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本報通訊員 集體採寫
包車、包機、專列……連日來,杭州都市圈各地,紛紛推出「點對點」「一站式」的免費專線,接回外地員工。「春暖花開,我們回來了!」外地員工走下飛機和大巴車,步出火車站,臉上儘管都戴著口罩,但他們幸福的笑容,和春風一樣溫暖而動人。
外地員工的順利歸崗,是實現企業復工復產的決定性因素。可以期待,因為疫情而耽誤的生產建設,將在他們高昂的工作熱情中,得以恢復,並贏得新的勝利。
紹興
點對點、一站式接回外地員工
「安全、舒適、溫馨。」來自四川綿陽的何娟坐在首趟紹興市「就業專列」上,這樣描述這次特別的「旅程」。作為紹興天豪製衣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何娟已在紹興工作18年。「前幾天我還在擔心怎麼回來,現在一眨眼已經到紹興了,真是沒想到!」
日前,包括何娟在內,來自四川的656名務工人員,乘坐免費專列,跨越1500公裡,回到紹興復工。
「這是一列開往春天的列車!」紹興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今年因疫情防控出現的『變數』,我們通過政府、企業和人力資源機構三方聯動,以包車、包專列的形式,讓返崗招聘『就業大巴車』逆行到省內外務工人員的家門口,直接把他們接回企業。」
據統計,紹興有165萬外地員工。為幫助企業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用工影響,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紹興市出臺了《關於應對疫情影響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政策意見》,推出八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硬核」政策。其中規定,外地員工乘坐專列返崗,費用由屬地政府全額承擔;員工如自行來紹就業,按省內市外200元/人、華東地區500元/人、其他地區800元/人的標準給予交通補助。
紹興市人社局遵循「能接盡接、安全有序」的原則,全面啟動「就業大巴車」工作,點對點、一站式接回省外員工,積極保障復工企業的用工需求。截至2月25日,紹興全市已累計開行8趟專列、一架包機(拼機)、374輛大巴,接回外省員工共11836人。
嘉興桐鄉
洲泉鎮「大手筆」包了一列高鐵
2月25日深夜23點17分,在桐鄉市主要領導、洲泉鎮相關負責人和企業代表的翹首以待中,從雲南始發的G4422次列車緩緩駛入高鐵桐鄉站。跨越2000多公裡,桐鄉市洲泉鎮首趟返崗高鐵專列載著600多位員工回家了。
小鎮「大手筆」包了一列高鐵,讓員工免費乘坐返崗,這在桐鄉尚屬首次。
來自雲南省麻慄坡縣的王紅林在洲泉鎮的京馬電機有限公司上班。當天清晨,他和妻子一起踏上了回桐專列。「今年我們還帶了幾個老鄉一起來桐鄉打工。」王紅林說,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他們若帶上老鄉一起來就業,可以獲得額外補貼,「我們跟周邊朋友介紹了桐鄉以及當地企業的情況,他們都心動不已,借著專列的機會一起來了!」
據了解,洲泉鎮是浙北工業重鎮,擁有3家上市公司,不僅有桐昆、新鳳鳴這樣的百億規模企業,還有雙箭橡膠、京馬電機等多個「冠軍企業」,全鎮總用工規模在5萬人左右。
「前期,我們已先後派出了近10輛大巴車前往雲南、四川等地接送返程員工。」洲泉鎮副鎮長吳海國說,為了解決企業「用工難」和外來員工「返程難」,洲泉鎮積極與桐鄉市人社局、高鐵桐鄉站聯繫,促成了一列高鐵專列,從返崗人員的集中地雲南文山啟程。
「我們準備好了專車接送務工人員返回廠區,布置好了整潔一新的員工宿舍,還有實打實的政策補貼等,從各方面加大保障力度,歡迎市外返崗員工回家。」吳海國表示,「目前,洲泉企業員工到崗率已達90%以上。」
嘉興海寧
讓各方人才回得來、住得進、幹得好
「終於能回來上班了。」短短一句話道出了飛機上所有乘客的心聲……2月22日晚上7時15分,重慶江北機場,一架航班號為MF8416的飛機,搭載著70名乘客起飛,跨越1600多公裡直抵杭州蕭山機場。這些乘客分別是位於嘉興海寧市的安正時尚集團、華爾科技集團等20家企業的員工。他們的機票費用和返回海寧的大巴費用,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承擔。
加快復工復產,暢通經濟循環,歸根到底,離不開一個「人」字。2月11日凌晨2時,海寧市委書記朱建軍發出一段7分43秒的語音:「我們要敞開懷抱,歡迎新海寧人回來,沒有他們,這座城市將會失去光彩……」連日來,一批又一批新海寧人搭載著「復工號」專列、專機、專車回到海寧。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和用電量的一路走高,海寧經濟正逐漸醒來。
「越是非常時期,越要做好人才項目的服務。」在疫情之下,招納人才、保障用工成為了各地政府的當務之急。
為了讓更多新海寧人回得來、住得進、幹得好,海寧廣大黨員幹部積極當好企業復工復產的「店小二」。「728套新建人才公寓配套建設全部完成,可以投入使用。」日前,海寧市委組織部傳來了人才企業復工方面的好消息。得益於當地各級單位200名骨幹的加班加點,原計劃在今年上半年新投入使用人才公寓的起居配套建設任務,用不到一周的時間完成了。這個新啟用的人才公寓,將為返工的高層次人才在抗擊疫情特殊時期提供舒心、暖心、安心的「過渡之家」。
湖州德清 每輛車都有專職跟車人員
「謝謝黨委政府對企業的支持,沒想到連包車的錢都全額補貼給我們。」近日,德清縣人社局、德清縣禹越鎮等相關負責人來到禹越鎮浙江匯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將企業包車接員工復工的補貼費用悉數交到了企業主的手中。據悉,為了快速平安接員工返崗復工,此次該公司一共出動3輛大巴車,直通雲南等地接回務工人員。
享受包車直達服務的,還有禹越鎮浙江三星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近日,5輛大巴駛入浙江三星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廠區,110名來自河南的員工正式返崗復工。
「每輛車都有專職跟車人員,負責測量員工體溫,分發口罩。」老家在河南商丘的三星新材車間主任張創業,對此讚不絕口。
為了讓企業安心忙生產,乾元鎮專員為企業全程代辦復工申請,並及時為經過疫情防控審查的員工及公司管理人員辦理通行證100餘張。
「從申請到復工僅用了兩天時間,60%以上的員工已返崗復工,比我們預想的快得多。」位於乾元鎮的浙江象牌鏈傳動有限公司總經理萬國芳欣喜地說。
位於雷甸鎮的浙江華美電器製造有限公司,前段時間只到崗了70多人。雷甸鎮及時指導企業通過以工引工的方式,向安徽、江西等地員工發出招聘需求。目前,華美電器已經成功招聘到80人,有效緩解用人緊缺等難題,加快復工復產的腳步。
為了進一步提升人員進出與物資運輸的通勤效率,洛舍鎮在德清全縣首創「員工電子通行證」。企業可線上預約辦理員工和運輸車輛通行證,實現快速審核,讓復工沒有「後顧之憂」。
湖州安吉 「復工一號專列」小程序助力外地員工返崗
「終於可以安全放心地回安吉的工作崗位了!」2月25日上午10點,安吉首趟定製高鐵專列載著1000餘返崗員工從貴州黔東南州凱裡縣出發。
「根據前期排摸數據,我們發現貴州返程員工較集中,前期我們用大巴車隊已接回員工約900人,但高鐵專列相比大巴接送,單次發送人數更多。」安吉縣人力社保局副局長陶玲說,安吉加班加點開發了「復工一號專列」小程序,有效簡化了首趟定製高鐵專列的報名程序,並對報名信息、核實綠碼信息、社保信息等進行比對核實,最後篩選確定返崗專列人員名單。
「開發了小程序後,報名人數非常多,僅1天時間就報滿了。」陶玲表示,同事們連著幾天「白加黑」地工作,一天要核對2000多條信息。
據了解,安吉縣返崗扶貧「兩手抓,兩不誤」。該縣通過對疫情風險較低區域、國家扶貧攻堅區域、縣勞動力輸入重點區域三區疊加,確定了一批優先招引地區,實現在返崗復工中既抓就業又抓扶貧的目標。
安吉縣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提前布局「送」崗位。前期主動加強與貧困地區聯繫,已對接吉林白山勞動力50餘人、四川木裡30餘人輸送到企業。並與貴州丹寨縣、都勻市和四川硯山縣人社局建立勞務合作關係,將安吉招聘崗位需求在當地發布,排摸到有意向來安吉就業人員1000餘人。此外,安吉還組建了10支招工引才小分隊赴貴州、雲南等地招聘,實施「走出去」招引戰略,通過在當地開展「名單比對、招聘公告、進村宣傳」等方式,首批在貴州三都縣招到442人通過返崗「直通車」服務已成功抵安,其中貧困建檔人員佔比達23%。
據了解,安吉第二趟員工返崗專列將於28日從畢節市發車,屆時可接回員工逾2000人,持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衢州 「組團聯企」優化復工復產綠色通道
2月22日晚上7時50分,由昆明南站開出的G4136次列車緩緩停靠在衢州站站臺。該趟列車搭載著來自雲南、貴州、湖南等地900餘名務工人員,這是衢州第二趟復工人員專列。
「本次雲貴湘籍返崗員工報名人數達1300餘人,超出了專列所容納的人數,我們根據企業和員工實際情況,優先安排了企業骨幹、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員工,併兼顧到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的員工,乘坐專列返崗。」全程陪同的衢州市經信局黨組成員、副調研員楊劍國說。
之前,已有600多名來自雲南、貴州的務工人員返回衢州140多家工廠上班,成為衢州首趟復工專列接回的務工人員。
「為確保返衢人員都能立刻上崗,在專列開行之前,我們為所有乘車的外地復工人員提前做好了『健康碼』的申報和審核,同時嚴格按照疫情防控措施乘車。」楊劍國表示。
同時,為精準幫助企業清除復工復產的「攔路虎」,衢州優化完善「組團聯企」服務機制,市縣兩級共派駐企服務員(網格聯絡員)2098名,一對一「貼身」服務全市2098家重點企業,幫助聯繫解決企業招工開工及資金周轉等現實難題。
此外,為解決企業資金周轉難題,衢州還向企業推廣「衢融通」平臺,目前平臺已上線金融產品105個,註冊金融機構149家。截至目前,已有166家企業通過註冊,平臺累計發放貸款額4.48億元。
在多重措施保障之下,目前衢州全市969家規上工業企業已經應復盡復,員工返崗率已接近90%,總產能釋放接近70%。
本報通訊員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