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5日消息(記者高敏)中國海信與日本東芝最新宣布:東芝電視股權的95%正式轉讓給海信。轉讓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40年全球品牌授權。
這項股權轉讓金額為12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億元,預期將於明年2月底完成交割。海信集團品牌總監朱書琴表示,海信看中的主要是東芝的技術優勢。
朱書琴說:「東芝是一個全球知名的品牌,並且在顯示技術引領了多個日本乃至世界科技的潮流,所以我們非常看重,尤其是它在晶片、顯示和音響這些方面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在未來有40年的品牌授權,對於我們在全球市場的擴展有很大的意義。另外它有完整的研發團隊等等,這也是我們非常看重地方。」
有了東芝的技術加持,海信必然將加快全球市場的戰略布局。朱書琴認為,這次收購將有利於完善海信的全產業鏈建設,雙方取長補短將帶來雙贏。
朱書琴:「整個的電視業務是包括生產、研發、銷售、智能電視內容業務的服務等等。結合雙方的經驗和在技術上的相互借力,尤其是在顯示技術上面,我們相信這會給兩個品牌的價值帶來一個倍增的效果。」
事實上,這次收購併非海信的首次「出海」。兩年前,海信收購了夏普墨西哥工廠全部股權及資產,同時獲得夏普電視在美洲地區5年的品牌使用權和所有渠道資源。家電專業諮詢機構、奧維雲網副總裁董敏分析:「海信現在國內市場也是處於第一陣營,近年來中國的國內市場相對比較飽和,所以說海信正在拓展海外市場,廣泛贊助世界盃、贊助歐洲杯,在北美市場發力,再到南美市場、南非市場進一步的滲透,在過去的幾年裡在海外的主品牌發展還是比較迅速和積極的。當然在日本市場,在美國市場,海信還有很大的空間,所以你看到海信在美國收購了夏普,在日本收購傳統的強勢品牌,東芝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東芝在2016年出貨大概在100萬臺左右,現在東芝優勢的區域在日本。」
對海信來說,它所擁有的電視品牌除了海信這個主品牌,還有夏普、東芝。不過消費電子產業觀察家梁振鵬認為,目前海信對於夏普品牌的推動並不順利,未來能否藉助東芝打開更多的海外市場還有待觀察。
梁振鵬說:「海信在北美買了夏普的品牌,這個買賣肯定是做虧了,因為緊接著夏普被臺灣鴻海集團給收購了。鴻海集團現在跟海信正在北美打官司,夏普現在想把這個品牌再拿回來,實際上海信在北美市場想推夏普這個品牌,目前遭遇了嚴重的挫折。品牌授權已經過了兩三年,一共也就五年使用期,而且現在雙方還在鬧糾紛,這個時候他也是想藉助東芝這個品牌打開局面。」
據了解,擁有142年歷史的東芝在顯示技術領域引領了日本乃至世界科技的潮流,東芝電視主要從事電視機及相關周邊設備、商用顯示器、多媒體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雲服務。對東芝來說,電視業務已經虧損,但還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朱書琴表示,兩個品牌聯合之後有望首先在日本市場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朱書琴說:「以日本市場為例,東芝在2016年是日本排名前三的品牌,海信在日本市場的增長也非常快,是在日本市場本土品牌以外市場份額最大的外資品牌。所以我們相信,僅就日本市場來看,兩個品牌聯合之後有去衝擊第二位的強勁勢頭。」
對東芝來說,因為虧損需要出售的不只是電視業務。去年,東芝白電業務已經賣給中國企業美的,有報導顯示,東芝也已經決定將旗下晶片業務出售給由美國私募基金貝恩資本主導的財團,電腦業務也可能面臨被出售的命運。董敏認為,這樣一來,東芝面向普通個人消費者的業務將幾乎不存在。
東芝曾以發售了全球首臺筆記本電腦為人所知,電視業務也歷史悠久,不過梁振鵬表示,東芝未來很可能完全退出消費電子市場,很多日系企業轉型都是這樣的路線:放棄對個人消費者的業務,更多的拓展對企業務。
梁振鵬說:「按東芝的業務發展規劃,東芝肯定是要全面退出消費電子市場。東芝認為自己的核心技術研發優勢在於哪裡呢?在於重工業、能源、發電機組、核電機組、電梯、醫療這些領域,就B2B針對企事業客戶去銷售的這些產品。對於個體消費者銷售的產品,東芝早就衰落了,日本企業很多都像東芝這樣,松下、日立、三菱、富士通,思路都是一樣的,轉型B2B,全面針對企業客戶去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