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到李鴻章,往往在印象裡將這個名字與中國近代的屈辱史聯繫在一起,不為別的,因為近代所有的不平等條約,大部分都是他一手籤訂的。激進的人就罵他,說他是賣國賊,是民族罪人,將祖國的大片土地割讓給了列強帝國。
但我想說,這事能怨李鴻章嗎?打敗仗,籤訂不平等條約,割讓領土,導致這一切發生的罪魁禍首,難道不是落後的國力,愚昧的人民,和昏庸的統治者們的過錯嗎?也許又有人會說,李鴻章就是最高統治者之一,那麼我可以反駁你,他的確是統治者,可是他一點都不昏庸。
李鴻章在淮軍當統帥的時候,太平天國攻打上海,上海方面告急,李鴻章被調往上海阻擊太平軍。李鴻章對他的將士們說,第一仗要是沒打好,咱們就立馬滾出上海。李鴻章說這話時,太平軍即將有十萬大軍來襲,而淮軍只有九千人。但李鴻章利用巧計,完成了以少勝多,全程他都是在前線督戰。他拿著一把大刀,站在隊伍中,對著將士們訓道,誰敢往後退一步,我就把他砍了。
這一戰,李鴻章贏得非常漂亮。曾國藩聽到消息後,立馬寫信舉薦他,保舉他為江蘇巡撫。這次曾國藩的保舉,不僅將江蘇交給了他,也將大清後幾十年的國運都交到了他手中。
李鴻章在巡撫任上開始了他仕途的一飛沖天模式。他也迅速和他的老師曾國藩平起平坐,與左宗棠、張之洞並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他們幾個人,將性命垂危的大清,在將死之際又延續了幾十年的陽壽。如果那個時候中國的封建統治就被列強取代,那麼中國就會完全變成一個殖民地,因為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還沒有傳入中國,中國還沒有革命的火種。
李鴻章從軍備、人才、實業三個方面,勵精圖治,展開變革。他託人購進美國的新機器,平清美國的兵器製造專家,在上海創建了東亞地區最大的兵器製造廠——江南製造總局,全力製造新式武器。
他為了給中國培養更多新型人才,在各省挑選智力超群的學生,去往國外留學。中國第一條由自己設計製造的鐵路,設計師詹天佑就是李鴻章選中出國留學的學生之一。
李鴻章還大力發展中國的實業,他堅信實業救國,扶持個人創業的企業家。他曾創辦輪船招商局,現在招商銀行的前身,就是輪船招商局的名下產業。
而當1871年,當李鴻章用他年老力衰的手,顫抖著在《中日修好條約》上籤下自己的名字開始,他就與屈辱和賣國脫不開干係了。震驚中外的甲午海戰戰敗後,中國被迫要和日本談判籤訂條約,1985年3月20日,李鴻章拖著他年紀已73歲的軀體,踏上了馬關的談判地點。1901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跑了,留下了慶王和李鴻章。他們留下來與八國談判,其實根本沒有談判,只有籤字。
慶王作為代表中最高級別的人,本該他來籤字,但李鴻章對他說,我已命不久矣,你的路還長,這個字我來籤吧。幾個月後,李鴻章病重,幾個俄國使者來到他床前,拿出條約逼著他籤字,他能不籤嗎,他不籤自然有別人不得不籤。李鴻章最後一次,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在周圍人的大哭之中,晚清的脊梁李鴻章,就這樣在屈辱中歸西。
李鴻章雖然一生籤訂了三十多個不平等條約,但是這全不是他的過錯,他是大清的脊梁,大清低下了頭,他怎麼能不彎。但頭只是低一下的功夫,所有的重擔卻都是脊梁來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