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優秀的男孩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媽媽,那爸爸去哪了?

2020-09-16 夏日白蘭

班裡一位二胎寶媽跟我說,她家有三個兒子,每天都很心累。我心裡一驚,猜想是不是最近添了三胎,誰知她苦笑:第三個是孩子爸爸。

這個「笑話」想必許多寶媽一點不陌生。一方面是這個社會給男性太大壓力了,絕大多數父親光是掙錢養家就拼盡全力了,哪有精力管小孩;一方面,許多父親潛意識就認為管孩子應該是媽媽的事;另一方面,很多父親就算有時間,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處,一聊就吵。回想我自己帶過的學生,一個班35人,有33個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由母親來跟我溝通的。

然而,就算現實困難再大,我們也無法否認這個事實: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母親無法全部代勞。尤其對於兒子來說,父親這個榜樣對他的成長意義更為重大。

今天我想借用澳大利亞著名教育家史蒂夫·比達爾夫的著作《養育男孩》,跟大家聊一聊父親可以在兒子的生活中做些什麼,幫助兒子更好地成長。如果您恰好是一位父親,我將感到非常欣慰;如果您是一位母親,我也希望文章會對您今後如何啟發丈夫有所幫助。

01 擠出時間,多陪陪孩子

《養育男孩》中作者接觸過一個小男孩,經常生病卻查不出病因。為此男孩的父親,一位傑出的醫學專家,專程從國外飛回來陪伴兒子。奇怪的是,只要父親一到,男孩病就好轉,父親離開不久,男孩就又病了。作者建議孩子父親換份工作,多陪陪孩子,結果男孩的病真的不藥而愈了。

各位父親朋友,千萬不要低估了自己在兒子心目中的地位,他會以各種你想不到的方式來求得你的關注。如果周內工作太忙或者經常出差,那麼節假日一定不能再把孩子丟給媽媽或者老人了。那麼,爸爸們可以陪男孩做些什麼呢?

  • 和兒子一起運動。男人天生熱愛運動,精力旺盛的小男孩更是如此,他們會非常喜歡爸爸帶著他們一起「摔跤」。
  • 和兒子一起去外面「冒險」。帶著兒子去爬山、騎行、參觀博物館、看大海等等,都可以。重要的是,兒子在不斷開拓新世界的過程中,是爸爸陪伴的。兒子會因此充滿安全感,覺得父親無所不能。
  • 教兒子實實在在的生活技能。比如釣魚、做家務、修玩具車、做菜等等,這些手動操作不僅促進了男孩的大腦發育,鍛鍊了男孩的動手能力,更在無形中教會了男孩成年後的必備生存技能。
  • 給兒子講講自己的經歷。跟兒子說說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帶兒子見見自己最好的朋友,讓兒子知道自己是怎樣掙錢養家的。不要擔心小男孩會不感興趣,他對自己這位最崇拜的男人內心充滿了無限好奇,父親在「敞開自己」的同時也無形中讓孩子明白一名成年男性應該是怎樣的。

02 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人生態度

孩子會學習你的一言一行,並無意中模仿,我們最好時刻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舉止,儘量不要把自己負面的一面展現給孩子看到。

  • 孩子會通過觀察父親的行為來學習如何感受一切

男孩們會通過觀察父親來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開心、悲傷、生氣、委屈和恐懼等內心情緒。舉個例子,如果父親一生氣就砸東西,可想而知男孩長大後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憤怒。相反,如果父親面對困難表現地非常冷靜,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那麼男孩長大後必定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是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不停地抱怨或推卸責任。

  • 孩子會模仿父親為人處世的方式

書中提到一個例子,作者的朋友開車帶一家人出去玩,在紅燈時停車等候,這時一個來自亞洲家庭的車突然闖紅燈過去了。沒想到,朋友的兒子脫口而出一句非常難聽的髒話。朋友非常震驚,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曾說過一模一樣的話,兒子這是在模仿他。他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即靠邊停車,告訴孩子,自己當初不該說這樣的話,也不希望孩子以後再說。

有時候我們可能自己都沒意識到,平日裡對親戚朋友或陌生人無意中流露出的嫌貧愛富、踩低捧高、優越感,孩子都看在眼裡,並深深記在心上,然後模仿你的一言一行。

03 向孩子展示內心感受

孩子必須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有感情的人。

我們在流露感情時,沒有必要避開孩子。不要總是把兒子當作不懂事的小男孩,他們有權利、也有能力參與到你的情緒體驗中來。當我們生氣時,應該對孩子直接表達出自己的委屈、難過等情緒,絕不是大發脾氣甚至動手打孩子。當我們害怕時,也不要總想著自己一個人承擔,我們可以當著他的面說出來,甚至哭出來。

承認爸爸不是無所不能的。許多爸爸總是試圖維護自己在兒子心中高大的形象,拒絕向兒子展示自己「不行」的一面。其實我們終歸都只是普通人,承認自己「有所不能」,反而會更讓兒子覺得真實,拉近彼此距離。當兒子長成真正的男人,也不會自己給自己添太重的心理負擔。

04 教會孩子在生活中學會自控

你會發現小男孩特別喜歡和成年男性打鬧(如果爸爸願意的話),因為他們在潛意識中「模仿」這位成年男性,學著樣子「變成一個男人」。在打鬧的過程中,小男孩很容易一興奮就忘了分寸,磕磕碰碰的事情就會時常發生。這時,父親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了。

細心的父親會在合適的時機停下來,明確告知兒子:我們的身體都很寶貴,如果一方受傷,我們就不能玩這個遊戲了。因此,我們需要制定一些規則:不能用手肘和膝蓋撞擊,更不能動手打對方。正是在一次又一次和兒子明確界限的過程中,我們讓他明白了對男孩來說最重要的一個生活技巧——自控力,知道什麼時候該停止。有自控力的男孩,會給他自己還有你的生活減少無盡的麻煩。

05 通過尊重媽媽來教會孩子尊重女性

尊重女性,我想可能是許多女孩的媽媽迫切希望男孩媽媽教會他們的事吧。可惜很多男孩媽媽並不知道該如何做,或者抱著「反正我家是男孩不吃虧」的心理。其實男孩的媽媽更要重視這一點,因為男孩一旦不尊重女性,那麼他一定是從不尊重媽媽開始的。這個時候,爸爸的角色至關重要。

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案例,14歲的男孩薩姆因為布置的家務做得很糟糕遭到了媽媽的批評,沒想到薩姆毫無認錯的意思,反而叉著腰,寸步不讓地和媽媽頂嘴。媽媽這時已經在身高、體格上遠遠比不過兒子了,根本不是兒子對手。這時,在客廳看報紙的薩姆爸爸聞聲走了過來,朝著薩姆堅定地說:不要用這種腔調和媽媽說話,否則我得管管了。薩姆聞聲低下了頭。薩姆的媽媽今後也不再需要擔心獨自在家中管教兒子時會遭到兒子的「威脅」,因為她明白自己有丈夫可以依靠,兒子也會覺得有兩個成年人的關心愛護而倍有安全感。

當男孩與媽媽起衝突時,爸爸請務必銘記:一定要管一管了。我自己班上有個10歲男孩很叛逆,跟媽媽溝通時,媽媽一著急動手要打他,沒想到他一把抓住媽媽的手推開了,媽媽驚呆了,旁邊的爸爸卻像沒看到一樣。後來,我再和這位媽媽溝通時,能明顯的感覺出來,她對兒子的管教變得逃避,總是推給爸爸去「動手解決」。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中了。

06 與妻子共同遵守教育規則

現在流行一個詞「詐屍式教育」,意思是有一方家長平時幾乎不管小孩,突然有一天出現,管一下,沒有任何後續跟進又撒手不管了。結果這突然的「管一下」留下個爛攤子還要交給另一方家長收拾。

我有位學生媽媽跟我抱怨,她要求孩子每天作業都必須認真書寫每一個字,寫完作業才可以玩。孩子即將養成這個好習慣時,有一天突然有空的爸爸跑來輔導孩子作業,作業還沒寫完就要帶他出去打球,還說「要勞逸結合,打完球回來再寫」,而這位媽媽很清楚,打完球回來爸爸一定就去忙工作了,根本沒工夫管孩子寫作業,最後折騰到半夜做惡人催著寫作業一定還是媽媽自己。

爸爸們,我們理解時常缺席兒子成長和教育的您迫切想利用假期和孩子培養感情,不希望好不容易才有的陪伴機會讓孩子恨自己,但還是請您務必明白:父母的教育原則務必一致,否則孩子會陷入混亂的狀態,這非常不利於他良好習慣的養成。

總結:

我們時常看到,因為爸爸工作太忙、社會壓力太大,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大多都是母親在陪伴他們長大。其實在男孩6-13歲這個階段,父親的引導作用要比母親更重要。請各位父親朋友儘可能地做到以下6點:

擠出時間,多陪陪孩子。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人生態度。孩子總是無形中模仿你的為人處事方式和對待問題的方法。

向孩子展示內心感受。不要覺得在孩子面前流露脆弱不合適,恰恰這種「示弱」才真正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教會孩子在生活中學會自控。和男孩日常的打鬧中就可以跟他樹立好「規則意識」。

通過尊重媽媽來教會孩子尊重女性。一個尊重媽媽的男孩子,才會明白今後在社會上如何與女性相處。

與妻子共同遵守教育規則。在教育方針上,兩人可以和而不同,但立場一定一致。

教育從不是父母中一方就可以獨立完成的工作,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雙方齊心協力,共同面對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挑戰。

相關焦點

  • 男孩動手打媽媽,隨後父親的話讓大家明白:熊孩子背後有爸爸撐腰
    誠然,這樣的爸爸,對孩子與媽媽都是極大的傷害,但還有一種父親與之相比,卻更為的可怕。傍晚,隔壁突然傳來了男孩與女人的叫罵聲。聽上去似乎是鄰居家的那對母子吵了起來,還夾雜著「別打了」這樣的聲音。我和老公探頭去看,發現隔壁那個12歲的男孩,竟然在動手的打自己的媽媽!對門的老奶奶也出來了,那個男孩長的又高又壯,她想插手又不敢上前。
  • 人到中年,媽媽都是超人,那爸爸都去哪了?
    每個人的精力其實是有限的,太過疲憊的時候就是轉不動了。兩個人的婚姻,一個人的奔波,媽媽是超人,那爸爸去哪了呢?人到中年,好多事情都是在關節上,不敢馬虎不敢懈怠。可是,當你的那一半是一個豬隊友的時候,一個人的負擔真的很重啊。
  • 養孩子,不是女人一個人的事:溫柔媽媽的背後,都有一個好爸爸
    一位女教師對班上的學生說,你們的媽媽在結婚之前都不常愛發脾氣的,她們曾經都很溫柔,很耐心,她們也不想對你發脾氣。後來,她講了自己姐姐的一個故事,讓學生明白原來做媽媽需要消耗這麼多的耐心和負情緒。每個溫柔媽媽的背後,都有一個懂得理解和呵護的丈夫前不久,唐嫣自稱是「貓奴」媽媽,因為自己對孩子總是很溫柔,很耐心。
  • 「爸爸,媽媽去哪了?」「出去了。」「哦,媽媽去了」
    有一天,我外出辦事,大寶跑去問爸爸:「爸爸,媽媽去哪了?」爸爸答:「媽媽出去了。」大寶「哦,媽媽去了!」接著就引來爸爸的一通解釋。「去了」和「出去了」雖只差一個字,但含義可就差太遠了。另外一次,我在切菜,二寶跑來說:「媽媽,小心別切到手!」嗯,聽到這話,忍不住誇讚寶寶體貼,心裡正美呢,就聽到二寶接著來了一句「媽媽,切到手了沒有?」兒啊,你這是希望媽媽切到手?
  • 「國民小天使」樂那多背後,藏著一位「持證上崗」的爸爸
    《爸爸去哪兒6》一開播,小編就對歡樂兒童——樂那多,強力吸粉。可萬萬沒想到的是,樂那多的父親耿樂,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寶藏父親。如果,做父母真的要考證,才能生養孩子,那耿樂絕對是一位真正「持證上崗」的好爸爸。
  • 每一個愛發脾氣的媽媽,背後都有一個不作為的爸爸
    「我們那會三四個孩子,也沒人幫忙呀,現在的人就是矯情。」「怎麼還沒做好飯,天天在家都幹了什麼。」而且在孩子早期的那幾年,每一個媽媽都必須精神高度集中,一丁點的小疏忽,一眨眼的功夫,孩子可能摔了、碰了、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結局。從前,她也有朋友,她也愛漂亮。可是漸漸的她發現陪朋友聊天的時候,心裡想著孩子有沒有哭,有沒有摔倒,有沒有找媽媽。每次準備化個妝,聽到孩子的呼喚聲,還是放下手中的眉筆,來到孩子身邊,細細詢問。
  •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作者是美國矽谷的方莉博士,一位很偉大的媽媽。付出終有收穫,三個孩子都成長的很優秀。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育兒道路上的另一面。這位成功的媽媽,原來她的育兒道路走的也並不順利。這裡說的並不是孩子調皮,不服管教,而是她和丈夫的育兒理念不一致,從而影響到夫妻關係,期間她很痛苦。一,與老公育兒理念不一致,拿50年前的教育來說事。
  • 孩子優秀背後,到底拼的是什麼?一位北大畢業的老師道出其中真相
    有些家長會很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聽話成績好,可自家孩子卻是性格叛逆還學習差,中間究竟是哪出了問題?孩子優秀的背後,到底拼的是什麼?一位老師道出了其中「真相」。任何優秀的孩子背後,除了家庭環境影響和自身天生的才能外,他們努力同樣不可忽視。家長傾注的「心血」,接下來拼的就是孩子「自己的真功夫」。老師:為孩子優秀加分的是「智商」站在一位老師的角度不得不承認,孩子的優秀背後「智商」加分不少。特別是到了高中以後,智商會把原本就努力的孩子變成人群中最優秀的那一群。
  • 都說「祖國媽媽」,「祖國爸爸」去哪了?答案絕了
    一場關於 「祖國爸爸」的大討論!咱們一直歌頌祖國媽媽但是仔細想一想祖國爸爸去哪了?, 那祖國爸爸去哪了?」播放祖國爸爸,你去哪啦?>祖國爸爸去打仗 保衛祖國媽媽了!@麗媽媽:哈哈哈,不是應該有事情都找媽媽講,對爸爸只有一句話,「爸,我媽呢?」
  • 媽媽帶出來的男孩,和爸爸帶的區別在哪,網友:區別很大深有體會
    通常,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更溫柔,而爸爸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更嚴肅一些。那麼對於天性調皮的男孩來說,究竟是媽媽帶出來的更靠譜還是爸爸帶出來的更優秀呢?顯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下,孩子的成長狀態會很有區別。哥哥全程都在體貼弟弟,而弟弟則撒嬌蠻橫地完全不顧哥哥的感受,甚至連同樣味道的冰激凌都要自己先挑才開心。視頻下方網友們紛紛吐槽:「還是哥哥更懂事,不爭不搶的很像樣。」「一看弟弟就是被媽媽寵壞了,真是比不上哥哥。」「男孩還得是爸爸帶,本人深有體會,我自己就根本捨不得對孩子太嚴格。」
  • 倒數第一男孩逆襲清華:養育男孩,這4件事要靠媽媽,爸爸不管用
    一個健康優秀的孩子,往往背後也會有一位好母親。——虎媽作者丨亦云白來源 | 男孩派原創近日,寧波一位男孩火了。這句話咋一看有點奇怪,卻有理論依據。在心理學上,在媽媽面前,男孩具有「異性」和「幼兒」的雙重身份,男孩對媽媽會有比對爸爸更多的依戀感。所以,媽媽的「崇拜」「誇獎」,都能讓男孩有無與倫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讓男孩變得更加自信。新生代偶像王琳凱,曾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給自己的媽媽打電話。
  • 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默默陪伴成長的父母
    有一位媽媽,在吃飯的時候,突然想逗一逗自己的女兒,於是故意夾了一片女兒碗裡的香腸。本以為女兒會哭鬧或者不開心,沒想到結局卻是:女兒把自己碗裡的所有香腸,都一起夾給了媽媽。「媽媽,因為你是我最愛的人,所以我最喜歡的東西,都可以給你呀。」還有一位爸爸,一天夜裡,正在書房裡埋頭敲代碼。兒子突然進來了,不停地纏著爸爸陪他聊天。
  • 有出息的孩子背後都有一位優秀的媽媽,這4點很關鍵,媽媽要知道
    許多媽媽為了培養孩子為之付出不少的努力,可結果並不能令人滿意。教育的失敗,並不能說明你不是一個好媽媽,或者說你不愛你的孩子,可能只是你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那媽媽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才能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有出息呢?我們不妨來看看有出息的孩子都有著怎樣的媽媽呢?
  • 小男孩深夜下跪背後:媽媽,我愛你三千萬遍……
    今天這篇文章亦如此,看的老母親眼淚汪汪。
  • 每個男孩身後都有一個望子成龍的媽媽
    幾乎每一次,小男孩都是粗魯喊叫「你快點過來,還有幾分鐘!」媽媽輕生回應「等一下!」小男孩每天在樓道裡跳繩完成假期作業,繩子敲打著樓道,加上雙腳跳起落下的聲音,在這個暑假的每個早晨,成了叫醒我們一層樓的獨特鬧鐘。有一次,出門上班剛好趕上小男孩大聲喊「還有幾分鐘?」我想他應該是在計時跳。就在這時,跳繩不小心敲打到牆壁,屋裡傳來男孩媽媽的聲音「你在幹嘛?」男孩這時顯然生氣了,用憤怒的聲音吼,聲音都有些氣的沙啞:「我在幹嘛,你說我在幹嘛?」
  • 一位小學生的作文:「好羨慕爸爸有爸爸媽媽,而我卻只有爸爸」
    網友來稿:大家好,我是一位三年級的語文老師,我曾經批閱過一篇作文,作文的主題是《我的一家人》,孩子們要圍繞著這個主題隨意發揮!其中有一位小朋友的作文很特殊,由於我已經沒有了原文,我簡單複述一下這篇作文的內容吧!
  • 家有男孩要這麼教!學會這3招,讓每個男孩都變成優秀的男子漢
    圓圓是一個單親媽媽,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孩子就離婚了,既做爹又做媽,一個女人養活一個孩子真的不容易,所以圓圓通常都是沒日沒夜的幹活、工作掙錢,很少有時間和孩子待在一起,有了兒子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圓圓不得不把自己的媽媽接來照看孩子,自己外出掙錢。
  • 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兩個「熊父母」,你別不相信
    ,都有兩個「熊父母」,你別不相信!由於是周末,飯店的人比較多,一個男孩看樣子僅有7歲的樣子,等餐期間,在座位上一刻都不消停,一會摸一下這個一會跑去領桌看看那個,反覆詢問著媽媽「怎麼還不來?媽媽我要吃炸雞,爸爸我要吃冰激凌。」也許是媽媽被問煩了,乾脆不作答,而一旁的爸爸也在玩手機裝聽不見。
  • 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父母不易的付出
    很多孩子能取得優秀的成績,並不是因為有先天優勢,聰明過人,而是父母幫助他們把習慣養成,形成一種自覺性的行為,讓孩子自己能努力和堅持。所以在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會引導的家長,真正的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段春風化雨的漫長過程。如果父母在一旁玩手機,又如何去要求孩子不玩手機,不玩遊戲?如果父母在看電視,又如何要求孩子去看書?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孩子。
  • 偉大的運動員背後,有一個怎樣的媽媽?看看羽生結弦
    記得去年,有媒體做了一條花滑考斯滕設計師的採訪視頻,標題是《羽生結弦背後的女人》,結果被很多冰迷說,「雖然設計師很厲害,但真正說到羽生結弦背後的女人,只能是這一位才配得上啊!」必須是媽媽呀。不要只是為由美媽媽的手工折服,要知道,這背後,可是一顆異常堅定的,支持兒子的心呢。不僅僅是9歲的這年,雞架我之前在寫都築教練的故事時也提到,羽生結弦的啟蒙教練山田真實離開仙臺後,把她認為很有天賦的小柚子託付給自己的教練、日本的花滑泰鬥都築章一郎,而都築教練回到橫濱後,由美媽媽還堅持著,每個周末都帶小柚子去橫濱繼續接受都築教練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