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張譯今年特別忙,大家還在聊他在《八佰》中出演的逃兵「老算盤」是如何令眼鏡都帶著卑微戲份時,國慶檔大熱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最後一課》篇中,他開場一句「哈嘍」又開始領笑全篇;隨即,他在上映的《金剛川》中飾演的「張飛」壯懷激烈得令人淚目;張藝謀導演的新作《一秒鐘》11月27日上映,又是他擔綱主演……張譯成為今年「霸屏」式的存在,觀眾說他「做人低調演戲高調」,業內同行評價他「他演誰就是誰」。
「我剛剛北漂時,最大的一個願望就是每天可以忙到爆、忙到喘不過氣來,因為那時候我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幾乎沒有社會價值,也沒有辦法給父母滿意的答卷,所以我就期待,有一天能過上忙到爆的日子。現在終於達到這個狀態了,很珍惜,也很開心。」張譯非常誠懇地將這種「且忙且珍惜」感受向記者全盤託出。
在《紅海行動》中飾演突擊隊長楊銳。
回 放
拍戲昏厥,醒來像吃了人參
《金剛川》中的一場夜戲,張譯飾演的高射炮炮兵張飛在仰頭怒吼時,由於太沉浸其中,身體不堪重負,昏厥暈倒。張譯輕描淡寫地說暈倒並不難受,「最開始頭皮有點發麻,嗓子緊,手腳開始有明顯的螞蟻爬的感覺,頭顱裡腦漿有點晃蕩的感覺,接著很快你就會看見一片玫瑰色的天,特別美麗而明亮。一瞬間,肢體瞬間徹底鬆弛,然後就徹底躺下去了。我以為可能已經過了很久,因為自己做夢了,但夢的是什麼記不得了,醒來就很舒服了。」張譯把暈倒的情況仔細琢磨了一下,他認為因為拍戲時天天熬夜,體力有些不支,長時間抬著頭,壓迫血管,腦供血不足:「其實人體是有自我保護機制的,那瞬間就需要大量的血液、帶來了極大的氧分,所以醒來剎那我就瞬間恢復了,就像吃了人參一樣。」醒來,即使體力達到了極限,他反而認為自己狀態沒調整好連累了別人,連連道歉後,他依舊毫不猶豫說出自己最熟悉的兩字——再來。
在《金剛川》中飾演炮兵張飛。
兵 緣
首次上炮,最大敵人是泥土
張譯對《金剛川》中張飛這個角色,並沒有絕對地滿意。在片場,吳京給他改了一個外號叫作「張再來」,似乎任何戲他都想親力親為,每條戲他都要盡力再來幾條,選擇最好的表現。被問到為什麼多來幾條,張譯說因為很多地方自己還不夠滿意:「比方說開炮吶喊那場戲,重拍的原因是炸起來的土不停地掉到眼睛裡,因為要瞄準高空必須仰臉,仰臉就很可能讓炸飛的土掉到眼睛裡,進土的時候生理反應是會閉眼睛的,但老是眨眼就不夠完美。雖然可以用些後期剪輯手法把鏡頭替換掉,但我還是希望自己可以堅持拍好。」
過去參過軍,先後在劇集《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影片《紅海行動》《八佰》中飾演士兵,張譯似乎很有「兵」緣,這次參演《金剛川》,對於他的吸引不僅可以去演老部隊當年的故事,也給他打開了一些角色上的新盲區。「我以前當兵的時候主要是步兵,主要武器也是八一步槍,經常訓練的是單兵戰術,匍匐前進、400米障礙、長途奔襲、野營拉練、軍事體能等基礎幾項,而做炮兵操炮對我來說還蠻新鮮的。從來沒想過這件事,中間的困難沒必要多說,因為軍人也好、演員也好,面對新的角色必須要去面臨它、感受它、做好它。」
在《八佰》中飾演逃兵老算盤。
感 悟
好演員是「變形金剛」
在《金剛川》拍攝片場,沒有人比張譯更忙。他是管虎導演最早敲定的演員之一,因為是軍人出身,對於他來說,演張飛這個角色有點「捨我其誰」的感覺。「我掉著眼淚看完劇本,就像要去演自己家裡人一樣。我以前服役的部隊是24軍,和劇本中的那段歷史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是重新演繹老部隊的故事,輪迴的感覺。」
除了完成好自己的角色,片場的張譯一有空,就教同組的演員怎麼握槍、怎麼發力,經常探討戲。同組的演員李九霄詫異於張譯教他如何用望遠鏡演戲,即使擋住了眼睛也可以展現情緒進行表演。「其實演員不是說要把自己交給角色,你過來過去還是過自己的人生,但我們的創作很快樂,比如很多人特別喜歡我和吳京用口哨對話的戲,劇本上沒有要求,這是我們現場進行創作的。如果我們可以創作出這樣美麗動人、動情的、讓人魂牽夢縈的東西,那就是演員的工作,不是只負責形體表演,只負責說臺詞。」張譯說,有一種演員是給他一個手機,他可以變成變形金剛,這是好演員的本事,也是他對自己的一個要求,在這種創作空間中,如果他的創作能感動觀眾,讓大家有印象,他是開心的。
對話
讚譽、頭銜別太當真,不只是個人功績
新京報:今年你是銀幕上「霸屏」一樣的存在,會不會有時候覺得疲憊?
張譯:其實是因為疫情導致庫存產品積壓過剩(笑),只是剛巧很多作品趕到一起去了。其實每個人都會累,像宣傳路演的時候也需要早起,比較累很容易失眠,其實有時候對我來講最不累的時候就是拍攝,因為很純粹,過程也很開心。
新京報:有沒有人會勸你不要那麼拼,不要那麼累,可以就行了?
張譯:那這樣的話,觀眾還想看你的表演嗎?應付表演會沒有飯吃的(笑)。我還得養家、養公司,其實我這個人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的需求,平時也沒什麼時間去購物去消費,但是把戲拍好,有「戲飯」吃,對於我來說很重要。
新京報:如今都說你是演技教科書,也流行一種說法是「張譯出品,必屬精品」,像這些話會給你壓力嗎?
張譯:我會關注這個,演員做到一定份兒上自然會面對市場的口碑,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需要對更多的人負責、對作品負責,你必須得看,因為演員跟市場還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有一點,就是要提醒自己,讚譽別太當真,標籤、頭銜也別往心裡去。票房是觀眾捧場,市場認可,但成績是所有人一起創造出來的,其實稱號與高帽子都沒有意義,它就是一個單純的市場行為,不是你個人的功績。
採寫/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