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曉紅
歡迎關注:說教育
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小孩子們就開始學習一些「小自然段」的寫作,以便為將來的大作文作鋪墊。孩子們在寫日記的時候會出現什麼問題呢?那就是小學生的漢語詞彙量不夠。漢語本身就是我們的母語,咱用它來口頭表達是沒有多大問題的,但並一定能寫出來。上面這位中考學子曬出了自己的表弟被語文老師狠批的小學日記,該中考生也坦言:自己也被語文老師狠批了!
在小學最開始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發現孩子們的寫作練習可以說是錯別連篇。在要求嚴格的老師眼裡,反覆出現錯別字簡直就是對漢字的侮辱。用老師的話說就是「與其說你在寫日記,不如說你在製造文化園裡的垃圾」!於是就出現了上圖中所謂的「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也要保護文化園裡的純淨」。但是小編覺得該老師的評語有點過了,因為低年級學生出現錯別字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嚴格要求的同時,還是要注意語言的引導方式。其實在中考或者高考語文的試卷中,也會有很多同學寫錯字,錯別字在判卷過程中也是要被「酌情扣分」的!
一年級語文經常出現「拼音寫漢字、造句、近義詞和反義詞」等題型,其中對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考核是既簡單又複雜。為什麼呢?因為只要理解了所給詞語的意思,我們通常很快就能寫出相應的答案。就算不知道原詞的「近反義詞」,大家也可以推理出答案。如上圖,題幹要求寫出「風平浪靜」的反義詞。為了與前面的「平」和「靜」相對應,小朋友給出了「風號浪吼」這個詞語,對仗是不是很工整呀?當然有時候小朋友的這種推理可能會造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新詞語。
在一年級語文的學習中,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拼音、增加詞彙量、了解一些基本的語文常識。在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既是基礎,又是重點。小朋友常犯一個錯誤,他們傻傻分不清楚文章中的段落是怎麼劃分的,所以原本的送分題,轉眼就變成了丟分題。很多中考學子都沒想明白:為什麼自己的語文就是要比學霸差?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在小學的時候,沒有掌握到學習語文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