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篇
1、 房子
沒有錯,最重要的就是房子,實際上就是傳說中有學位的學區房。通過我自己和周圍朋友的實際情況看,在武漢,一所能對口不錯小學的學區房,基本上能覆蓋到幼兒園到初中,也就是說解決了孩子從幼兒園到初中十二年的問題,從這個角度看,所謂的學區房也有它價高的道理。
但是按照近兩年的政策看,政府的種種入學政策在慢慢模糊學區房的概念,可是仔細看看不難發現,其實也只是相對弱化。因為道理很簡單,學校招生還是會就近,不可能捨近求遠。
撇開學區房這個討厭的概念,單純想著孩子能就近入學,其實十二年下來,可以多睡多少覺,減少多少交通安全隱患等等,其實還是有些價值的。
有了房子還沒完,一定要注意戶籍,現在公立學校招生都會特別強調人戶合一。去年我
們報名的時候就有明確要求實際居住滿一年。關於這項的核查首先是根據提交的一堆資料核對戶籍,其次是家長和孩子一起面試,最後還會安排老師上門家訪(這項的考察在學區範圍內兒童沒有超量的情況下還好,如果人數過多,這個就變成了排序的重要指標)。
2、 入學雜項物資
孩子上公立幼兒園需要準備的東西並不多,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姓名小印章(原諒我孤陋寡聞,之前只是見過在小朋友的物件上面繡名字的,可是我自己不是心靈手巧的那型,結果一搜,發現某寶上面做這個的很多,選個孩子喜歡的圖案,刻上孩子的名字就好了)。這玩意用的地方比較多,小朋友的衣服,隔汗巾、書籍、被子等各種用品,老師都會要求寫上名字,這種小印章方便好用,孩子也喜歡。
其他的諸如小書包,換洗衣物等等這些必需品,家長們都會準備得很齊全,這裡就不贅述了。
特別提一個有爭議的東西——監控器。我在另外一篇文章裡面提到過,孩子所在的公立幼兒園裡面的監控平時是不提供給家長的,只是作為內部教學管理用途使用。但是我們平時隔三差五就會看到新聞裡面報導的虐童事件以及各種幼兒園裡面發生的匪夷所思的事件。作為家長,每到這個時候,我的內心就開始掙扎,但是最後我放棄了購買使用微型監控器(我在另外一篇文章裡面提到過,我家小朋友表達能力比較強),我選擇相信孩子能自己面對幼兒園這個小社會,能在這個小社會以自己的方式好好生存下來。
精神篇
1、 家長的基礎心裡準備
這裡提到的心理準備不僅僅是針對父母,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和孩子他爸都是八零後獨生子女,而且是武漢土著,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是兩邊老人輪著幫忙帶。孩子快上幼兒園的時候老人們就會擔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總之就是各種擔心。
實際上傳說中的"隔輩親"是非常厲害的,這種"隔輩親"會衍生出很多擔心,老人的工作一定需要提前做好。
還有一些身邊認識的全職媽媽,孩子上幼兒園初期"斷舍離"的情緒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是"玻璃心"……
所以說家長們的基礎心理準備一定要做好,這樣對大人孩子都好。
2、 孩子的心裡準備
首先要在入學前,讓孩子對上幼兒園有嚮往的感覺。我家小豆子從兩歲不到就開始嚮往了,但是真正上幼兒園不到一個月就不想去了,當然這是後話,因為他不想去的原因是他本身精力超級旺盛,幼兒園裡面的活動量滿足不了他,新奇勁過去之後就覺得沒有意思,這個我們是在放學後給他增加了活動量,調整了一段時間也就好了。
其次要讓孩子明白,上幼兒園之後他不僅僅需要在生活上適應,還需要多交新朋友(告訴孩子應該如何與人相處)。
3、 父母的抗擊打能力
這裡講的抗擊打能力是指心裡層面的。不僅僅武漢,全中國的孩子哪個不是舉全家之力供出來的,所以每個孩子都寶貝得不得了。因此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問題的時候,強大的內心往往顯得不堪一擊。
以前不覺得,當了母親之後覺得自己在孩子的事情上會顯得特別較真,特別細緻。這種情緒往往會影響對孩子遭遇的判斷。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需要客觀冷靜的面對孩子的遭遇,但是有一點我覺得很必要,就是處理孩子的問題要及時。我家孩子如果碰到什麼他覺得不公平的遭遇,他會選擇悶悶不樂,可能還會發發小脾氣,晚上也會睡不好。所以當我知道孩子覺得在幼兒園裡面遇到什麼難事了,或者受了什麼委屈了,一定會當天解決。
上了幼兒園才是第一步,養娃的路上有許多艱難險阻,歡迎各位學童父母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