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女士多年來收集的易拉罐拉環
近日,市民王小姐向北京青年報記者反映,她的母親蔡女士多年前聽說易拉罐拉環可用來製作假肢,於是一直在收集拉環。然而,就在她們想將收集的千餘拉環捐出去的時候,問題出現了,她們找不到回收拉環生產假肢的機構。根據兩年前《北京青年報》的報導,泰國的一家慈善基金會從事這項活動,於是,王女士致電本報求助。北青報記者近日聯繫到這家機構的工作人員,他們現在仍然接受拉環等鋁製品的捐贈,製成假肢後會免費送給有殘疾的人。
事件
為捐慈善機構做假肢 市民收集千餘易拉罐環
近日,北青報記者來到蔡女士家看到,她收集的易拉罐環塞滿了5個飲料瓶、茶葉罐,還有許多散落在大的茶葉盒中,「具體有多重我也沒稱,估計有一兩斤吧。」蔡女士說,四五年前,她偶然在一檔電視節目中看到,鋁製易拉罐的拉環能作為製造假肢的材料,「那好像是介紹一個為殘疾人做假肢的單位,說製作假肢必須用好鋁,易拉罐的環才可以,因為硬度適中,瓶體的鋁太軟了,不行。」
從那之後,蔡女士每次喝完飲料,都會把拉環收集起來,「和朋友聚餐、大家來到家裡,我都說你把拉環留起來,我肯定一個不落地收起來。」
有的時候在單位吃飯,蔡女士看鄰桌有熟人在喝易拉罐啤酒、飲料,也把拉環拿過來。有不少朋友對她的舉動感到奇怪,她每次都要對別人解釋「聽說留起來可以捐給假肢生產機構呢」。久而久之,蔡女士的朋友都知道了她在收集拉環,再次見到她的時候,也會給她帶來一些。
蔡女士的女兒王小姐說,因為媽媽有收集易拉罐環的習慣,自己和朋友們在外面吃飯也會把拉環撿起來帶回家。
後來,易拉罐的拉環樣式變了,由分體式變成了連體式,開罐時拉環不再與罐體分開,但這並不耽誤蔡女士收集拉環的熱情,「我就單獨再取一次唄,專門把環拿下來,正好還沒有了前面那一片金屬片。」
這些年,蔡女士一直在收集易拉罐拉環,「我想著既然有過這個節目,肯定會有用的,你想收廢品的還收易拉罐呢,我留起來也環保。」蔡女士說,自己一直很喜歡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現在退休了,每周堅持到福利院幹義工,「我也不是有多高境界,就是喜歡幹這些,能做點就做點。」
困難
收集的拉環無處可捐 致電本報尋求幫助
隨著家裡儲存的易拉罐拉環越來越多,在家裡佔用了不少空間,蔡女士決定讓女兒去查一下,哪個單位或個人需要這種拉環,「人家要我就給人送去。」
然而,王小姐在網上搜索查詢後發現,國內並無相關機構收集鋁製拉環做假肢,蔡女士攢了多年的「寶貝」卻不知該捐往何處。
此後,王小姐開始在網上尋找跟「易拉罐拉環做假肢」有關的新聞,此類消息並不多,流傳最廣的是本報2012年的一篇報導。報導中介紹到,泰國的一家名為公主母親的假肢基金會(The Prostheses Foundation of H.R.H. The Princess Mother)發動市民捐獻易拉罐拉環,將拉環融化再造後製成假肢,因為拉環的鋁製較純,提煉更容易,許多外籍空乘人員因此都會回收易拉罐拉環。在報導中,有的空乘人員曾發給記者這家基金會用拉環生產假肢的海報和視頻,海報中寫著,製作一條假肢需要3000個拉環。
中國康復器具協會副會長當時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視頻來看,泰國生產的假肢比較低端,是我國20年前的水平,「但是確實是一種在資源貧乏的情況下製作假肢的很好的方法,而且這種全民參與公益的深層含義其實比收集拉環本身更有意義,這種社會意義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張銳同時也提到,由於我國目前連體式易拉罐較多,易拉罐材料更換,再加上鋁資源豐富便宜,也許就沒有宣傳回收易拉環製作假肢的活動。
發現這條重要線索後,王小姐給北青報記者打來電話,希望能夠聯繫到該報導上提到的類似機構,把母親收集多年的拉環捐出去。
進展
泰國假肢生產機構:我們接受拉環捐贈
北青報記者首先就王女士的問題諮詢了北京假肢廠。工作人員說:「我們並不需要這種拉環,也沒聽說過有哪家假肢廠會用鋁製拉環來做假肢。」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鋁製的材料也只是作為鋁合金用於製造假肢的部分零件上,而且這些材料也很容易獲得。
隨後,北青報記者與泰國的公主母親假肢基金會取得了聯繫,一位叫做Malinee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現在仍然接受鋁製品的捐贈,包括易拉罐的拉環和其他鋁製品等,以製作假肢,再免費送給有殘疾的人。Malinee說,他們在清邁設有工廠,一般來說,製作一條假肢會消耗2.5千克的鋁。
Malinee告訴北青報記者,很少有東南亞國家以外的外國人參與他們的活動,曾經有一位英國人給他們寄過易拉罐環,不過花了很長時間這批物品才被送到,他們從未收到過中國人的捐贈,如果捐贈的話,郵費應該要自己負擔。
Malinee說,基金會除了到泰國各省開展活動、提供服務,也經常會到周邊國家,比如馬來西亞、緬甸去收集鋁製品,並把做好的假肢送給當地的殘疾人。今年10月基金會就會把假肢送給2000名馬來西亞的殘疾人。
蔡女士得知泰國機構仍然接受捐贈的消息後表示,自己願意把收集的易拉罐拉環寄到泰國,「自己承擔郵費也沒事兒。」
相關連結
假肢機構回收材料做假肢 為殘疾人免費提供
根據公主母親假肢基金會官網信息顯示,該基金會成立於1992年,致力於利用適宜環境的當地資源製作假肢,並為不同國籍和宗教的人免費提供。
過去,該基金會已經利用回收材料,比如製作酸奶瓶的塑料、易拉罐拉環,開發了較為廉價、輕便的假肢。但鋁的柔韌性和堅韌性都不夠理想,近年來,他們採用鋁和不鏽鋼的合金來製作假肢,所以為了使合金達到標準,回收來的鋁會先進行處理。
截至2011年,該基金會一共製作、修復過26448條假肢,為近兩萬名殘疾人提供過服務。
這項行動同樣受到了泰國政府的支持。根據今年1月泰國國家新聞局的消息,泰國汙染控制辦公室和宋卡、八達龍、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等省的自然資源和環境辦公室發布了鋁製品回收計劃,回收的鋁製品將被用來製作假肢,減少鋁的浪費。人們可以把乾淨的鋁製品寄到這幾個省及曼谷的回收中心,或者公主母親假肢基金會。
這篇報導稱,回收鋁製品製成假肢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回收一噸鋁相當於減少了17噸溫室氣體。文/本報記者 趙婧姝 實習記者 李紹平
攝影/記者 郝羿 線索提供/王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