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牛科技
9月23日,國內著名「十元店」名創優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計劃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MNSO」。名創優品本次上市計劃募資1億美元,計劃發行股數及發行價格區間截止目前仍未公布。
作為國內「十元店」行業的領頭羊,本次名創優品預備上市的消息可謂是賺足了投資者們的目光,所有人都在期待它未來能夠爆發出的潛力。但幾乎在同一時間,關於名創優品的另一則消息傳來——這回不再是好消息了。
23日,上海市藥監局公布了《2020年第1期化妝品監督抽檢質量公告》,其中列舉了8件不合格化妝品產品,名創優品門店所售的一款「一步可剝指甲油」也位列其中。根據藥監局信息顯示,該款指甲油三氯甲烷(致癌物)含量高達589.449μg/g,超出國家標準限值1400多倍。
沉默的名創優品,問題頻發的化妝品
三氯甲烷別名氯仿,是一種易揮發的有機化學溶劑,多被用於溶劑、洗滌劑和各種帶色化合物的提取劑上。它具有麻醉作用,會對人的心、肝及腎臟造成損害,世衛組織早在2017年就將其列入了2B類致癌物清單,國內《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也明文規定不得將該種物質用於化妝品中。
產品檢測出大量致癌物,這對於任何一家企業的名聲都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面對此等情況,作為銷售方的名創優品理應第一時間站出來向公眾致歉,但它卻沒有這麼做,而是默默申請了復檢,但復檢結果仍是「不合格」。三天後的26日,涉事店鋪店長才公開回應稱,這些指甲油「去年曾被抽檢,責任在供應商」。
根據藥監局披露的信息顯示,該款指甲油的供應商是偉思客(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但截至目前,這家公司仍未有人出面為名創優品背書。
除了這位店長的回應外,名創優品方面就沒有更多的回應了。當相關媒體聯繫上名創優品華東區負責人時,對方只是表示「該事件將由總部統一回應」,對於這些指甲油是否仍在售賣,她表示「並不清楚」。
截止目前,名創優品廣州總部仍然沉默不語。一切都安靜的可怕,仿佛這件事根本就不曾發生過一般。
這不是名創優品第一回被曝出相關醜聞了,據媒體報導,名創優品所售賣的化妝品曾在兩年內連續五次被檢出質量問題。2018年至今,名創優品有三款化妝品被要求「責令改正」,其中包括有害物質砷過量的眼影筆,重金屬銻含量超標的腮紅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事件的最終責任確實在於名創優品的供應商,可見本起事件中涉事店長的回應還是有幾分道理的。不過這也催生出一個疑點:為何標榜產品品質的名優創品,其供應鏈廠商卻如此不堪?
流轉時間短至21天,商品「高速迭代」是好事嗎?
要剖析這個謎團,就要從名優創品的商業模式開始講起。
和近年來流行的線上電商不同,名優創品在創始人葉國富的帶領下堅定地走著線下+廉價的路子,其商品價格普遍較低,從10元到39元不等。
「薄利多銷」確實給名優創品帶來了不少收入,根據招股書顯示,其2019財年(2018.7-2019.6)營收93.94億人民幣,2020財年(2019.7-2020.6)受疫情影響營收略有降低,為89.79億元人民幣。
此前,葉國富曾經對外界分享過名創優品的成功之道:「總結來說,就是『三高三低』,高顏值、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低毛利、低價格。」具體來看,這「三高」的實現路徑,主要是依賴供應商與名創優品的合作,實現產品的高速迭代。
產品迭代的高速化對於名創優品這樣的「十元雜貨店」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其標榜的亮點之一就是急速上新,但對於一些產品來說,盲目只求速度並不可取。以化妝品為例,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無虞,國家對於化妝品生產的審批流程相當嚴格。
屬於特殊化妝品一類的防曬霜,其從申報到審批,中途時間長達一年半,普通化妝品類,如眼影、指甲油等也需要四五個月左右才能取得批文,這還沒有算上生產所需時間。而名創優品卻將商品流轉時間控制在了短短21天,這就給供應商們出了一個大難題。
在極短的產品迭代需求下,供應廠商不得不使用各種方法來加速審批流程和生產速度,產品質量自然難以保證。此前就有名創優品防曬霜被曝出使用了「假配方」,當時有業內人士解讀稱,廠家可能是為了節約審批時間,利用中介在防曬霜配方還沒做好之前提前上報了資料,最終生產時卻不得不使用實際做好的成分,這才導致了「假配方」的誕生。
「群敵環伺」的名創優品正在試圖破局?
實際上,名創優品只是曾經「十元店」大潮之下做得最成功的一家。當十元店行業的「祖宗」——來自國外的優衣庫、無印良品和大創(DAISO)在中國市場擴張時,一群勇敢的創業者也藉此機會入局,最終誕生了一大堆相似度極高的「十元店」品牌,這些品牌中,除了名創優品外,還有尚優凡品、優宿優品、千韓良品、熙美誠品等。它們都有著相似的特點:來自日韓的創始人(之一)、相似的紅色招牌、相似的命名方式(XX優品、XX良品)……在商業模式上,它們也極為相似,包括同樣的線下門店、同樣的廉價產品等。
由於大批競爭對手的入局,近年來名創優品的營收增速開始減緩,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招股書顯示,其營收增速在2018年Q3為25.3%,但到了2019年Q2也僅為27.9%,增長並不明顯。今年上半年,其營收分別下降了25%和38%,還一度出現了虧損,分別為-2.9億元和-2.6億元。
面對眾多的競爭對手,再加上近年來所暴露出的各種山寨和質量問題,名創優品也開始改變思路。憑著低於同行數倍的價格,名創優品在已成紅海的市場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成功破局。根據招股書顯示,名創優品已在全球80餘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門店,數量高達4200家。其中光是國內門店就超過了2500家。另據Frost&Sullivan的報告顯示,其市場份額已佔全球的5.2%。
除了和HelloKitty、漫威、米奇等知名IP合作,提升品牌價值外,名創優品還試圖進軍線上。疫情過後,名創優品推出了社交電商平臺「名創優品員工內購」,同時也和餓了麼、美團等平臺合作,完善配送事宜。
不過,和各大線上平臺合作意味著廣告營銷費用和物流支出將會增加,利潤預期會被進一步攤薄。此外,被IPO推向資本市場風口浪尖的名創優品,勢必要面對更多的監管與挑戰。「1400倍致癌物」指甲油不是第一批撞在媒體鏡頭前的劣質化妝品,若名創優品不加強對產業鏈的監管和調整,恐怕這也不會是最後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