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在線教育必將是未來教育的趨勢?

2021-02-23 古交方圓教育

首先,我認為在應試教育領域,線上教育必然是重要的學習工具。但前提是,有一些舊的觀念,體系需要被升級。

不談那些高大上的,就說疫情期間的線上教育,搞得雞飛狗跳的,釘釘都被搞成了1星,而實際的學習效果,大家也都知道。。。

為什麼?是線上教育不夠優秀麼?

實際上,不管是傳統的線下課堂,還是目前的視頻課,直播課,甚至包括教材書本,跟你討論問題給你答疑解惑的學霸,其最主要的用途是向學生輸出知識。它們就像一個個信息的源泉一樣,通過某些渠道(聲音,圖片,文字,視頻等等)把信息傳輸給學生。我們可以統稱它們為「信息源」。

那麼,同為信息源,在應試學習領域,線上教育比之線下教育如何?

首先,很多人把線上教育的範圍給狹隘化了,單純的認為直播課=線上教育。

這裡,給線上教育一個更廣泛的定義:凡是利用網際網路,以及可接入網際網路的工具進行的教學,都可以稱之為線上教育。

比如除了直播課之外,利用電腦看視頻課,也是線上教育。因為電腦是能夠接入網際網路的工具。在線下課堂看多媒體,包括雙師課堂,可以稱之為線下教育過程中對線上教育的利用。包括學生在QQ上和同學討論問題,也是一種線上教育。

那麼這裡,用一張圖表對線上與線下教育的優劣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

通過這張圖表我們可以發現,單從「信息源」的角度來說,線上教育是比線下教育更優秀的存在。

通過線上工具,學生可以更便捷的獲取更大量,更優質,更匹配的信息。

雖然線下有更豐富的教學模式與更迅速的教學反饋,但對於應試學習這種目的較為單一的學習來說,其優勢並不明顯。

尤其是很多線下教育的擁躉所鼓吹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實時狀態調整教學內容與模式」,實際上這是優秀的教師才能有效做到的事情,很多的線下教師雖然也會有意識這樣做,但並不會收穫預期的效果。

實際上,不同學生的狀態差異較大。即時狀態下,教師只能做出一種調整。因此從原理上就難以與較多的學生產生更為良好的配合。

而更多的線下老師其實並不會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而是通過手中的權力,強迫學生去適應他們的模式。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諸如「上課不能吃東西喝水,必須認真聽課不能睡覺」等課堂規矩。

而實際上,線下教育的優勢在需要所謂「手把手教」的領域更明顯,比如樂器學習,體育學習等。除非未來VR教學,全息投影技術足夠發達,否則這將是很長時間以來線上教育幾乎難以涉足的領域。

但應試教育中必須要手把手教學的場景其實並不多。雖然優秀的家教很好,但通過較為優秀的視頻課來完成應試訓練也不是不可行的。

既然從信息源的角度來看,線下教育的優勢並不明顯,甚至某些地方並不如線上教育。那麼為什麼在實踐中,根據大多數人的反饋,線上教學不如線下呢?其實問題根本不是線上教學所提供的知識不如線下,而是另一個更廣泛的問題:

多數學生不具備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既缺乏學習動機,又缺乏能夠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條件。

實際上,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得以解決,線上教學將永遠無法發揮其優勢,成為所謂「未來教育的趨勢」。

為什麼?

其實道理非常簡單:有主觀能動性的學生與無主觀能動性的學生所適合的教學體系完全不同。

對於無主觀能動性的學生來說,一定範圍之內,約束力越強,學生的外在學習行為越多,學習效果越好。也就是所謂的「管的越嚴,學的越好」。

而相比於線下教育,線上教育的約束力被大大削弱了。甚至錄播課,視頻課都是毫無約束力的,學生可以全權控制。

因此,在這種條件下,對於無主觀能動性,乃至討厭學習的學生來說,任憑你的內容做的再精良,哪怕是全國最好的老師的課,也架不住他們完全不去看,不去學。這才是目前在應試領域,線上教育效果不如線下教育的實相。

而從教學內容的差異與技術革新的角度出發進行討論,則完全沒有抓住這一主要矛盾。

那麼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學習就是令人生厭的,反人性的,甚至從「腦科學」,「進化論」出發,來論證應試學習的困難性,從而認為學生不可能對應試學習產生正面的學習動機。

因此在他們的觀念中,這一主要矛盾是無法解決的,只能通過嚴加管教的方式對表面問題進行掩蓋。

而實際上應試學習更多的並非是外在的行為運動,而是內在的思維運動。內在思維運動才是主體。但思維運動不可視,不可控。管教的觸手只能約束學生的外在行為,但無法控制學生的思維。

在無學習動機與外部嚴厲管教的前提下,即使學生的外在學習行為是積極的,但內在學習思維卻是消極的。因此整體效率是很低下的,幾方都是費力不討好。

而對於有學習動機的學生來說,他的外在學習行為與內在學習思維都是積極的,對於他們來說,學習是一個快樂的,克服困難有成就感的事情,幾乎完全不需要所謂的「自律,堅持,意志力」。

對於學霸來說,這是真的。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目前的環境中,當一個學生充分的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時,他完全可以在得到充分的休息娛樂的前提下,仍然能取得非常高的成績。

因為他總是在主動獲取與思考學習相關的內容,實際學習時間更長,學習效率也更高。

當然,由於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不可見的,很多人也意識不到其重要性。因此大家常常把這樣的學生歸結為「天賦異稟」,好似原始人會把現代的火槍看作是神明的力量。

而對於這樣的學生,線上教育便是一個非常便捷的學習工具。他們可以通過線上教育獲取更為優質的信息,同時線上教育的劣勢對他們來說幾乎沒有影響。

因此,與無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學生不同,線上教育對於這種學生來說是非常合適的,甚至在現實中,已經有很多這樣的學生利用線上教育,獲得了相較於學校課堂更為獨立高效的學習效率。

而我們也發現了,在應試學習領域,有充分的主觀能動性的學生相對於無主觀能動性的學生來說,幾乎就是吊打。

因此,如果有某些方法可以讓學生對應試學習建立主觀能動性,其效果一定是遠大於懲罰式嚴厲管教的。

其實很多家長,老師選擇嚴厲管教,也並非是對學生的厭惡,甚至是出於對學生的「愛」。只不過,他們不知道更好的方法罷了。

因此,假如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那麼線上教育的適用性問題便迎刃而解,真正的成為未來的教育趨勢。

而實際上:

(1)這個主要矛盾真的無法從根源上解決麼?(2)學生真的是討厭應試學習本身麼?學生為什麼討厭學習?(3)怎樣才能讓學生由討厭學習轉變為對學習擁有充分的主觀能動性?

(1)這個主要矛盾真的無法從根源上解決麼?

與很多「學習困難論」者的觀點不同,我認為學生是可以對應試學習建立主觀能動性的。

首先,我承認應試學習的困難性是客觀存在,不可避免的。

但困難=厭惡麼?未必吧。

實際上,人的一生絕大多數都是一個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只不過困難種類大小有別罷了。也以可說,對抗熵增,就是生命的本能。

比如學習,運動,甚至吃飯睡覺打遊戲談戀愛造人,都是一個個克服困難的過程。當然有人會說,克服有些困難的過程是痛苦的,人討厭痛苦。這也不是必然的,人並非討厭所有的痛苦。

比如登山運動,其過程也是充滿痛苦與艱辛的,但選擇這項運動的人甚至會喜歡這種「疼痛感」,以及最後登上峰頂的成就感。

實際上克服困難的過程與結果本身,都是可以給人帶來成就感的。因此認為學習困難=討厭學習,是不成立的。

其次,其實在應試學習過程中的很多困難都是人造的,有更好的解決方案的。

比如很多學生由於跟不上學校的教學進度,老師講的課聽不懂了,老師留的作業不會做了,就認為學習是困難的。

這種困難便不是應試學習本身的困難性,而是「追進度」這種被動式的學習方法造成了額外的困難。

不同學生所真正適合的學習進度是不同的,一般來說都是先慢後快,指數增長。

而學校的教學進度往往是根據教學目標,按照時間平均分布,是線性增長的。

因此一般的學生前期跟不上學校的教學進度幾乎是必然事件,除非這個學生提前學習,或真的天賦異稟。

而當大多數學生都提前學習的時候,很多學校為了做出區分度,便會盲目的進一步增加教學內容與難度,從而讓大家陷入「囚徒困境」。

而實際上,應試學習,應的並非學校的期末考試,而是最終的中高考/研考。因此,盲目的追求在學校的階段性測試(周考,月考,期中,期末等)中取得好成績,實際上是意義不大的。

但絕大多數學生和家長無法看清這一點,因此大家的學習進度被學校的教學計劃綁架了,自然覺得學習困難重重。

而對於一個主動學習的學生來說,他的學習進度往往是獨立的,與學校的教學計劃脫節的。當學校的課聽不懂的時候,他不會盲目的追趕進度,而是夯實基礎,實事求是的按照適合自己的節奏與方式進行學習。

這時,線上教育的優勢盡顯,學生可以有更大的自由來選擇學習更適合自己的內容,其困難程度也將是剛好合適的,圍繞著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波動,這種學習便是有效的,有成就感的。

而當學生選擇這樣的主動學習時,他的學習曲線便是「指數」式的,先慢後快。先是優勢不顯,之後突然成績突飛猛進,令人驚奇。

當然,我們會看到很多初高中生,一進學校就是特別厲害。往往是因為他們在更早的時候便已經採取了這種學習模式,很早的就度過了指數函數的「平臺期」。

因此學習本身的困難與學生對學習的討厭,本質上是可解決的,關聯不大的。

(2)學生真的是討厭應試學習本身麼?學生為什麼討厭學習?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只有認識了這個問題,才能從方法上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首先,不管是什麼樣的學習,人天生都是有好奇心,喜歡學習的。將未知的信息變為已知的信息都是令人類愉悅的。

這是人類千百年來所進化出來的獨一無二的本能,也是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地球之王的關鍵所在。

如果一個人本能的討厭學習,那麼他將永遠無法學會走路,說話等基本本領,甚至可以說,無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

每一個人對未知信息的本能反應都是主動探索學習,每一個人對獲取並理解未知信息的感覺都是「愉悅」的,同時每個人先天幾乎並不存在對這個世界的經驗性認知,可以比喻成「白紙」。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對學習的討厭,並非先天存在,而一定是後天訓練所形成的條件反射。

因此,這個「後天訓練」是什麼,才是關鍵因素所在。想要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第一步也必然是需要通過調查分析,來找到這個這個關鍵因素。

每個討厭學習的人,其「後天訓練」形式上千差萬別,本質上大同小異。

從形式上來說,有可能是因為進度落後/成績低所引發的家長的打罵。

有可能是因為不良教師的不斷打壓。

有可能是同學的一句嘲諷:這麼努力有什麼用,成績還這麼差?

有可能只是自媒體的鼓譟宣傳:你不學習就是你懶,你不學習就是你不自律………

而其本質,都是應試學習的某些部分(諸如挫折,困難,慢進度,低分等)與某種暴力相關聯,從而導致學生對應試學習的排斥與恐懼。

而老師,家長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採取這種暴力管教的方式,其原本的目的卻恰恰是為了督促學生學習,而且是學生能夠執行盲目的「趕進度」式學習的根源所在。

這個整體的邏輯非常有意思,而且非常具有迷惑性,因此插入分割線說明:

老師/家長根據過往經驗,認為學生必然是喜歡玩耍,討厭學習的。因此想讓學生學習,必然要施加暴力管教手段。

施加暴力管教手段摧毀了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同時使學生不得不按照老師/家長所認為的學習進度進行學習(比如強迫孩子完成作業)。

而按照老師/家長所認為的學習進度進行學習,與學生固有的,適合的學習進度不匹配,從而為學生的學習製造了大量的困難,導致學習效果不好,體驗感較差,進一步削弱了學習動機,讓學生更討厭學習。

而目前的暴力管教經常懲罰學生的學習困難,比如學生成績低就要打罵說教,或冷暴力。又進一步削弱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越來越討厭學習。

而當學生討厭學習的時候,學生無法主動學習。此時想讓學生立刻執行學習行為,暴力管教的手段是最便捷的,反而強化了老師/家長的「學習是管出來」的認知。

。。。

絕大多數學生,便是處在這樣的循環當中。輕則終身厭惡學習,重則抑鬱,悲觀厭世,自殺。

而在這個循環中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夠通過偶然取得的良好學習成績步入良性循環。而且即便如此,這些「優等生」的心理往往也是扭曲的。

吳謝宇

那麼在這個條件下,你讓學生去用線上教育工具進行自主學習,便是痴人說夢。

這也是疫情期間很多學生家庭雞飛狗跳的根本原因所在。

因此線上教育所面臨的問題根本不在於線上教育本身,而是在於線上教育之外,是落後的教育理念較為普及。而更合理,更適應國內應試教育的教育體系還沒有出現。

(3)怎樣才能讓學生由討厭學習轉變為對學習擁有充分的主觀能動性?

對於學生個體來說,當其處於這個循環的時候,一個簡單的文章,或一本雞湯書,都是無法解決他的問題的。

好比說還有人不斷對你捅刀子的時候,一兩個創可貼是沒用的。

這時較好的辦法,實際上首先應該是更為專業的第三方(比如家庭心理諮詢師)介入,通過充分的調查了解學生討厭學習的根本原因,與家長深入交流,合力給予學生更合理的支持而非傷害,幫助學生:

客觀上去除或抵禦造成傷害的因素,為學生開拓出能夠發揮學習主觀能動性的自主空間,比如學生按照適合自己的進度去學習所造成的的較低的應試成績可以被允許和鼓勵(這很反常識)。

主觀上運用專業的心理諮詢工具逐漸轉變學生對傷害性記憶的評價,從而首先幫助學生修復學習動機並保護它。

完成上述工作之後,才能進而引導學生感受獲取,理解,應用信息,並因此受到鼓勵支持的愉悅感與成就感。

進而通過某種方式,比如讓學生加入合適的學習團體,從而為學生賦格,以及為學習行為賦予某種較為偉大的意義,讓學生對學習的評價更為正面,積極。

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由討厭學習轉變為喜歡學習,才能為學生建立充分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才能夠自主學習,線上教育工具才能被更多的需求,更好的應用。

而對於參與教育的群體來說,大家需要的是認知層面的更新,學習體系的升級。從早教開始,就要尊重人的成長的客觀規律,尊重科學,尊重人性。目前,這也被更多的新生代家長所認識到並付諸實踐。

這也是方十字所倡導並為之努力的「打破舊體系,建立新體系」。

因此,相較於現在,未來會有更多的熱愛學習的學生出現,這才是在線教育成為未來教育趨勢的重要基本盤。

關於動機,方法,信息源的關係,方十字在這篇回答中做了更為詳細的論述,各位有興趣可以去點個讚:

受疫情影響在家學習,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延長專注學習的時間?

最後想說一個事,叫「黑貓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是手段,工具,而非教旨。

二者並非對立關係,而是可以相互配合,優勢互補,共同讓學生客觀上學習效率更為高效,效果更好,主觀上讓學習體驗更加優秀。

以學生為中心,任何從整體上來說有利於學生的工具都可以被搭配運用起來。

因此,方十字對未來的應試學習教學模式是這樣預判的:

首先修復,維護,建立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育諮詢師,家庭心理諮詢師)。

接著,問題先行。教師通過線上/線下向學生提出問題,並給予學生解決問題的詳細路徑參考(比如看誰的書,怎麼看,看誰的視頻,做誰的題),讓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進行自主學習。

然後,將水平相近的學生組織起來,進行課題式的討論。這個討論最好在線下,通過線上視頻會議也可以,但效果不如線下。每個學生首先輪流發言,講解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解決。進而自由討論,老師在其中進行答疑,補充,總結,鼓勵。

這樣便可以較為高效的幫助學生迅速掌握所需要的基礎知識,進而引導學生採取較為高效,直接的方式進行面向應試的習題訓練以及間隔複習。

實際上,目前傳統的習題訓練方式並不足夠科學,其難度可以進一步分解,從而幫助學生更為平緩的掌握解題能力:方十字學習體系:高考/考研數學的5級習題評級系統配套的模塊化刷題策略[應試方法論] 。

當然,這些只是一個粗略的猜想,未來的教育模式也有可能隨著人們認知與技術的進步產生一些目前難以想像的,意想不到的變化,比如腦機接口的技術發展導致傳統學習概念的消失。

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在線教育必將成為未來教育的趨勢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微信朋友圈、抖音、今日頭條,線下的公交、地鐵、電梯等渠道,在線教育的廣告比比皆是。尤其是暑假期間,這些平臺更是在線教育機構獲取流量的主戰場。在大眾看不到的層面,在線教育同樣展現出了&34;的發展勢頭。在整體投資環境遇冷的當下,幾家頭部在線教育品牌卻能逆流而上,獲得巨額投資。&34;的新聞在線教育行業甚至已經&34;。
  • 在線教育必將成為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
    在線教育必將成為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 來源:榕城網時間:2020-12-11 13:37:42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受時間、空間和不可抗力等因素影響較小的在線教育,頓時成為了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在外界看來,疫情似乎對在線教育行業產生了一種「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奇特推動。在線教育的「快閃式」發展,最肉眼可見的體現便是在營銷推廣的規模和力度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微信朋友圈、抖音、今日頭條,線下的公交、地鐵、電梯等渠道,在線教育的廣告比比皆是。
  • ​為什麼遠程教育成為未來成人教育的發展趨勢
    遠程教育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很多關注,它的學習方式是自由輕鬆,招生對象不受年齡和學歷的限制,考試通過率也很高,它為進入社會的廣大群眾提供了提高學歷的機會,當然,遠程教育也有一個流行的名字:網絡教育。根據教育趨勢的發展,遠程教育將成為成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應該加快步伐,搭上這輛通往未來的教育列車吧!
  • 未來教育領域的發展趨勢?
    教育是祖國發展大計的重中之重,時至今日以往擁有重大非凡的意義。根據國家的發展安排、社會情況的變化,以及世界教育的進步發展,從演變的規律上可以預判出未來的一些發展趨勢。一、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在教育領域,以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業務開始智能化、自動化和數位化。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能夠提高教育的效率,降低教育投入的成本,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進步,可以預見信息技術在我國教育領域必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 在線教育,權宜之計還是未來趨勢
    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各級各類學校基本實現2月底前不開學,3月初線上開學,開展在線教學。這雖然是面對特殊疫情的緊急措施,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問題,但也是未來我們必須面對的新情況。全國中小學學生就有1.8億。如此大規模地開展在線教學,不僅我國史無前例,在全世界也沒有先例。1、在線為什麼大家都想到要用在線教學的方式?
  • 在線教育,權宜之計還是未來趨勢
    為什麼大家都想到要用在線教學的方式?一方面,網際網路等技術方式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各個領域的工作之中。如今,大多數人都覺得在線教育可以試一試。另一方面,客觀來說,如今的中小學教育已經不僅僅是學校教育,還有各類校外教育,輔導機構,這些機構在疫情的特殊時期,無法進行線下教育,必然轉向線上教育。
  • 在線教育,一定會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在線教育在未來必將是主流發展趨勢!!!但……!!!傳統的學歷制K12教育是不可被取代的!!!在線教育是種非常靈活的教學和學習方式, 但也有很強的局限性, 我個人是一個堅定看好在線教育會成為主流發展趨勢的人, 原因有一點:在線教育在哪裡發力?
  • 中國未來教育十大發展趨勢
    根據國家發展的總體安排、社會的變化、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教育自身演變的規律,可以預判未來中國教育將有十大重要發展趨勢。在教育領域,以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等都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
  • 中國未來教育發展趨勢淺析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研判中國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對於今日中國教育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根據國家發展的總體安排、社會的變化、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教育自身演變的規律,可以預判未來中國教育將有十大重要發展趨勢。一、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更加廣泛到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一共發生了四次產業革命,第四次產業革命以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為標誌。
  • 順應在線英語教育發展趨勢,51Talk脫穎而出
    去年,在線英語因為資本寒冬、信任危機等原因,使得行業出現了一定的動蕩,但是行業整體的發展態勢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疫情的突然出現,讓在線教育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也是如此。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的未來才是所有行業企業關注的,而未來行業將會呈現以下幾個發展趨勢,順應這些趨勢的企業才能獲得更大發展。
  • 【GET2018】iTutorGroup楊正大:小班課才是在線教育的未來趨勢
    楊正大對大班制、一對一、一對多等多種在線教育形態展開了討論分析,並指出了未來教育的四大趨勢。以下是楊正大的演講精選實錄: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芥末堆的邀請來這裡跟大家分享iTutorGroup過去二十年在線教育方面的一些工作和看法。iTutorGroup大家可能有人知道,有人可能沒有聽過。
  • 創客教育機器人未來發展趨勢
    科技教育再次迎來機遇,教育機器人進入快速發展期。教育機器人是機器人應用於教育領域的代表,是人工智慧、語音識別和仿生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典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教育機器人未來將成為趨勢,當今社會需要具有創新意識、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未來的社會更是如此。
  • 為什麼說開放教育是成人學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了?
    成人學歷教育已成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學歷的重要性。而且開放教育作為成人學歷教育的一大主要方式,自然深受重視。 第二方面,目前,我國成人學歷教育包括網絡教育、成人高考、自學考試、電大開放教育,四類方式各有優勢。
  • K12在線教育發展歷史契機:海風教育
    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教育意識的提升,教育消費支出也呈現出逐年遞加的趨勢,表明居民在滿足日常基本需求後向精神文明更高層面的消費升級。這樣的優秀政策政策促使教育市場走向市場化、民營化、信息化,創造K12在線教育發展歷史契機。在百舸爭流的今天,國家牽頭加大教育投入,固定投資進一步擴大,促使K12教育行業發展加速。所以說,海風教育從伊始的內部政策都是「積極擁抱國家政策,緊緊跟住政策後面進行基礎發展」。
  • 2021年在線教育趨勢預測
    編輯導讀: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機會,成為了一大風口。隨著科技的進步,在線教育未來還會有哪些新的發展?文章對此展開了梳理分析,總結了2021年在線教育的9個發展趨勢,一起來看看~
  • 北大青鳥楊明:網絡教育是未來IT職業教育的趨勢
    搜狐教育:10月13日美國在線教育公司Eleutian Technology和中國Idapted公司在京宣布合併,雙方共同開拓中國在線英語教育市場。請問楊總怎麼如何看待在線教育的發展趨勢?  北大青鳥IT教育執行長楊明:在美國,網絡招生在三年中由25%增加到95%。而在這三年中,我們越來越體會到網絡對招生日益增大的影響和作用。網絡教育方式所佔比例的不斷增高,一定是未來IT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這次我們推出學士後產品也可以說是一種全新的嘗試。
  • 遠程教育,為什麼將是成人學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遠程教育通俗的名字叫做:網絡教育,遠程教育的學習方式自由輕鬆,考試考過率也高,招生對象不受年齡的限制,為廣大已步入社會的群眾提供了學歷水平提升的機會, 遠程教育從一開始就受到特別多的關注,而根據教育發展趨勢,遠程教育將成為成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下面給大家詳細講下。
  • 升學教育:在線教育發展黃金期之下,網際網路+教育會是學歷教育趨勢?
    疫情之後教育市場出現兩個有趣的現象:第一是教育產品變為快消品,第二營銷流量化,教育公司紛紛在搶流量。 針對第一個現象部分教育產品可以這樣做,但高階階段教育需要培養學生的創作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快消式的教育產品很難實現。
  • ...寒假培訓班悄然改網課,專家預測「在線教育」將成為未來趨勢
    喬爸爸說,兒子的數學、英語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語文略微弱一些。之前在線下報了一些培訓班,效果也不明顯。後來就嘗試報了一些網課,因為在線可以試,可以換老師,兒子遇到了一位語文老師特別風趣,特別吸引人,學得很開心,語文閱讀和作文都突飛猛進。「作為家長,報班最重要的是希望看到效果,面授有面授的優勢,網課有網課的優勢,我覺得兩方面有機結合比較好。」 教學成本低!
  • 在線教育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會怎麼樣?
    我對在線教育現狀的看法是:在新媒體高度發展的今天,在線教育已經展露特點並吸納部分群體,但仍存在教育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1. 在線教育的現狀受疫情推動明顯。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在線教育的發展,讓眾多學生感受到了在線教育獨特的魅力,以及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2. 在線教育存在已久,是新時代教育的重點模式。當然在疫情之前,在線教育從來沒有停過,從成人教育到專轉本、考研,各種新領域的網絡授課早已經瓜分了教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