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總是特別喜歡看一些人物傳記式的小說或是紀錄片,也沒有說很想從他人身上學到什麼,而是很單純很純粹地想成為一個旁觀者,看著別人是如何度過他們的一生。
當然,能拍成傳記或是紀錄片的人物,自然都不是一些無名之輩,莫扎特、畢卡索、喬丹、迪士尼、賈伯斯……不分職業、不分領域、不分喜惡,就是這樣隨心所欲、雜亂無章式的看法,卻發現了那麼一絲神奇的共同點。除了成功之前經歷的磨難與困苦,他們似乎都曾患有一種神經發育類型的心理疾病——多動症。
多動症學名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多發生在兒童身上,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衝動。有些症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善甚至消失、而有些則會持續到成年。他們在學校中大多學科成績不是很優異,是老師最頭疼的問題學生。《賈伯斯傳》中,描寫賈伯斯對沒有興趣的事情不專注,頻繁走神、坐立不安;《Saving Mr. Banks》也寫到迪士尼好動且缺乏注意力;而莫扎特,則是典型ADHD的例子,沒有耐心、衝動、容易分心、精力旺盛。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用來形容他們似乎也十分恰當,在他們找到他們專注的東西之前,他們一直是人們眼中的「瘋子」,而一旦當他們找到讓自己安靜下來的事物,他們就成為了「天才」。上帝在給這些人關上一道門的同時,真的有記得幫他們留了一扇窗。
年少時,一些年長的朋友總是勸誡我不要看太多人物傳記類的影片書籍,可能他們已深切的知道我是一個多麼喜歡給自己找藉口和理由的人。不知是真實記錄還是為了效果故意誇大,那些所謂的天才身上總是帶著一些特質,可能從小患有一些疾病,可能從小家庭不幸,等等。總之,似乎編劇或者作者也是在為他們的成功找足了一切理由,證明如果你沒有成功,那你就是不夠努力,如果你努力了還沒有成功,那就是因為你的身上沒有這些人身上所謂的「特質」,因為你是一個「正常」人。
可是,我們都忽略了一件事,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找到了他們最喜歡的事物並不顧他人眼光一直堅持了下去,這才是最寶貴的一種「天賦」。很明顯,這是三件事,逐次遞進。
首先,我們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近來總是接到朋友的電話說想辭職,不想做現在的工作了。當詢問她想做什麼的時候,卻又回答不出來,再問她喜歡什麼,同樣也是回答不出來。不止她一個,身邊許多朋友都有這種煩惱。捫心自問一下,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你是否會有一個答案?
其次,要不畏懼他人的眼光。這似乎是每個人都想做到但又是每個人都做不到的事,畢竟我們每一個人都身處於社會中。可是最終你會發現,活在別人的眼中,比活在自己的心中更累。
最後,就是堅持走下去。堅持,短短兩個字,卻需花費漫長的時間,甚至一生。這裡的堅持,更多的是一種拒絕雜念,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物,不管得失,不在乎結果,只享受過程。
三件事,僅僅拿出其中一種,就很少有人能夠達成,何況三種一起。天才,擁有著看似上天賦予的天生財富,卻是在不斷探尋、自我懷疑、自我肯定、堅持不懈的過程中,慢慢磨練而成。人,不能被他人竊取的恐怕唯二事,內心的安樂與腦中的智慧。願你能找到自己安樂所在,無論周遭境況優劣,總可以踏實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行,真實地感受生命的樂趣。
幾何映像 ∣ 與生活的精彩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