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覺中國
「關鍵時刻,一片應急!」「及時降溫、持久長效、親水凝膠、吸附力強,冰涼清爽即貼即用」高檔的包裝,搭配動人的廣告,相信不少寶媽們已經開始行動了吧。近年來,一度被奉為「居家必備神器」的退熱貼,究竟有無作用?寶寶發燒後,科學的護理方式是什麼?在雙十一狂歡前,您可以看完這篇文章,再決定是否將其加入購物車。
退熱貼是怎麼降溫的?
當寶寶腋溫達到或超過37.2℃,肛溫、耳溫達到或超過38.0℃,口溫達到或超過37.8℃時,意味著寶寶發熱了。發熱會給寶寶帶來不適感,這時,為滿足不太想給寶寶吃退燒藥,以及高燒不退但未達到兩次用藥時間間隔、眼睜睜看著寶寶高燒不退急到心悸的家長需求,退熱貼應運而生。
記者分析了市場上的數十種退熱貼,其主要成分有親水性高分子凝膠和純水,抑或無紡布、高分子吸收樹脂、PE膜等,有少數含有冰片、薄荷等成分。那麼,所謂退熱貼的主要工作原理就不難理解了,它是利用了水凝膠水汽揮發,帶走額頭熱量的物理降溫方式。但僅僅是額頭溫度降低了,寶寶的體溫就會降下來嗎??
北京世紀壇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醫師王天成告訴記者,所謂水凝膠只是商家打出的一個概念,並沒有實質性的用途,論效果,一層薄薄的退熱貼並不比毛巾降溫效果來的更好一些。
額頭退熱並不能降低顱內溫度
「除了降低寶寶發熱帶來的不適,很多家長喜歡用退熱貼的另一個原因是認為發熱會燒壞腦袋,其實這是家長的誤區。」王天成指出,老人常說的「燒壞腦子」,是因為寶寶已經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發病時發燒是一種病症現象,之後留下神經後遺症,與發燒無直接因果關係。且人體內的溫度會通過血液的流動達到平衡,不可能通過給額頭的一小塊皮膚降溫來降低顱內的溫度。有些退熱貼裡面添加了冰片、薄荷、桉葉油之類的物質,這些東西會讓局部皮膚感覺涼意,但並不是真的降溫。
王天成介紹,其實,發熱是人體的一種防衛反應,是身體對抗感染的積極行為。發熱在人體和病毒細菌戰鬥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適度發燒可以寶寶提升免疫系統和抵抗力。
寶寶發燒護理:物理降溫+藥物治療+補水
那麼,寶寶發燒的正確護理方式是什麼?王天成告訴記者,寶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小嬰兒,一類是大一點的寶寶。「嬰兒通常是不用退燒藥的,由於其循環較好,通常採用解包散熱的方式使其降溫,如果效果不明顯,可繼續進行物理降溫。」王天成介紹,物理降溫的方式分為冷熱兩種,一般建議用溫水幫寶寶擦身體,使軀幹部位較高的熱量帶到體表,起到降溫作用,由於額頭的熱量通常較高,建議用涼毛巾對寶寶的額頭進行冷敷,從而加速降溫。
如果寶寶發燒在38.5℃以下,一般只使用物理降溫方法,若到了38.5℃以上,才可以給寶寶服用退燒藥。王天成指出,布洛芬和對乙醯胺基酚是對兒童相對更安全的退燒藥,對乙醯胺基酚可用於3個月以上的寶寶,布洛芬只能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低於3月齡的寶寶如果出現發熱,一定要及時就醫,不要在家自行處理。
「此外,寶寶發熱時,應多為其補充水分,發燒期間代謝增加,對水分需求量比平時要多一些。水分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建議6個月以內的寶寶多餵奶,6個月以上的寶寶多喝水。」王天成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