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牙扔床底,下牙扔房頂」,到底蘊藏著什麼秘密呢?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換牙掉牙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事情,不少80、90後可能有這一段記憶,小時候牙掉了,大人們千叮嚀萬囑咐不要亂丟,脫落的牙齒要麼扔上房頂,要麼丟在床下,不然會長出難看的「齙牙」,為此,每次牙齒鬆動時都戰戰兢兢,生怕搞丟,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上牙扔床底,下牙扔房頂」,到底蘊藏著什麼秘密?
時至今日,我國部分農村地區依舊保留著這樣的習俗,老話說:「上牙扔床底,下牙扔房頂」,舊齒沒扔對地方真的會影響新牙的發育嗎?
其實,看似迷信的背後,卻蘊藏著父母們最美好的祝福,古人認為上牙扔床底寓意牙齒往下生長,下牙扔房頂寓意往上生長,最終都是希望孩子能換牙成功、牙齒發育的健康而已。
並且,換牙寓意著兒童進入新的成長階段,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遵循這一習俗,可以寄予美好願望和期盼,何樂而不為呢?
除了祝福,從科學角度而言,這樣做可以安撫幼兒的脆弱的心靈。研究發現,兒童在掉牙時存在恐懼心理,甚至晚上做噩夢,而大人編造這樣一個「美麗的謊言」,可以消除娃內心的不安,天真無邪的他們會單純地認為只要乖乖聽話,牙齒就會長得很好看。
其實,不止我國存在兒童換牙的「傳說」,外國人對於這件事也很上心。
加拿大父母會告訴孩子,臨睡前將牙齒放在枕頭底下,第二天早上會變成一塊巧克力;埃及小朋友會將牙齒丟向太陽,祈求賜一顆新牙齒;巴西人會將牙齒丟向屋外,讓小鳥帶走舊齒,帶來新牙。
我們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誰都害怕不好的事情發生,聽過來人的話準沒錯,於是代代相傳這種說法,只是現在高樓大廈這麼多,想要把牙齒扔上房頂著實不易啊,為此,家長大可不必將其放在心上,只是換牙期間一定要做護理。
孩子為何要換牙?
兒童換牙其實就是乳牙脫落、恆牙長出的過程。
牙齒發育存在一定的規律性,牙齒分為乳牙和恆牙,乳牙又稱奶牙,是人的第一副牙齒,一般寶寶出生後6~8個月開始萌出,大約在2歲左右全部長齊,共計20顆。
乳牙用於嬰幼兒時期的咀嚼,它的牙冠比較小,不耐磨損,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攝入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大多是硬質、粗纖維食物,乳牙很難承擔著這一重任,為此需要新一輪的牙齒「替班」,也就是恆牙,它的大小、硬度都適合長期咀嚼食物。
通常寶寶長到6~7歲時乳牙脫落、恆牙長出,12~13歲時,恆牙替換完畢,共計28~32顆(智齒的數目0~4顆),而孩子掉的牙齒就是乳牙。
由於每個人的恆牙只有一副,且不能進行更換,為此,在換牙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護理,不然恆牙長得不整齊,不僅影響顏值,也可能引發牙齒問題。
換牙期間的注意事項
1、注意乳牙是否滯留或早失
乳牙脫落具有一定的時間和順序,如果孩子的乳牙尚未脫落,恆牙已經萌出,看起來像是「雙排牙」,家長一定要趕緊帶娃到醫院拔出遺留的乳牙,給恆牙騰出生長空間,不然恆牙錯位萌出,十分影響美觀度。
2、做好口腔日常護理
換牙期間,一定要注意口腔衛生,特別是牙齒的咬合面窩溝多,容易滯留食物殘渣,如果沒有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好習慣,很容易發生齲齒,另外,換牙期間少吃甜食,避免增加齲齒發生率。
3、恆牙不齊早矯正
恆牙生長初期可能會出現輕度擁擠、扭轉,隨著鄰牙和頜骨的生長,它會自行調整排擠,如果間隔一段時間後發現恆牙全部長齊後仍排列不齊,家長可以帶娃去醫院矯正,拖得越久,矯正難度越高。
4、恆牙遲遲不長要警惕
如果寶寶的乳牙過早脫落,他們會習慣性用牙床咀嚼食物,久而久之,牙床會變得肥厚,阻礙到恆牙萌出,要是孩子到了六七歲恆牙還沒長出來,父母要及時帶娃上醫院檢查。
5、換牙時多吃耐嚼食物
牙齒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增加咀嚼次數可以更好地刺激乳牙按時脫落、促進恆牙牙根的生長發育,乳牙滯留脫落多是因為孩子的飲食過於精細化,沒有充分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