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瑩瑩
編輯/瑩瑩
孩子為家庭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歡樂,同時也為家長帶來了很多困擾。作為家長最怕面對的,就是孩子各種稀奇古怪的小問題。對於孩子來說是出於好奇,可是現實卻往往讓父母尷尬不已。
王女士有一個四歲的女兒,孩子活潑可愛也很愛問問題。
一天,王女士下班回家之後,為了方便省事,於是就帶著女兒一同洗澡。
本以為是一副溫馨和諧的親子畫面,可是沒想到剛脫完衣服,女兒接二連三的問題就來了。
女兒在浴室裡好奇地打量著媽媽,她看看自己再看看媽媽,終於開口指著媽媽的腋下詢問:"媽媽為什麼你有小翅膀?"
王女士疑惑萬分,實在不明白女兒口中的小翅膀究竟為何物,愣了半天王女士才反應過來,原來女兒將腋毛當成了小翅膀。
王女士思考了良久,回答道:這是人體正常的發育現象,等你長到媽媽這個年紀,你也會有這樣的小翅膀的。
王女士沒有以不理睬的方式故意躲避問題,反而以巧妙地回復滿足了女兒的好奇心。
當孩子處於求知慾的階段,王女士的做法堪稱典範,不僅解決了孩子的疑問,還從側面對孩子進行了性教育。
其實像王女士這樣的問題,相信在不少家庭都遇到過。可是實際上能回答孩子的父母卻少之又少,也許對於父母來說這些問題難以啟齒,所以忽略是最好的方式。
然而對於孩子來說,這卻是求知的一種方式,父母的拒絕阻礙了他們了解的最主要途徑。
那麼關於生理結構,父母應該要如何教育孩子呢?
1. 異性父母要懂得避免
孩子對於生理結構的好奇心,遠比父母所想像的要大得多。為了讓孩子更加正確地認識生理結構,父母可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孩子講解。
但是對於異性之間的距離問題,父母還是要注意避免。以免孩子形成錯誤的性意識,造成孩子出現性早熟。
2. 區分男女
男女有別就是性教育的第一步,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存在巨大的差異和區別。每個孩子都有好奇心,尤其對於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孩子的內心更是充滿了探索的欲望。
如果這種情況沒有得到父母的及時引導,那麼孩子毫無疑問會犯錯。所以父母一定要為孩子講明男女之間的差異和不同,讓孩子區分男女。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明白男女之間生理構造的不同。
3. 懂得保護自己
生理構造的不同性,讓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最根本的差別。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作為父母都應該要教導孩子學會保護好自己。
當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時,他們也會理解自身身體構造的特殊性,從而注重保護自身的隱私。
4. 循序漸進的性教育
沒有哪一種家庭教育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性教育也是如此。對於性教育父母萬不可過於著急,務必具有充足的耐心向孩子傳遞性教育相關的知識,讓孩子明確男女有別,並且讓孩子懂得自我保護的根本意識。
性教育是一個相當較長的過程,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一定要循序漸進。
孩子的未來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父母手中,所以父母的教育觀對於孩子更是影響深遠。在平日的生活中,父母務必要改掉"談色性變"的錯誤認知。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育兒故事,可以關注我!幫助你成為一名成功的父母~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