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央視和中影股份聯合出品的紀錄影片《厲害了,我的國》在全國上映,影片從圓夢工程、創新驅動、協調發展、綠色中國、共享小康、開放中國等角度,對近幾年中國取得的各項成就集中展現。
影片鏡頭聚焦大國重器,用航拍俯視、細節展現、故事講述等手法展示中國科研領域成果: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堅守夢想的工程師、科學家、拓荒者們成為鏡頭主角,講述他們譜寫時代鴻篇的真實故事。
在世界電影之林,主旋律影視作品不在少數,各國對相關題材創作極其重視。主旋律影片不僅可以憑藉共鳴效應快速積累口碑與票房,更能激勵國民,獲得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
美國的電影創作者就曾對「獨立宣言」「獨立戰爭」「葛底斯堡戰役」和「太平洋戰爭」等歷史事件進行反覆描繪。創作風格從早期慷慨激昂的戰爭場景,逐漸回歸平淡淳樸的真實生活。比如,《林肯傳》,將這位傳奇總統從神壇上拉下來,沒有既往作品那些缺乏理性和邏輯的陳述,它給予了觀眾一個活生生的美國總統形象。片中林肯的面容蒼老、疲憊,身形佝僂消瘦,卻仍舊保留了強韌和堅持的一面。因政見難以統一,林肯不得不動用「非常手段」,即便如此,他的形象卻沒因此而打折扣,反而平添了真實感。
實際上,真實才是最感人的元素。主旋律影片也不必慷慨激昂,不必熱血沸騰,理性、樸實、溫和,也能成就經典。這一重要元素,在《厲害了,我的國》得到具體體現。該片每個鏡頭都來自真實取景和深入採訪。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鑽井平臺「藍鯨2號」、「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C919大飛機……只憑藉真實講述,不誇張,不渲染,真實內容足以動人心魄。
真實以外,更不能缺乏深刻。深入生活、深入人心,才會挖掘出真正動人的內容。《厲害了,我的國》,真實之餘,也有著深刻挖掘。
早在去年,該影片創作團隊就曾聯合多家網絡徵集平臺,向全國觀眾發出邀請:在中國的飛速發展中,哪些瞬間讓你熱淚盈眶?哪些事件讓你頓生榮譽感?哪些成就讓你忍不住感慨「厲害了,我的國」!隨後,攝製組深入到一線生產現場、建設工地,捕捉最鮮活的鏡頭。影片深刻挖掘一個個生動具體的故事,拉近了創作主題與觀眾的距離,去西藏扶貧的女孩,在廣州辦鞋廠的衣索比亞人……解讀令國人最感興趣的內容,才得以完成了整部影片的攝製。
2月27日,影片的出品方之一,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總監齊竹泉在《厲害了,我的國》首映禮上說:「這部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在展示成就的同時,把聚焦點放到了這些成就背後人的故事上、人的身上。可以說這些故事生動地詮釋了這幾年來我們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取得的巨大成就。」
《厲害了,我的國》 ,令觀眾在欣賞電影藝術的同時,感知到一個個「中國奇蹟」是無數人奮鬥出來的,體會到「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激發昂揚鬥志。正如這部大型紀錄電影導演衛鐵所說:「片中很多人物給我們的感觸是很多的,影片也彰顯了我們身處一個偉大的時代。在新時代裡,我們每個人都要像他們那樣做一個奮鬥者、奉獻者和堅定者。」
與故事片不同,《厲害了,我的國》是以新聞紀錄片的形式出現。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評論說,這種紀錄片的形式能夠發揮文藝輕騎兵的作用。它有獨特的意義和價值。除了最基本也是最尋常的從電視上了解一些新聞的信息之外,通過紀錄片的形式把新聞的主要內容在大銀幕上展現出來,更能夠體現出新聞的感染力。航拍的畫面在電視機螢屏和在電影銀幕上的表現力完全不同,只有當觀眾處在電影院的環境中,在大銀幕上看到了港珠澳大橋的完成、「復興號」的速度,才能感受到視聽所帶來的衝擊力。以電影的方式,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這也是一種藝術創新。
我國紀錄片創作,在世界影片界有著獨到色彩,從《大國崛起》到「舌尖」系列,中國紀錄影片已形成專有的藝術語言。紀錄片進入影院播放,也已探索出成功的傳播模式。《厲害了,我的國》以其真實和深刻,再次詮釋了主旋律電影也可以「很文藝」,關鍵在於把握藝術創作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