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流本科課程要認定多少門?怎麼認定?
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的推薦工作採取總額控制、分年度推薦的辦法。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推薦總額分三年使用,每年申報課程數量可在規定的年度上限內統籌調配。2019年度各單位推薦數量最高不超過三年推薦總額的20%。
國家級的一流本科課程數量限制如下:
各類課程的關注點如下:
線上一流課程——關注優質、開放、共享;
線下一流課程——關注打破課堂沉默狀態,煥發課堂生機活力;
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關注運用適當的數位化教學工具,結合本校實際,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虛擬仿真金課——著力解決真實實驗條件不具備或實際運行困難,涉及高危或極端環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綜合訓練等問題。
社會實踐金課——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與社會服務緊密結合,培養學生認識社會、研究社會、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
一萬門省級課程由省級評選,並報教育部備案。
02學校遴選時,優先申報哪些課程?
◇ 聚焦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的課程
◇ 已有建設基礎、取得明顯教學成效的課程
◇體現多學科思維融合、產業技術與學科理論融合、跨專業能力融合、多學科項目實踐融合
◇特色:區域特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學校特色;
03申報有具體要求嗎?
課程須至少經過兩個學期或兩個教學周期的建設和完善,取得實質性改革成效,在同類課程中具有鮮明特色、良好的教學效果,並承諾入選後將持續改進。
(1)教學理念先進。
堅持立德樹人,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致力於開啟學生內在潛力和學習動力,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課程教學團隊教學成果顯著。
課程團隊教學改革意識強烈、理念先進,人員結構及任務分工合理。主講教師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較高學術造詣,積極投身教學改革,教學能力強,能夠運用新技術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3)課程目標有效支撐培養目標達成。
課程目標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注重知識、能力、素質培養。
(4)課程教學設計科學合理。
圍繞目標達成、教學內容、組織實施和多元評價需求進行整體規劃,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設計合理。
(5)課程內容與時俱進。
課程內容結構符合學生成長規律,依據學科前沿動態與社會發展需求動態更新知識體系,契合課程目標,教材選用符合教育部和學校教材選用規定,教學資源豐富多樣,體現思想性、科學性與時代性。
(6)教學組織與實施突出學生中心地位。
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創新教與學模式,因材施教,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資源共享、知識生成,教學反饋及時,教學效果顯著。
(7)課程管理與評價科學且可測量。
教師備課要求明確,學生學習管理嚴格。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等採用多元化考核評價,過程可回溯,診斷改進積極有效。教學過程材料完整,可借鑑可監督。
04大家都說注重教學設計,我要從哪些方面把握?
○教學理念——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
○教學內容——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優化重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及時將學術研究、科技發展前沿成果引入課程。
○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效果為目的創新教學方法。強化課堂設計,解決好怎麼講好課的問題,杜絕……強化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解決好教與學模式創新的問題,杜絕……強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解決好創新性、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問題,杜絕……
○教學評價——以激發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為著力點完善過程評價制度。加強對學生課堂內外、線上線下學習的評價,強化閱讀量和閱讀能力考查,提升課程學習的廣度。加強研究型、項目式學習,豐富探究式、論文式、報告答辯式等作業評價方式,提升課程學習的深度。加強非標準化、綜合性等評價,提升課程學習的挑戰性。「雙一流」建設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要擴大學生課程學習選擇面,強化課程難度與挑戰度。
05需要準備哪些申報材料?
(1)課程負責人的10分鐘「說課」視頻
要求包含:課程概述、教學設計思路、教學環境(課堂或線上或實踐)、教學方法、創新特色、教學效果評價與比較……解析度720P及以上,MP4格式,圖像清晰穩定,聲音清楚。視頻中標註出鏡人姓名、單位,課程負責人出鏡時間不得少於3分鐘。
這部分,建議教師結合申報要求,體現課程在課程設計、創新、效果等方面的突出特色,結合申報書重點表述。著重體現立德樹人、課程設計、混合式教學設計、問題的解決等項目。
(2)教學設計樣例說明
要求包含:一節代表性課程的完整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流程說明;儘可能細緻地反映出教師的思考和教學設計;文檔中應提供不少於5張教學活動的圖片;教學設計樣例應具有較強的可讀性,表述清晰流暢;課程負責人籤字。
建議按照要求,選擇一學時有代表性的內容,展示教學設計樣例。該選擇單元在主題選擇上,能夠體現教學內容符合思想性、科學性與時代性,同時避免選擇課程概述類的學時,不具代表性;在教學設計上,能夠體現整體規劃,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設計合理;在教學策略呈現上,要突出學生中心地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突出創新和互動;
(3)教學(課堂或實踐)實錄視頻
雖為選交材料,建議儘量增加內容,展示課程效果。要求包含:完整的一節課堂實錄,至少40分鐘;解析度720P及以上,MP4格式,圖像清晰穩定,聲音清楚;教師必須出鏡,視頻中需標註教師姓名、單位;要有學生的鏡頭,並須告知學生可能出現在視頻中,此視頻會公開。
建議按照要求,主題選擇、教學設計、教學策略同上要求,同時,課堂教學要與提交教學設計方案、課程教案保持一致,不是說主題,是說總體的課程設計思路一致。
(4)最近一學期的教學日曆
要求申報學校教務處蓋章,平臺可以按照老師的設置導出教學日曆。
(5)最近一學期的測驗、考試(考核)及答案(成果等)
要求申報學校教務處蓋章,如教師在平臺設置了考試和布置了作業,平臺可以導出教師的最近一學期的測驗、考試(考核)及答案(成果),其中的AB卷、PBL項目實踐成果等均可導出。
(6)最近兩學期的學生成績分布統計
要求申報學校教務處蓋章,如果在平臺設定了成績策略 ,且確定給出成績策略,則可在平臺導出成績分布和最終成績分布。
(7)最近兩學期的學生在線學習數據*(混合式課程)
要求申報學校教務處蓋章,平臺可以根據教師的教學活動,按照學期導出學生的在線學習數據,並提供合理化建議,結合合理化建議,教師可以升級已有線上內容和改進教學。
(8)最近一學期的課程教案
要求課程負責人籤字,需要準備該門課程的教案,例如混合式學習,在教學日曆和課程教案中能夠體現課程的混合式學習比例。
(9)最近一學期學生評教結果統計
要求申報學校教務處蓋章,可以通過移動評教系統導出,也可以學校教務系統導出並蓋章。
(10)最近一次學校對課堂教學評價
要求申報學校教務處蓋章,學校要對課堂教學評價,儘量邀請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或督導組專家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
(11)其他材料
要求不超過兩份
建議體現專業性獲得認可、學生良好反饋、良好教學效果、課程示範效應、兩性一度、課程持續改進等的內容。
能夠體現專業性獲得認可的材料——同行評價、專家評價、教學指導委員會或創新教學委員會專家的評價意見等、獲得各種獎項的證明等;
學生的良好反饋——如果能放在教務處蓋章的教學評價文件中,不佔這部分2份的名額更優。
能夠體現良好教學效果——例如反映立德樹人成效、學生作品、學生實踐成果等的作品/案例。
能夠體現課程示範效應——推廣與宣傳的材料、課程模式或混合式實踐的宣傳報導。
能夠體現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材料——例如學生在學科前沿雜誌上發表文章等材料。
能夠體現課程持續改進的證明材料——課程運行數據報告與課程研討升級的改進記錄。
06申報課程的時間要求
部屬院校及省部共建的院校按照學校的要求提交申請材料,儘量在12月完成說課視頻的製作,同時請相關專家進行申報材料諮詢及輔導。省屬院校請根據各省市教育廳的要求提交材料,並參加教育廳的課程遴選,符合申報的要求後再通過「工作網」提交最終材料。
高校管理員或教育廳主管部門管理員應在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月10日期間登錄「工作網」提交材料,並完成報送信息的在線審核和提交工作。
各省文件下達省級遴選時間多數在16-20日之間。申請時間比較緊張,老師的難點在於準備申報材料和說課視頻。說課視頻從文案設計到呈現視頻,周期為7日。因此省屬院校建議在2019年12月10日前確定說課文案,準備說課;同時準備好課堂照片、課堂實錄片段、成果作品等素材,保證參加省級遴選。
來源 : 課研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