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跟一位不求上進,無心學習的學生溝通?粗暴地批評甚至打罵肯定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可能因此增加家庭矛盾,疏遠親子關係;講道理孩子有可能聽不進去,說了等於沒說,還會被嫌棄囉嗦;但又不能放任自流,長此以往孩子只會在厭學的路上越走越遠。
電視劇《少年派》中,趙今麥飾演的女兒因為沉迷直播,無心向學,對高考完全沒有信心。張嘉譯飾演的父親為了給她減壓打氣,曾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努力可能會撒謊,但是絕不會白費……絕大多數人在這個宇宙中都是砂礫,但有一些人在這個宇宙中,至少在這個地球上,他能砸出一個坑來,比如說孔子,蘇格拉底,愛因斯坦,艾隆馬斯克。
要是跟這些人相比的話,我可能永遠也不可能雋永。
十八歲的女孩,不要說永遠,你如果把時間用在與這些古人聖賢交往上,即便是考不上大學,做網絡直播,都會與眾不同。現在網絡上的一些觀點,似是而非,博人一樂,這個月看過,下個月就不想回顧,你如果讀了書,有了分辨力,再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有了自己的觀點,就不會人云亦云了。現在網絡流行哪些語言,什麼有錢任性,古人早說過,「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我真是跪了。——膝行而前,以頭搶地。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君莫欺我不識字,世間安能有此事。
真的假的,你驚著我了。——堪驚小兒啼,能開長者頤。
……
如果你不輟讀書,到了爸爸這個年紀,那時候的你,會韻中有慧,文筆留香。
我從現在開始讀書,還來得及嗎?
來得及,什麼時候開始讀書都不晚,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兩位演員的語氣神情,對個人的心理活動把握非常到位,充分展現了一位父親如何讓一個玩世不恭,無心向學的孩子對學習充滿了期望。當然也不得不佩服編劇的臺詞功底,用古人的智慧,徵服了一位00後的姑娘。
仔細分析這段對話,父親用了三個步驟說服了孩子,讓孩子打消了對自己的懷疑。
第一步,講道理。人來到世上,有人輕如鴻毛,有人重於泰山,想要讓自己與眾不同,就不應該滿足於做宇宙中的一粒砂礫。
第二步,擺事實。結合閨女沉迷的直播事業,告訴她即便是直播,也要有自己的分辨力,而不是似是而非,博人一樂,這樣的直播方式走不遠,還得有自己的觀點,不人云亦云。
第三步,實力圈粉。讀書有什麼用?當閨女自以為是,認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時候,用古人的智慧一句句將孩子秉承的錯誤信念擊碎,並驕傲地告訴她,你們現在玩的這些,早已是古人玩剩下的,不能無知還不自知。
第四步,給出解決辦法,同時加油鼓勁。前面的談話交流都是鋪墊,重點還是要落實到如何解決問題。「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時間緊,任務重,基礎薄弱,唯一能做的就是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能不能考上大學不重要,要有學習的態度,不管是上大學還是做直播,什麼時候開始讀書都不會晚,信念很重要。
這樣一段對話之後,趙今麥成功被張嘉譯洗腦,至少在學習的態度上有了很大轉變。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或許也發生過無數次類似的談話場景,但很多時候卻難以取得好的效果,究其原因,問題主要還是出在父母身上。
首先,大道理多,結合實際少。家長說出來的道理,孩子大部分都懂,但道理往往過於空洞,缺少實例的支持,很難具有說服力,換來的結果就是孩子嫌棄父母囉嗦。
其次,提要求多,解決方法少。張嘉譯能夠說服女兒,第一步就是給女兒減壓,考不上大學沒關係。而在實際生活中,不少父母對孩子的糟糕成績首先是責備,然後就是提要求,至於怎樣達到要求,如何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則完全沒有建設性意見。
第三,自己不能做出好的表率。父母是否能夠說服孩子,跟父母自身的行為和氣質有很大關係,讓孩子能心理佩服你,他才能夠聽進你的意見和建議,就如張嘉譯的幾句古詩詞,瞬間讓女兒路轉粉,這就是一種魅力。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自己的話,但要把話說到孩子的心坎裡,才能讓孩子成為真正聽話懂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教育中重要的一環,父母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對孩子的引導也許就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