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閨蜜介紹認識,八年間從未見過這個所謂的「男友」,卻前後給他轉帳39萬餘元,還購買了十幾部蘋果手機由閨蜜轉交給「男友」,這樣的事情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寶山區檢察院受理了一起閨蜜冒充「男友」詐騙的案件,並於日前提起公訴。
丁某與楊某某是相識很久的閨蜜,2011年9月,丁某突然提出把她的髮小吳某某介紹給楊某某做男朋友。得知吳某某的條件後,楊某某表示可以先接觸看看,於是不久便收到了「吳某某」發來的簡訊。
圖片來源:東方IC
之後,兩人便一直通過簡訊與微信聯繫著,在未見面的情況下,不久就確定了戀愛關係。
不料,到了2012年2月前後,「吳某某」跟楊某某說自己患了食道癌,急需治療費用,讓楊某某打一筆錢過來。就這樣,直到2014年,楊某某陸續給「吳某某」轉了20餘萬元用於「治病」。其中22萬元是通過楊某某父親的銀行帳號直接轉至「吳某某」的銀行卡中;還有一部分是通過轉至丁某帳戶,再由她轉交給「吳某某」;再有就是通過微信轉帳的方式直接轉至「吳某某」的微信。
本來以為事情應告一段落,但隨後「吳某某」又聲稱自己工作不如意,需要打點領導以獲取更好的崗位。於是「吳某某」就讓楊某某買了十幾部最新款式的蘋果手機,交由丁某及丁某的舅舅,並稱借二人之手轉交給自己領導。沉迷於愛情中的楊某某也都照辦了。
至此,楊某某與談了好幾年戀愛的「男友」其實未曾見過面。楊某某每次提出見面要求時,總被「吳某某」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搪塞過去,以至於後來都不了了之。到了2019年7月底,「吳某某」又稱自己病了,楊某某便又給了「他」2萬餘元。
談了8年戀愛,楊某某陸續在「吳某某」身上花了50餘萬元,卻連這個人真面目都沒見過,她越想越不對勁。2019年10月,楊某某至派出所報案,民警調查的結果讓她大吃一驚。
民警經過技偵手段發現,一直與楊某某線上戀愛的人竟然是丁某!丁某到案後如實供述了自己冒充吳某某與楊某某談戀愛,並騙取錢財的事實。楊某某事後回憶道:「期間我有多次想要出去工作,都被冒充吳某某的丁某阻攔了。現在想來,她可能是為了更好地控制我吧。」
很顯然,利用吳某某的身份向楊某某騙取錢財的是丁某,那麼吳某某是否確有其人呢?
原來,吳某某的確是丁某的髮小,丁某曾經跟吳某某表達過給他介紹對象的意思,並給了他一個所謂的楊某某的聯繫方式。「2011年到2014年期間,我打電話給這個所謂的楊某某,對方都把我電話掛斷。之後約她出來見面也被她用各種理由拒絕,反正從頭到尾我們都是通過簡訊來聯繫的。」在得知丁某用自己的身份進行詐騙後,吳某某對民警說他懷疑一開始丁某就假扮楊某某,並用這種「冷暴力」,將他逐漸與「楊某某」斷了聯繫。丁某的口供中也表示,自己是從2011年起就冒充了吳某某的身份與楊某某保持聯絡。
經審查,2011年9月起至案發,丁某從楊某某處共計騙得現金人民幣39萬餘元及蘋果、華為等品牌手機19部(價值人民幣11萬餘元),後用於償還各類債務,案發前返還楊某某3萬餘元。而之前丁某冒充吳某某身份騙得的22萬元的確是打進了真正吳某某的帳戶,這筆錢是丁某歸還吳某某的投資本金,由於金額和匯款時間與當初約定一致,吳某某當時並未深究轉帳的來源。
寶山區檢察院認為,被告人丁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以詐騙罪對其提起公訴。日前,法院以詐騙罪判處丁某有期徒刑七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檢察官說法
防人之心不可無,即使是周圍熟人也要留個心眼,避免「殺熟」的情況出現。本案中的楊某某就是因為輕信了自己閨蜜,不僅被騙取大量錢財,更在感情上嚴重受挫,浪費了最寶貴八年時光。真正的戀愛關係是建立在穩定的感情基礎上的,而不是無限度物質金錢上的滿足。如果一份感情摻雜了過多金錢往來,當事人應該適時考慮一下是否遭遇詐騙,及時向公安部門尋求幫助。
通訊員 劉曉曦 新民晚報記者 郭劍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