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講了關於寶寶拍痰的方法。
隨後就有不少家長來問到,有沒有關於咳嗽推拿按摩的處理。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個針對咳嗽,常用的穴位和手法。
在胸背部的操作有按揉羶中、天突穴,開璇璣 、分推肩胛骨、肅肺、按玄走搓摩等,其皆有止咳平喘,降氣化痰功效。
其中按揉羶中、天突穴,分推肩胛骨比較適合家長操作。
分推肩胛骨:採用八字分推法,從肩井穴開始,沿著肩胛骨內側緣,從上往下,雙手拇指帶動大魚際,往兩側做分推,刺激到的穴位有肺腧穴等治療咳嗽的常用穴。
(圖片源自網絡,僅為部分示意,侵權請聯繫刪稿)
肅肺法:雙手夾擊前胸後背,依次推抹、來回搓揉、叩擊,分別操作3-5遍。
羶中穴: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中點。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稿)
天突穴:兩鎖骨中間的凹陷。
注意:一般操作100-200次,操作時以爽身粉、精油類作為介質,以免損傷小兒皮膚。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稿)
—
—
推前胸後背的手法
作用於患兒的胸、背部位,研究[1]認為在胸、背部選取相應的穴位或部位,用以治療小兒咳嗽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屬腧穴的「近治作用」。
經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每個內臟在體表均有其敏感反應區,上胸部、中背部即是肺與支氣管在體表的投影及反應部位。
從解剖位置上分析認為,胸部與背部本屬陰陽相對,血氣相通,胸、背部的穴位與肺臟最接近,亦與肺門、胸腺及縱隔淋巴管等組織相近。
通過適當的推拿手法刺激此器官,可激發患兒經氣,甚者可滲透到患兒機體內部產生感應,引起機體的免疫應答,從而改善患兒免疫功能,緩解氣道炎症。
—
—
業內主流學術觀點認為:在小兒胸背部行以推拿手法的作用體現於以下三點:
一是按揉穴位會使腧穴部位的皮膚充血,甚至出現紅暈、紅點,通過刺激腧穴達到通經脈、調氣血、散寒消邪、止咳化痰的作用;
二是分推肩押骨時指腹擦法使局部產生熱能,既可刺激交感神經調節支氣管的擴張、收縮,又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炎症吸收;
三是推胸與推背法相合而用,可刺激經絡傳導,調整肺部功能。故推拿患兒的胸背的相應部位及腧穴可起到止咳、化痰、定喘的目的[1]。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稿)
如果寶寶出現咳嗽已久
且總是容易晚上咳多
建議仍需要開藥處理
疫情期間不能出門
也可以直接在寇小兒APP遠程處理
疫情期間,大家儘量少出門
做好防控人人有責
[1]方芳 推、揉、捏結合為主治療小兒外感風寒咳嗽70例的臨床研究[J].安徽中醫藥大學.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