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它融匯了江南風情、江南古城、江南文化的精髓,如詩如畫。>魯迅故居位於都昌坊口周家新臺門西首,魯迅在此出生並一直生活到18歲去南京求學。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種深宅大院,宣統年間,整個周氏房族逐漸衰落,房屋賣給了東鄰朱姓,所幸魯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得以保存。
新昌縣自然風光秀麗,人文古蹟眾多,素有「東南眉目」之稱。 新昌境內有大佛寺、穿巖十九峰、沃洲湖三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正在審報國家級風景區)。全國重點開放寺院大佛寺,系南朝古剎,以擁有一尊江南第一大佛——石彌勒像和1075尊小石佛而名揚海內外。近年來又加大開發力度,建成了白雲湖、佛心廣場、木化石林、露天彌勒、羅漢洞、城隍廟等特色景觀。穿巖十九峰的峰巒幽谷、飛瀑流泉、小溪碧潭,展示了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山水神韻。沃洲、天姥的湖光山色為歷代文人墨客嚮往的棲止之地。 近年來開發的「佛教之旅」、「唐詩之路」、「山水風光」等眾多特色旅遊線路會使您流連忘返。《笑傲江湖》中,新昌大佛寺成了少林寺,華山、恆山等得到高度褒獎的外景風光,都是在新昌大佛寺十裡潛溪景區、穿巖十九峰千丈幽谷景區拍攝的。製片張紀中說:「只有新昌是《笑傲江湖》最理想的外景地。」金庸說:「新昌人文傳統很好,山水很美。最近,尤小剛執導的《鳳在江湖》又選擇了新昌作為外景地。新昌是一個有著傳統和進步,古典和現代的地方。這裡的飲食也是以傳統特產而著名。新昌的大佛龍井系列聞名遐邇,榮獲過許多金項獎。展銷會上大佛龍井一度受到外商的青睞和高度評價。在新昌白雲茶樓是品大佛龍井的悠閒之地,如果你是一位茶客想一品茶香不要忘記新昌的大佛龍井。小京花生系新昌傳統名優特產,是明清貢品。具有香中帶甜,油而不膩,鬆脆爽口等特點,風味獨特,品質特佳。板慄、竹筍、楊桐也是新昌的傳統特產。尤其這裡的板慄一到秋天碩果纍纍,大而飽滿。楊桐在新昌更是有著深厚的繁殖基地,產量豐富。
度假區位於紹興市區東南,距市中心5公裡,面積10.8平方公裡。 會稽山旅遊度假區內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自南朝以來這一帶旖旎的風光,就讓人有口皆碑。眾多文人學士泛舟若耶溪,輕步會稽山,留下許多麗詞佳句,給人們留下人文和美景相融的記憶。晉朝顧愷說會稽山水是「千巖竟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東晉名士王羲之、謝安等都因「會稽有佳山水」而定居紹興。南朝詩人王藉詠會稽山的詩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傳誦千古。會稽山下的若那溪,水清如鏡,眾山倒影,如詩如畫。 會稽山,原名茅山,亦稱畝山,是中國歷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鎮山之一。是中國山水詩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歷代文人雅士留下了眾多詩文佳作。會稽山文化積澱深厚。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上古治水英雄大禹,一生行跡中的四件大事:封禪、娶親、計功、歸葬都發生在會稽山。春秋戰國時期,會稽山一直是越國軍事上的腹地堡壘。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不久就不遠千裡,上會稽,祭大禹,對這座出一帝一霸從而兼有「天子之氣」和「上霸之氣」的會稽山表示敬意。漢以後這裡成為佛道勝地,傳說葛洪之祖葛玄在此煉丹成仙,山中的陽明洞大為道家第十一洞天,香爐峰為佛教勝地,至今香火旺盛。唐代這裡成為浙東唐詩之路的門戶,明代大儒王陽明(守仁)在此築室隱居,研修心學,創「陽明學派」。會稽山內的山山水水都飽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容。 會稽山旅遊度假區,是以歷史文化、地方風情為特色,融自然山水風光於一體的城郊型度假區。整個度假區由大禹陵、香爐峰、宛委山、石帆山、若耶溪五個景區組成。
柯巖景區座落在紹興城西12公裡處的柯山腳下,是以採石遺景為特色的石文化景區,始於隋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柯巖以雲骨最為奇絕,號稱天下第一石,是隋唐以來採石而成的一大奇觀。從平地上直插雲霄,形體曲折,上寬下窄,猶如一座顛倒過來的寶塔,遊人到此,莫不驚嘆。相傳宋代大書記畫家米芾酷愛石,見雲骨而癲狂,守數日才離開。 圓善園是景區內的唐式風格建築,依山就勢,曲折延伸,山門、合緣壁、鐘樓、財神殿、彌勒殿、佛殿、手印山、羅漢院、龍腰池,氣勢恢弘,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仿唐建築。園內羅漢院有18尊常人大小的石羅漢,與石文化相匹配,很有觀賞性。
東湖在紹興城東繞門山麓,由山與水兩部分組成。南面是東西綿延三四裡長的箬山,相傳秦始皇東巡,曾在此供草牧馬而名,人們俗稱繞門山。此山原是青石山,漢代後成了石料場,經千百年鑿穿斧削,形成了高達五十餘米的懸崖峭壁和變化萬狀的巨形巖畫。深處更有長約二百米,寬約八十米,似乎深不可測的水塘。清末紹興著名書法家和園林藝術家陶浚宣見此地風景綺麗,便拓域圍堤,堤上砌牆,堤外是浙東運河,裡面遂成封閉式園林──東湖。東湖四處皆境。湖面有秦橋和霞川橋,湖中有仙桃洞和陶公洞。從湖岸乘坐烏篷船,繞過筆架山,迎面一塊巨大巖壁上鐫有郭沫若1962年遊東湖時所賦一詩:「箬東湖,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險難通。大舟入洞,坐井觀空。勿謂湖小,天在其中。」再往前行,即為陶公洞。陶公洞附近有聽湫亭,可棄舟登岸,拾級達巔,極目遠眺,綺麗的水鄉風光盡收眼底。經飲淥亭即是仙桃洞,「洞五百尺不見底,桃三千年一開花。」倍添佳趣。洞西面桂嶺,猶如一座小島,桂花叢中又有香積亭。另外,摩崖刻石、小稽軒、纖道、攬越亭、寒碧亭、情趣亭等,都給東湖西部景區增加了意境。
紹興魯迅故居位於都昌坊口周家新臺門西首,1881年9月25日魯迅就出生在這裡,並一直生活到18歲去南京求學。 建築特色 :新臺門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深宅大院,原有的正中大門是六扇黑漆竹門,改建後已不復存在。東邊樓下的小堂前是吃飯、會客之處,後半間是魯迅父母的房間,西邊樓下前半間是魯迅祖母的臥室,第二間是是魯迅誕生的地方,樓後有一個天井和灶間以及堆放雜物的三間平房。 景區看點: 魯迅故居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人們展現魯迅家庭所經歷的滄桑,魯迅成長的社會環境以及魯迅光輝的戰鬥一生。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周圍的鹹亨酒店,長慶寺、土谷祠和當鋪,常常勾起人們對魯迅偉大創作生涯的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