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戴不戴口罩聽專家的;電影院、劇場可以有條件開放了!|新民...

2020-12-23 新民晚報

上海天氣:19-25℃,陰轉陣雨

今日關注

抗疫進行時

■昨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習近平主持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明確,在落實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開放商場等生活場所,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影劇院等密閉式娛樂場所。

■國家衛健委、教育部指出,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不需佩戴口罩,教師授課時不需佩戴口罩,不建議託幼機構嬰幼兒佩戴口罩。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5月7日是自2月28日以來,首次無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報告。

■截至北京時間昨日16時,214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確診3791050例,死亡269268例。

上海在行動

■自3月3日起,上海已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市政府決定,自5月9日零時起,將上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響應調整為三級響應。【詳情】【滬發布關於個人佩戴口罩的指引】

調級之後:

——專家建議,出門可以帶個口罩,有需要時就戴上。【詳情】

——上海商務樓宇、大型商場、軌道交通等場所空調可以開了。【詳情】

——乘坐公共運輸還要不要戴口罩?市交通委是這麼說的。【詳情】

更多實時內容請關注新民晚報全媒體【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專題報導。

新民點睛

■每日操心買⑥:怎樣「免費」吃到小紹興白斬雞?

這兩天,「操心哥」帶全家老小接連吃了兩頓大餐。先是去新雅粵菜館享用上海老字號廣東菜,同時一舉兩得——因為消費滿200元,獲贈一張50元抵用券。即日起至6月30日,只要到杏花樓集團旗下的35家餐廳堂吃,滿200元就有一張50元的券。【點擊收聽手帳滬普配音】

點擊查看完整新民早報

相關焦點

  • 不戴口罩就出門,是等著罰單還是被「燻跑」?
    近日,荷蘭媒體公布了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荷蘭人乘坐火車時,有五分之一的人不戴口罩。圖說:荷蘭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圖片來源:東方IC近日,有荷蘭媒體記者在搭乘火車時發現,竟然有眾多乘客不佩戴口罩。 據荷蘭華僑新天地網報導,荷蘭當地媒體就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入調查,結果發現不戴口罩的乘客比例竟然高達五分之一。
  • 鍾南山說不能摘口罩,小孩出門玩卻不戴口罩:孩子不願戴口罩咋辦
    就有人出門開始不嚴謹地戴口罩了。特別是孩子,更是戴不住口罩。不久前,有記者採訪鍾南山院士:「現在可以摘口罩了嗎?」鍾院士還特意強調:「現在還不是摘口罩的時候。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護手段,現在就不戴口罩為時過早……」但是,現實生活中,卻總能見到不戴口罩的人。比如公園裡;小區健身區。特別是經常見到不戴口罩的小孩。這幾天發現,小區裡下樓玩耍的孩子多了起來。很多孩子還三五成群地一起玩槍戰、抓人的遊戲等。其中總有三兩個孩子連口罩都沒戴。
  • 天熱戴口罩會不會中暑?長時間戴長痘痘怎麼辦?專家這樣說
    戴口罩是預防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方式為什麼要戴口罩?什麼時候可以不戴口罩?何時可以完全摘下口罩?迄今為止百場以上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控制發布會上,口罩是提及最多的關鍵詞之一。戴口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呼籲如果您已摘下口罩請一定記得戴回來大家一起攜手「挺」過這個冬天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大家養成了出門戴口罩的習慣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越來越多的人摘下了口罩甚至出入公共場所也不佩戴口罩放鬆了警惕
  • 這些地方校內學生不用戴口罩,電影院也能開放了
    每天出門戴口罩,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習慣。當然每天口罩戴著,確實不是太舒服。所以也經常會有人問,到底什麼時候可摘下口罩?5月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告,學生應隨身備用符合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標準或相當防護級別的口罩,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不需佩戴口罩,老師授課時不需戴口罩。
  • 如何讓不聽勸的父母戴上口罩?
    春節期間,請不要去人流量大的地方,避免感染上新型冠狀病毒,避免外出聚餐,出門請一定要記得戴上口罩,勤洗手,口罩四小時換一次。請廣大人民群眾嚴格遵守有關規定,歡度春節,保護我們美麗的綠色家園。有的老人比較崇洋媚外,可以用外國的新聞嚇唬他們:「武漢肺炎」病例激增!
  • 專家在線科普:口罩應該這樣戴
    看不出來得嘛!我們小時候都戴棉紗口罩,現在幾十年沒戴過了,也不曉得哪面是正哪面是反得嘛!」作為成都著名網紅·有責任心的華西闢謠小分隊,必須馬上立刻站出來,今天邀請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的感控專家宗志勇、王妍潼一起告訴大家,關於口罩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幾個重點!
  • 口罩有時效?專家提醒:一個口罩戴了這麼長時間,可能等於沒戴!
    口罩有時效?專家提醒:一個口罩戴了這麼長時間,可能等於沒戴! 可以說,自從去年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國全民幾乎到現在都還有戴口罩的意識,因為大家都知道「防疫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戴口罩」。那麼,是不是戴了口罩,就萬事大吉呢?
  • 廣州中小學生不用戴口罩了。老師,我們上課可以不戴口罩嗎?
    最新消息:廣州中小學生不用戴口罩了。老師,我們上課可以不戴口罩嗎?寫字戴口罩,發音和吐字不清成為了常態,理科類的學科還可能稍微好一些,但是尤其是英語等語言類的學科,帶著口罩引讀單詞的效果可想而知,例如那天有位英語老師說他領了5遍wash這個單詞,但後來發現許多同學都在讀watch
  • 要聽晚輩好言勸,不戴口罩全家嫌!
    上聯:60後讓90後別熬夜下聯:90後讓60後戴口罩橫批:誰都不聽2020的年過得有些不太平,如果能重啟,你希望2020年該是怎樣的開頭?「媽,最近是疫情的關鍵期,廣場舞就別跳了,出門一定戴口罩啊!」 「害,哪有你說的那麼嚴重!」 「爸,煙少抽,酒少喝,口罩出門一定戴,回家別到處亂擱」 「你們年輕人就是沒見過世面,這點兒事兒就把你們嚇住了?
  • 請勿拖累其他人 戴好口罩再出門
    第一媒體 指尖上的媒體.微時代的生活 進入第一媒體微信矩陣 請勿拖累其他人 戴好口罩再出門
  • 戴口罩、洗手的正確姿勢來了!
    口罩要這麼戴才對! 1、將口罩稍微用力拉平展開,新買的口罩由於方便包裝,有摺疊,同時口罩的形狀大致口罩的初始狀態也不是平整的。 許多口罩有一小條可彎曲固定的金屬條,這個就是鼻夾。戴口罩時,讓鼻夾彎曲貼合在鼻梁上,這樣就能保證口罩的密閉。
  • 電影院20日起 可有序恢復開放 全程戴口罩禁止飲食,陌生觀眾間隔1米
    闊別近半年,電影院要回來了。16日,國家電影局官網發布通知,低風險地區的電影院可於7月20日起有序恢復開放。長江日報記者詢問武漢各院線、影城獲悉,目前武漢市影院開放方案尚未出爐,各影城將按照疫情防控指南要求積極準備。或許趕不上20日恢復開放,但電影院離大家真的不遠了,而文藝新作《第一次的離別》也堅定地表示將於20日上映。激動!
  • 出門不申請罰款、不戴口罩罰款、私家車載人數超3個罰款……阿聯...
    4月20日,楊越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說:「這邊的外國人多,不同文化背景和國度的人,很難全部都聽政府的話,所以政府就用罰款的辦法。」以杜拜為例,在他看來,罰款是其作為世界級「熔爐」大都市探索出的有效行政措施。
  • 關於開學以後戴不戴口罩的問題
    關於佩戴口罩問題,明確秋季開學後中小學生應隨身備用口罩,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無需佩戴口罩。一個習慣的形成大約是21天,疫情給大家帶來的習慣就是戴口罩。成年人都知道戴口罩是應對今年疫情的特殊時期採取的特殊措施,但對於小孩子來說,由於家長的特殊呵護,出門戴口罩已成常態。
  • 十一出門還要戴口罩嗎?還有流感疫苗最新消息→
    十一出門還要戴口罩嗎?—— 疫情防控 ——當前形勢下,是否需要繼續戴口罩?在常態化防控的情況下,配備口罩,相當於普通老百姓的標配,隨時準備口罩,在人員密集的地方,在通風不夠好的地方,都要堅持戴口罩。秋冬季到來,日常生活需注意哪些?1、儘可能減少聚集。
  • 別人都戴了口罩,我不戴可以嗎?這個誤區你有沒有
    「開會時,同事們都將口罩戴得嚴嚴實實,如果我不戴口罩,應該也很安全吧?」針對個別市民這種錯誤認識,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與病媒防制所主管醫師許慧瓊提醒,市民應自覺戴口罩、堅持戴口罩、正確戴口罩,此外還需注意勤洗手、常消毒等細節,做足全面防護措施。
  • 在新疆還需不需要戴口罩?聽聽專家咋說→
    新華社記者沙達提攝現在哪些情況下可以不戴口罩?楊洪彩介紹說,對於普通公眾,這些情況下可不戴口罩:居家、騎車、自駕車時,在戶外、公園等開闊的場所,可以不佩戴口罩,但建議隨身備用一個口罩。在公共場所,建議大家相互之間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
  • 學會正確洗手,出門戴口罩
    在家或者公司都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儘量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合和人員密集地方,集中居住人員要做好自身防護。勤洗手,強防護,注意手部衛生餐前便後、外出回家、接觸垃圾、撫摸動物後,要記得洗手。洗手時,要注意流動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時間不少於15秒。
  • 幼兒園開學,小朋友要戴口罩嗎?洛陽疾控專家這麼說…
    小滿過後,氣溫一路飆升,炎熱的天氣讓許多人覺得口罩有點兒戴不住了。對此,朱鑫表示,目前洛陽全市均屬於低風險區域,按照《指引》,幼兒無須戴口罩,此外,以下情況也可不戴口罩:●居家、騎車、自駕車時無須戴口罩。●戶外、公園等場所無須戴口罩,會議室、超市、商場、餐廳、展館(博物館)、體育館(健身房)等場所如通風良好,能夠保持社交距離也可不戴口罩,但建議大家隨身攜帶備用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