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嘛!自閉症又不是不治之症,為啥這麼想不開呢?

2020-12-15 楊光明說


在網上,偶見自閉兒家長跟孩子一起自S的消息。震驚之餘,好奇地查了一下,發現,這種現象絕不是一起兩起。而有更多的家長曾多次想到這個辦法。細節不忍直視,看看某度的搜索結果吧。

家有自閉兒,家長所承受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1)經濟壓力

一些專業機構和一些看準商機的機構,在對此有些了解後便就「開展業務」了,將手毫不尷尬地伸進了家長的口袋。有家長跟我說,他們在北京某醫院一個月就要「消費」四五萬塊!有的說在某康復機構每月做訓練和幹預也要一兩萬塊。可見,家庭條件不太好的,甚至工薪階層都難以承受!

(2)心理壓力

這也不難理解,尤其是與「別人家的孩子」一比較,瞬間壓力山大!有位媽媽跟我哭著說「我只想聽他喊我一聲『媽』,這幾年的辛苦也算沒白吃!」是啊,家長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有好多家長甚至不敢把孩子帶到小區裡、商場,或者遊樂場所,怕別人說三道四、更怕別人怪異的目光,在內心,更是難以接受孩子是自閉的事實。

(3)對未來的恐懼

一是對自閉症不太了解,甚至以前都沒聽說過;二是自閉症兒童將會怎麼樣?會恢復到正常兒童的水平嗎?如果不會,會是什麼樣的?能生活自理嗎?能找份工作嗎?……這些未知的恐懼經常充斥著家長們的腦海。甚至有些家長發出感慨:「你不康復,我不敢死!」「我只想比孩子多活一天!」「我不能把他一個人留在這個世界上!」……

不要恐懼,自閉症不是不治之症

自閉症不是不治之症,我真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家長是如此地絕望呢?遇到問題了,不是盲目地看別人,也不要接受現在「公認」的認識,要去想辦法,要問自己:「我該怎麼做,孩子才能恢復正常呢?」、

給個正面的案例。山東一位家長,孩子生下來後,自己就去工作了。開始時,把孩子交給公婆照顧,後來又轉到姥姥姥爺那。直到孩子三歲半,發現孩子「不正常」,醫院給出的結論是「重度ASD」。於是孩子的媽媽辭掉了工作,把孩子接到自己身邊。天天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買書和聽課成為她天天要做的「功課」……她不是學醫的,但從沒有到任何一家所謂的機構去幹預和訓練,就自己一個人在家做「幹預」。通過一年的努力,她本人說:孩子的異常行為好了80%了,有對視了、也跟小朋友玩兒了;認知力和理解力也提高了50%,不轉圈兒了、不總盯著風扇看了;語言能力也大有提高,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會說一些常用的日常用品了……

她說她了解過飲食,於是給孩子禁食;了解過運動,於是帶孩子天天玩耍;……從這位媽媽身上可以看出:辦法總比問題多,只要努力,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她用的還是自己摸索出來的一些方法,都會有效果,更何況現在比較系統的解決辦法已經有了,為啥要放棄、絕望呢?

了解自閉症是怎麼回事,就減少恐懼心理了

自閉症和發育遲緩都是神經系統功能障礙——這是國際、國內研究者的共識。「障礙」這個詞,告訴我們孩子的神經系統有障礙了,受到阻礙了。所以,解決辦法也從這裡入手:清除障礙!

阻礙神經系統正常發展的障礙有:重金屬、電磁輻射、寄生蟲、微量元素不平衡、腸道菌群紊亂、原始反射不整合……知道障礙有哪些了,那就一個一個地研究,如果有障礙,就除掉!如果沒有,就跳過!這不就是解決辦法嗎?

另外,別光看有的孩子都15了、都23了,仍然還自閉,也不見好啊,要看哪個孩子「摘帽」了?哪個孩子有好轉了?哪個孩子有變化了?要看積極的一面,不要看消極的一面。當一件事情毫無頭緒時,要不斷地變換看問題的角度,或許你就會有思路!方向對了,就有希望!

最後送給家長們一句話:只要山上有燈,燈下有人,就一定有上山的路!希望大家能找到正確的方向、使用正確的方法,讓孩子早上恢復到正常兒童的水平。

相關焦點

  • 患病率都這麼高了,你還不了解自閉症嗎?
    但另一方面,受限於測量工具,也沒有證據表明自閉症兒童存在先天性的智力發育落後,他們在智力潛能上並不遜於普通兒童。 03 自閉症的病因 可以肯定的是,先天因素是導致自閉症的最主要原因,與父母的教養方式無關。自閉症也不是一種心理疾病或者單純的性格孤僻。 04 自閉症的診斷
  • 兒童自閉症是父母照顧不當造成?關於自閉症的錯誤認識你都有嗎?
    這種病的下屬分類有很多,如兒童自閉症、典型自閉症、阿斯伯格症候群等。20世紀80年代以前,自閉症普遍被認為屬不治之症。但是現在,很多自閉症都可以通過心理治療而改善。另外,自閉症分類中還有自閉症邊緣、自閉症疑似等概念。主要症狀表現為空虛、人際緊張、自我認知失調、為避免「被人拋棄」而出現的工作狂等。
  • 自閉症與基因和遺傳有重要關係
    那麼,基因檢測究竟在何種程度上能幫助人們預防和治療自閉症呢?在未來是否可以幫助趕走自閉症及其他精神類疾病呢?10月24日下午,在上海圖書館,由科幻愛好者組織「蘋果核」所主辦的科普活動「蘋果派」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仇子龍向大家介紹了自閉症的相關知識,以及基因測序對自閉症研究的影響。
  • 走近自閉症患者:他們不是天才不是傻子,也不是梵谷
    過去那麼多年,他覺得他們不應該。  「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還有很多人認為他們是傻子,那二三線城市呢?」張貴超說。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展障礙。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多數智力發育落後。  目前,自閉症已成為世界上人數增長最快的嚴重性病症之一。
  • 孩子遲遲不開口是自閉症還是語言發育遲緩?
    很多家長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和擔憂:「我家寶寶都3歲了,為啥還不會說話?」「別人家同歲的孩子已經流利對話了,我家寶寶現在卻只會叫爸爸媽媽,這是為啥呢?」而自閉症的孩子是封閉自己,不願意與人交流,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或不了解人們的語言表達規則,無法根據情景來表達不同的想法。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可能伴有智力發育遲緩,這對他們的認知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 感覺統合(感統)能夠治療自閉症嗎?
    對感統有過了解的家長都知道,感統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這麼多項目,哪個感統機構敢保證就能夠給孩子提供那麼多的感覺訓練,又怎麼讓這些訓練統合呢?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感統器材只是提供一些簡單的肢體控制訓練而已。那麼,自閉症和感統有關係嗎?回答是肯定的。
  • 先天自閉症能治好嗎?自閉症的原因有哪些?
    現在由於很多因素影響,會導致孩子出現自閉症,而且自閉症會影響孩子的性格。自閉症是需要進行治療,及時治療可以幫助孩子的性格恢復。如果患病,先天自閉症能治好嗎?
  • 自閉症孩子聽不懂八卦,為什麼會這樣呢?可能是心智的問題
    對自閉症孩子有比較深入了解的人應該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就是我們在自閉症孩子面前聊八卦的時候,他似乎融入不進來。比如我們三個人(包含自閉症孩子)在一起聊另外的一個人,自閉症孩子可能會說出一些客觀的語言,比如第四人的性別、姓名、年齡等。
  • 孩子經常不說話,是內向害羞還是自閉症?
    最近有位媽媽給我留言,我家寶寶經常不跟人說話,我想知道他是內向害羞還是有自閉症。其實,網上有很多關於分辨內向害羞和自閉症的帖子。這些帖子其實都可以用,但是不夠系統。首先說說,害羞內向的孩子。比如你有朋友來拜訪,他默默站在旁邊不說話,偶爾會偷看人。事實上,他是有好奇心的,他對客人是有興趣的,有些時候還會偷偷瞄人。但是,面對陌生人,他會有點緊張。或許時間長一點,適應環境了,就會有一些簡單的交流。這種表現,在情感上的狀態都是正常的。這個孩子可以確定,只是害羞而非自閉。至於自閉症的孩子,會有這兩種表現。
  • 天這麼冷,公交車上為啥不開暖風?
    有暖氣為啥不開呢,真的不理解。事情真的像張先生說的那樣嗎?記者試著乘坐了綏化市的4路公交車,剛一上車,就能感受到車內的寒意。記者看到公交車四周的窗戶全都上了霜,乘客也都是穿著厚厚的衣服,一些乘客戴著帽子。
  • 孩子被查出自閉症(孤獨症)傾向,我該怎麼辦?
    ,相信家長們都會如同晴天霹靂,一心想著這是不治之症。除了醫生說「幹預」,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不知道未來會是怎樣的結果。在這裡想告訴大家的是:1、可能很多孩子被誤診;2、很多孩子能正常生活工作,甚至當上科學家,哪怕他依然是自閉症;3、少部分人需要家人照顧一生的。所以,家長不要那麼難過,積極幹預,用心學習,爭取讓孩子獲得更好的人生!
  • 我與我家自閉症譜系女王的成長曆險記——捧哏與逗哏
    像她這樣如此熱愛這種「單調」的生活的,我想天底下沒有第二個。看來她對年輕與年老已經清清楚楚了,至於她的語言和行為在別人眼裡是否「合時宜」,則需要靠她爹我這三寸不爛之舌呢😂。我倆就好比說對口相聲,她是逗哏我就是捧哏,不過這活兒的捧哏比逗哏累多了[汗]。
  • 嶽麓區中學生志願者到自閉症學校送溫暖
    嶽麓區中學生志願者到自閉症學校送溫暖 來源:紅網 作者:袁英 編輯:吳若蘭 2016-01-25 15:03:27
  • 一個自閉症少年的奮鬥(17) 面對記者,他想表現得優秀
    近兩年時間,筆者針對濟南市的殘障群體展開調查,經過一年多的跟蹤採訪,推出自閉症兒童王帥,在媽媽的帶領下,勇敢邁向社會,當一名送奶員的故事——《一個自閉症少年的奮鬥》(17) 面對記者,他就想表現得特別優秀
  • 我是一個自閉症患者的母親,想帶著兒子環遊世界
    那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自閉症患者和他父親之間發生的故事。  今天故事的講述者就是當年那部電影所改編的原型。她叫田惠萍,是一位自閉症人的母親,也是一家自閉症教育機構的創始人。她的兒子楊弢(tāo)是一位自閉症人士,今年33歲。  1.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我是大學畢業之後結婚生子的。在那個年代,上大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MDS已不是不治之症,最好治療方法在這裡!
    可以說MDS早就不是不治之症,那麼MDS的最好治療方法是什麼呢?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目前認為是造血幹細胞增殖分化異常所致的造血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骨髓細胞增生成熟和幼稚細胞有形態異常即病態造血。部分患者在經歷一定時期的MDS後轉化成為急性白血病;部分因感染出血或其他原因死亡病程中始終不轉化為急性白血病。
  • 如何面對自閉症兒童?演員陳錦鴻當紅退圈,僅為自己的自閉症兒子
    ,但也不是讓人咬牙切齒。按照他當時的計劃,他要繼續潛心學習,努力拍戲,做一位被大家都能喜歡的演員,縱觀他的演戲之路,這麼發展下去,他只會發展得大紅大紫!但天不遂人意,生活中的一場重大打擊,徹底打斷了他的計劃!兩歲的兒子被確診為自閉症!
  • 大學附近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賓館,學生不是有宿舍嘛?那是給誰住呢
    上過大學的人們或者去過大學的人都會發現在大學附近最多的就是小吃攤其次就是賓館了,小吃攤大家都能理解,這麼多學生在這裡肯定是需要吃飯的,有需要就有市場嘛。但是賓館呢?大學不是都有宿舍嘛,這些賓館是給誰住的呢 ?
  • 自閉症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尋常的觀念裡,自閉症患者是生活無法自理,智力如幼童一般無法工作和學習,但這個主角不但是自閉症還是學者症候群。也因為他患有自閉症,患者家屬在沒有看到他的能力前都不信任他,甚至質疑這家醫院的權威性。我也是如此,從小我就被父母冠以乖孩子的名號,身邊的大人也都理所當然地認為我考了好成績或是做了什麼好事都是我應該做的,但一旦我做錯了什麼小事,就會讓我有點不敢面對大家。
  • 空調裝好後,明明開製冷為啥還這麼熱?哈哈
    最近買了新空調裝好後,明明是開的製冷為啥還感覺這麼熱啊,這是咋回事了?02幹啥子了妹子,你幹嘛要笑成這樣啊,形象都快要崩了啊。03這個秀場是誰想出來的啊,真是夠了。只是好奇下面的豬居然都不動的?咋不出海跑這裡來了呢?05妹子我覺得你們應該去到家裡練習啊,在這樓梯間攔這麼嚴實叫人咋過去啊?06這樣的玩笑開一次就夠人受了哈哈,下次看看還相不相信街上的妹子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