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585字,閱讀約4分鐘
中國的姓氏文化有幾千年的歷史。據考證,姓氏最初起源於遠古時代的圖騰崇拜。在眾多姓氏中,有些姓氏因為人口多而特別常見,其他國家的人口可能沒有國內一些姓氏群體的人口多。
俗話說"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中國人的心理層面一直有"祖先崇拜",簡單說就是你可以罵我,但不能罵我的祖先;走出去,做一些不會給你的祖先帶來恥辱的事情。尋根問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姓氏的歷史也是了解祖先的歷史。
李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也是歷史上最霸氣的姓氏之一。數據顯示,2019年李姓人口已達1.009億,李姓與王姓之爭仍將持續。
雖然王、李兩姓人口很多,但在歷史上,李姓才是真正的"皇帝姓",因為王姓的皇帝較少,王姓群體更傾向於世家大族的發展(如琅琊王氏);李姓就不一樣了,李姓至少建立了12個朝代。
李姓的來源較多,現在姓李的人,部分在祖先上改過姓。起源於古李嬰姓、姬姓,血源祖先為"古四聖"之一的皋陶。皋陶與堯、舜、禹這些聖人並稱,為人正直,長期擔任判官也是管理官員,掌管監獄法律,傳說中國第一座"監獄"就出自皋陶之手。
當時以官為氏是很普遍的,於是皋陶的後代產生了李氏。商紂王在位時,有個叫李正的官員,因為太過嚴厲,惹了麻煩,被紂王處死。他的妻子齊賀氏帶著年幼的兒子李麗珍逃出朝歌城,途中又飢又渴,無法愉快地生活。
這時,他突然發現路邊的李子樹上結滿了果子,便摘下來給麗麗珍吃。母子倆靠吃李子生存,感梅樹的恩情,又因想隱姓埋名躲避追殺,便改姓李,以梅樹為神樹(圖騰樹),改為家族品種。這支李姓定居在今天的河南鹿邑縣,後來又遷出一支到了隴西。
先秦時期,李氏人口活動始於河南。到戰國末期,李姓活動人口已擴展到湖北、河北、陝西、山西、四川等地,還出現了許多歷史名人,如戰神李牧、法家代表人物、魏國丞相李等。
在《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歷代李姓名人為2251人,佔總數的4.95%。歷史上,李姓的鼎盛時期出現在唐朝,"大唐盛世"至今仍是全球華人的驕傲,而李姓作為國姓,自然得到了很好的遷徙和發展,但唐朝並不是李姓建立的第一個王朝。
《後漢書》記載,西漢末年,新朝王莽時期,有個叫李賢的人在廬江當過官。王莽和新王朝的生命都很短暫,新王朝滅亡後,李賢割據一方,更始元年(公元23年)自稱淮南王,4年後自立為天子,他擁有9座城池,他的兵馬都10萬。
只是李顯運道不好,沒能打過劉秀,最後穿上龍袍稱王的是劉秀,李顯只當了3年皇帝。但李氏王朝的歷史是從這裡開始的,五胡十六國時期"西涼王朝"的建立者,就是漢代名將李廣的後裔李。
西梁王朝雖然只存在了21年,但李傕這一支血脈並沒有被割斷,因為李傕的七世孫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唐高祖李淵。李淵出生於隴西李氏,西涼時是佔敦煌、酒泉、樓蘭、居延、高昌、伊吾等城。
李淵建立的唐朝持續了289年,李姓因此得到發展,成為民族姓氏。即使唐朝滅亡,李興仍然建立了後唐、南唐、西夏等王朝,出現了李存福、李舉、李煜、李元昊、李良佐、李秉常、李乾順等一大批皇帝。
據不完全統計,歷史上李姓建立的朝代有成漢、西涼、梁、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僅收錄在正史中的皇帝,李姓共出了62位皇帝,這樣的數量在其他姓氏族群中並不多見,就連劉姓也因為使用劉字太多而難以與李姓匹敵。
姓李的歷史名人很多,即使不是皇帝,也能數出李耳、李冰、李斯、李廣、李陵、李白、李龜年、李清照、李善長、李世珍、李光地、李鴻章等等。說到近代的李姓名人,更是數不勝數。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李姓族群的傳承從未被割斷,像一個點,慢慢地向四周衍射著自己的光彩。其他古老的姓氏也是如此,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承。我不知道你在看這篇文章,你是李家的人嗎?
這裡是《薇米筆記》,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范文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