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現在最火的魔幻作品,《哈利波特》和《權遊》系列必須上榜。雖然它們一個講的是魔法世界少年巫師們的故事,一個講的是中土世界的各種權力之爭,但這兩部作品的作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總愛把人氣角色「寫死」。
當年,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把著名的福爾摩斯「寫死」後,面對的是粉絲們的「口誅筆伐」,最後逼得柯南不得不又把福爾摩斯「寫活」了。
而J.K.羅琳和喬治·R·R·馬丁也遇到了同樣的「窘境」。不過,現在的粉絲還是比當年的粉絲理智很多,起碼我們沒有逼著兩位作者再把角色「復活」,頂多就是要求他們給粉絲一個合理的解釋。
至於為什麼「寫死」那麼多人氣角色?兩位作者的回應和原因也是大相逕庭。
我們先來看羅琳的說法。按理說,《哈利波特》的標籤是「童書」,不應該出現那麼的死亡場面,尤其還有很多我們非常喜歡的角色。而羅琳曾解釋說,她是因為受到母親去世的影響,想法上有了極大的觸動,所以,才讓「死亡」成為了《哈利波特》系列的主題之一。
或許,羅琳是以這種方式在告訴年輕人,珍惜家人、朋友、愛人在你身邊的每一刻,不要讓他們也成為你的「意難平」。
當然,羅琳也是很在意粉絲的想法的,前兩年,在每年的霍格沃茨大戰的紀念日,她都會發一篇推文,向她「寫死」的一位角色道歉,包括弗雷德、多比、盧平等。作為這些角色的創作者,在決定「寫死」哪個角色時,對羅琳來說,一定是非常艱難的選擇。她曾經就很認真地考慮kill掉亞瑟和羅恩父子,好在,最後這個想法沒有付諸實際。
而馬丁老爺子呢?他就要比羅琳有個性許多,面對粉絲的「聲討」時,他雖然也曾表達過後悔殺死某些角色,不過,他可沒有像羅琳特意發推進行道歉。畢竟,在馬丁看來,kill掉這些角色也是為了讓作品更加的好看。
至於他為什麼要「寫死」那麼多人呢?馬丁在接受採訪時解釋過,這是因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指環王》的啟發。馬丁在十幾歲時就是魔戒粉,而且非常喜歡甘道夫這個角色。可小說讀著讀著,甘道夫突然死了。這一設定深深震撼了小馬丁——原來主角也是可以死的。
在馬丁看來,正是甘道夫的死,才讓《指環王》有了很多的不可預測性,整個故事也變得更加有懸念,因為你根本猜不出來,下一個領盒飯的會是誰。
有意思的是,馬丁在接受「galaxysedge」網站的採訪時說道,「我愛我創造的所有角色,所以在『殺掉』他們時真地很難,但我不得不這樣做。我會這樣催眠自己,不是我殺死他們的,而是書中的其他角色殺死的他們。這樣,我可以把所有的負疚感從自己身上轉移掉。」
難怪馬丁從未對「寫死」某個角色道歉呢,原來在他心中,殺死那些人的根本就不是他呀,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