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著文章,鐵肩擔道義。
很多人都不知道,11月8日是記者節。
我們可能會記住一家媒體,一篇報導,一個主持人,但很少會記住一個記者。
畢竟,記者往往只是一篇豆腐塊大小的文章末尾,一個默默無聞的名字。
但在這一天,我總會想起新聞史上最出名的記者之一——普利茲說過的話:
「倘若社會是一條大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
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並及時發出警告。」
他們,是這個時代前行的底氣。
01
O N E
2008年9月8日,甘肅省蘭州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醫院泌尿科,一名8個月大的嬰兒被送入病房。
經檢查,嬰兒被確診了「雙腎多發性結石」和「輸尿管結石」。
這兩種病,常見於成人,對嬰兒來說,卻是一種罕見病。
▲一名因食用三鹿奶粉而患上腎結石的兩歲寶寶 (圖來源 | 詩華日報)
但就在僅僅三個月以來,這家醫院已經接收了14名被發現患病的嬰兒。
而與此同時,河南、江西、湖北等地,同樣出現了類似的患病嬰兒。
在這些嬰兒的身上,醫生們發現了同樣的一個特點:他們都在吃同一種奶粉——三鹿。
三天後的9月11日,一篇名為《甘肅14名嬰兒同患腎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的報導,發布在了東方早報上。
三鹿奶粉的名字,第一次與「腎結石」聯繫在了一起。
發布這篇報導的前一天晚上,《東方早報》的記者簡光洲,一夜睡不著覺。
他已經可以想像到,第二天三鹿公司氣勢洶洶地打電話過來,指責他不負責任,並威脅把他搞上法庭的景象。
畢竟,此時的三鹿,不可一世。
▲簡光洲是第一位在報導中對「三鹿」點名的記著,任職於《東方早報》 (圖來源 | 網絡)
這家位於河北石家莊的乳業巨頭,奶粉銷量連續15年位列全國第一。
就在2008年的1月,三鹿還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打破中國乳業界20年無獎的記錄。
如今的簡光洲,就好像一隻想和大象扳手腕的螞蟻。
所幸的是,儘管報導面世後,也有人罵他,毀了中國的民族企業。
但終究,紙包不住火,對三鹿的調查順利地進行了下去。
全國有29萬6000個孩子,被發現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腎病。
同年11月,負責銷售三聚氰胺、製作帶毒原奶的兩名主犯被執行死刑。
曾經的乳業巨頭三鹿集團,也終於轟然倒塌,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後來,曾有人問起簡光洲,當時你怎麼敢將「點名」三鹿?
他說:
「我看到家長們哭著把不到一歲的孩子送進手術室,
我看到醫生冒著被指責手術不當的風險為嬰兒實施全身麻醉,
我看到5毫米的的管子從痛苦的嬰兒的尿道裡插進去,
護士們在嬰兒的頭多次地尋找能夠扎針的血管......」
做一個記者不難,但做一個有良知的記者,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如他獲得2008年年度新銳人物時的頒獎詞:
「他只是一個記者,但他代言了2008年中國傳媒的良心」。
(圖來源 | 搜狐廣東)
02
T W O
記者,被稱為「無冕之王」,指的是記者的報導,常常有很大的影響力。
但影響力越大,危險也越大。
正如記者王克勤說的那樣,「你要揭露真相,揭露內幕,而揭露內幕一定會觸犯利益集團的利益」。
這往往,意味著生命的危險。
王克勤,作為前《中國經濟時報》高級記者、「中國揭黑第一人」,他的報導曾經把160多人,送進了監獄。
▲調查記者,大愛清塵公益基金髮起人王克勤 (圖來源 | 刺蝟公社)
那是2000年11月,王克勤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報社已經停發工資8個月了,他還有老婆和女兒需要養活。
他已經在尋找新的工作機會了。
但一批比他更加水深火熱的人找到了他,他們是上班族、下崗職工、生意人、老人家.......
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證券黑市的受害者。
在這種黑市之中,「股民」的錢會以各種理由消失,幾萬、幾十萬、幾百萬......
有人因此跳樓自殺、吃鼠藥身亡、憂憤而死、妻離子散。如今,瀕臨絕境的他們把王克勤視為了最後的希望。
但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這些黑市的背後,往往都是有黑惡勢力支撐的,他們的勢力,也超乎很多人的想像。
▲蘭州證券黑市案中被判死刑的主犯王成 (圖來源 | 新浪財經)
看著這些絕望的人們,王克勤覺得自己「不能裝聾作啞」,「拼一下吧,也許拼得過,也許兩敗俱傷。」
他開始天天穿梭在各個黑市之中進行調查。而黑市背後的人,也慢慢盯上了他。
他和家人,開始收到恐嚇電話,「你注意一點,不要胡整。」他還聽到傳言,有人出500萬懸賞他的人頭。
家裡有人勸他,「你不為自己想,也要為老婆、孩子想想。」
他沒有放棄,而是選擇把妻兒送往外地。
▲調查記者王克勤 (圖來源 | 搜狐網)
2月3日,他的報導《蘭州證券黑市狂洗「股民」》終於刊發。
很快,他的尋呼機上就收到了一條信息:「我們已知道你的家庭地址,晚上,我們來接你的老婆孩子。」
一小時後,一個恐嚇電話再次打進來:「我們要血洗你的家,你等著。」
(圖來源 | 網絡)
驚恐萬分的王克勤,家裡住進了四個警察。
有朋友送給他一柄電擊槍,他便把它時刻帶在身上,三個月時間裡,風雨無阻地接送老婆孩子。
終於,上面發文,決定整頓全國的「證券黑市」,此事才告一段落。
王克勤其實也有過恐懼,「說實在的,我也害怕死,咱們也是個命」。
只是,在對死亡的恐懼,與對捍衛真相的渴望之間,王克勤選擇了後者。
妙手可以著文章,但鐵肩方能擔道義。
一個真正的記者,需要的不僅僅是良知,還要有一往無前的勇氣。
03
T H R E E
前幾年疫苗案的時候,人們給王克勤冠上了「英雄」之名。
因為在此之前,他就堅持報導過疫苗的亂象,甚至因此被撤職。
但像王克勤這樣,可以被人們稱之為英雄的記者,總是少數的。
更多的記者,是名不見經傳的。
他們就像是一個江湖上的俠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然後,揮一揮手,便瀟灑離開。
▲調查山西疫苗亂象王克勤 (圖來源 | 騰訊文化)
比如前段時間,張玉環案件被平反之後,張玉環的前妻、律師紛紛刷屏。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在這背後,少不了兩個記者的努力。
第一個記者,叫曹映蘭,她是一個從事法制新聞報導的視頻記者。
2016年,剛剛跟進完另一起「冤案」的曹映蘭,又收到了關於張玉環的求助。
這讓她成為了第一位介入張玉環案件的記者。
只可惜,由於種種原因,她的報導最終沒能發布。
但她做了一件,可能比報導更重要的事——她聯繫到了自己認識的律師王飛和尚滿慶。
▲律師王飛 (圖來源 | 騰訊新聞)
為了引起他們的重視,她還特意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希望他們能提供幫助。
或許少了這封信,沒了王飛律師和尚滿慶律師,這個案子最終能否平反,還是未知數。
第二個記者,叫衛佳銘,她是澎湃新聞調查新聞部記者。
▲右一衛佳銘 澎湃新聞調查新聞部記者 (圖來源 | 搜狐新聞)
2018年5月4日,是衛佳銘的26歲生日,也正是這一天,衛佳銘在朋友圈,看到了這件案子的信息。
職業的敏感度,讓衛佳銘覺得,這是一個值得做的題目。
於是就有了「江西高院複查張玉環案:被控殺害兩男童獲死緩,已羈押25年」這篇報導,這是目前已知的第一篇媒體公開報導。
從介入到平反,這兩年多的時間裡,衛佳銘一共發了19篇稿件,也是所有媒體的記者裡最多的。
如今,張玉環的案件結束了。
對曹映蘭和衛佳銘來說,她們的仗,也已經打完了。
此刻的她們,不需要鮮花,不需要掌聲。
但我知道,當你需要她們的時候,她們一定會在。
04
F O U R
白巖松說過一句話,叫「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須有我」。
這句話,說出了記者在這個時代的角色,也說出了記者在這個時代的價值。
推動著整個社會前進的,是我們每一個人,記者只是其中的一個螺絲釘。
但記者又是這個時代的必需品。
沒有了記者,那些毒奶粉、假疫苗和地溝油的受害者,可能還要被傷害許多年。
而這意味著的,就是數以十萬計的人命。
對這個社會而言,他們是瞭望者,把危險扼殺於萌芽之中。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他們又是守護者,是把我們眼睛擦亮的那群人。
(圖來源 | 新華網 陳競超 攝)
今天,我想謝謝這群人。
謝謝他們,讓無力者有力前行。
謝謝他們,在黑暗中努力發光。
謝謝他們,讓世界變得更好。
記者們,節日快樂!
《豫贛鄂等現嬰兒患腎病病例 矛頭指向三鹿奶粉》東方早報 簡光洲
《深度對話簡光洲:我為何點三鹿的名》騰訊新聞
《全國累計報告毒奶粉患兒29.6萬 將進行長期跟蹤》廣州日報
《我為什麼要公布問題奶粉「三鹿」的名字》簡光洲
《河北「定州村民被襲事件」調查》中國經濟時報 王克勤 喬國棟
《為公平和正義而戰的優秀的新聞人--王克勤》北京青年報
《那些幫張玉環昭雪的人》大洋網
《記者手記 | 衛佳銘:張玉環終於回家了》冬棗樹
*圖: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今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