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中國教育報北京5月22日訊(記者 高毅哲)「深度貧困地區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和骨幹人才流失,從根本上制約了當地鄉村建設與發展的步伐。農村地區勞動力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已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制約因素。」全國政協委員、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表示。
為此,嚴純華建議,要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補足農村的人才短板,提高我國深度貧困地區人力資本質量,促進就業創業、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長效機制提供有力支撐。
嚴純華建議,要進一步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職業技能培訓的經費投入,中央投資繼續積極支持「三區三州」符合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建設項目,在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時予以優先安排。確保「三區三州」每個地級市建設好一所中等職業學校。廣泛開展公益性職業技能培訓,定期免費為農民工、下崗職工、未升學學生、新型職業農民等舉辦職業技能培訓。
同時,充分發揮本省份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的智力及教育資源優勢,落實培訓主體,定向組織扶貧技能培訓班,建立對口支援輪訓機制。針對深度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結構的特點,開展滿足農民不同需求的多元化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多渠道轉移就業,提高就業質量。開展符合當地產業發展需要的職業技能專項培訓,圍繞深度貧困地區各地生產發展的實際需求,實現脫貧舉措與技能培訓的精準對接,促進職業技能培訓實效的發揮,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新華號 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