於浙江省博物館(1971年出土於紹興大善塔附近)和嵊州市文物管理處(1970年出土於嵊州鹿胎山惠安寺應天塔塔磚內)。每行11字左右。
乙丑歲(965)刻本《寶篋印陀羅尼經》卷首部分
乙亥歲(975)刻本,每行約10字,即著名的雷峰塔藏經,現存數量也最多,至少有數十卷。分別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浙江圖書館、上海博物館、常熟博物館、義烏博物館、臺北歷史博物館等眾多機構及民間收藏者中。其中浙江省博物館即有十餘卷之多。
乙亥歲(975)刻本《寶篋印陀羅尼經》(雷峰塔藏經)卷首部分
吳越國《寶篋印陀羅尼經》的供養
《寶篋印陀羅尼經》必須安置在塔中供養,那麼供養上述252000卷佛經,就需要同樣數量的佛塔。這是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但是錢弘俶想到了特殊的辦法。
他在乙卯歲(955)和乙丑歲(965)分別鑄造了八萬四千座小型的銅阿育王塔和鐵阿育王塔,用以安置上述丙辰歲(956)和乙丑歲(965)刊刻的各八萬四千卷《寶篋印陀羅尼經》。這批小塔,高約20多釐米,外觀由塔剎、山花蕉葉、塔身、基座等部分構成,分體鑄造,拼裝而成。共計裝載著十六萬八千卷經文的十六萬八千座銅鐵小塔,就此供養在了中國各地的寺院和佛塔中,甚至遠播高麗、日本。但遺憾的是,由於小塔本身可以拆解,裡面的藏經可以取出。所以在一千年後的今天,小塔和藏經在發現和出土的時候,大都是孤立的存在。幸運的是,1971年出土於紹興大善塔附近的乙丑歲(965)鐵阿育王塔中,完整無恙的安置著乙丑歲(965)《寶篋印陀羅尼經》,見證著小塔藏經的歷史。
乙卯歲(955)造銅阿育王塔
乙丑歲(965)造鐵阿育王塔
乙亥歲(975)的八萬四千卷《寶篋印陀羅尼經》的供養方式,則更為別出心裁。它們被安置在了當時即將完工的吳越國都杭州的宏偉巨構——西關磚塔之中。該塔五層八面,磚身木簷,用磚近百萬塊,其中八萬四千塊磚內部有孔,用以藏經,這就是後人熟知的雷峰塔。1924年9月25日,僅存磚身的雷峰塔轟然倒塌,大量藏有《寶篋印陀羅尼經》的藏經磚流傳於世,才使得吳越國王錢弘俶的虔誠供養公之於眾。
雷峰塔舊影
雷峰塔藏經磚
經歷了千年的歲月,消災祛病依舊是人們最渴望的祈盼。如今,這批見證著吳越國王錢弘俶美好祝願的《寶篋印陀羅尼經》,靜靜的躺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展櫃之中,也希望它能對當世的芸芸眾生,有所加持吧。
乙亥歲(975)刻本《寶篋印陀羅尼經》(雷峰塔藏經)(局部)
參考資料:黎毓馨主編《遠塵離垢 唐宋時期的<寶篋印經>》,中國書店,2014年。
(本文標題為編者所加,原題為《雷峰塔藏經:來自一千多年前西湖邊的消災抗疫祝福》,作者系浙江省博物館館員,原刊於浙江省博物館官微,澎湃新聞經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