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價格屢創新高的黃金吸引了一些罕見買家——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私人財富管理專家都開始將目光轉向黃金。
在當前這個資產收益普遍匱乏的投資環境裡,管理著數萬億美元長期投資組合的基金經理們對黃金產生了興趣,這些買家群體也成為金價上漲至近2000美元/盎司背後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在過去,當債券能夠提供更高的收益率時,這些專業投資者對黃金幾乎沒什麼興趣。傳統的60/40投資組合(60%的股票/40%的債券)就已經可以產生可靠的收益,而且這兩種資產在市場下跌時還可以相互平衡。相比之下,無法提供任何收益的黃金,既難估值,又要花錢儲存,不是投資的首選。
然而現在,天平已經發生了傾斜。隨著全球負收益率債券規模達到15萬億美元,且美聯儲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會將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平,一些華爾街人士正在質疑「持有債券並以其他方法對衝股市波動風險」的做法是否明智。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Pimco)駐倫敦資產配置策略師Geraldine Sundstrom表示:
「安全的政府債券在增加投資組合多樣性方面一直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並且將繼續發揮這種作用。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由於絕對收益率水平較低,它們的作用正在減弱。
我們需要更多投資工具,並在政府債券之外尋找避風港。鑑於我們預計利率會在未來幾年內保持極低水平,從而壓低實際收益率,黃金似乎是一種合適的多樣化投資選擇。」
管理著1.9萬億美元資產的Pimco並不是唯一一個這樣想的機構。早在5月份,花旗就在報告中指出,「包括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在內的新型非傳統黃金投資者」是金價上漲背後的推動力之一。
近日,瑞士私人銀行Lombard Odier & Cie SA表示,已將黃金納入其「戰略資產配置」。而同為私人銀行的Arbuthnot Latham & Co.首席投資官Gregory Perdon也表示,該行購買了更多金礦公司的股票,作為黃金的替代品。該銀行主要為客戶管理信託和個人養老金等資金。
世界黃金協會首席市場策略師John Reade表示:「與之前的反彈相比,現在持有黃金的機構投資者肯定更多。與10年或20年前相比,現在有更多投資者在談論黃金。」
但即便如此,現在專業投資者的黃金持有率仍處於較低水平。根據瑞銀集團策略師Joni Teves統計,投資者在黃金期貨和ETF上持有的頭寸總價值僅相當於40萬億美元全球基金中的0.6%。Teves認為,就算這一持倉比例翻一番,也還沒有到達極端水平。根據Reade的估計,投資黃金的機構投資者目前不超過五分之一。
不少機構投資者仍在觀望。正如BlueBay資產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Mark Dowding提出的:「為何養老基金想要購買黃金?畢竟,黃金既不能帶來任何收入或者股息,而且儲存還需要成本。它也無助於資產和負債的平衡。」
關於這一點,黃金的吸引力可能在於,黃金往往在通脹時期或股市下跌時表現出色。而在當前環境下,這兩種情況似乎都有可能發生。
市場(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對黃金的興趣增加可能意味著,如果金價確實出現回調,可能會有大量投資者等待買入。若真是如此,資金流入將進一步提振金價。
Mediolanum International Funds投資組合經理Charles Diebel表示:「債券實際收益率越低,美元越疲軟,黃金的吸引力就越大。」
他補充道,普通的黃金買家(即個人投資者和珠寶買家)不會推動這一趨勢,(推動黃金這一驚人漲勢的)將是尋求多元化投資的長期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