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上課不專心聽講,總是走神」
「我的孩子在幼兒園吃飯時不好好吃飯,玩遊戲時又不好好玩遊戲,根本坐不住」
「我女兒總是三分鐘熱度,幹什麼事情都堅持不了幾分鐘。」
以上對話我們估計經常聽到,其實這些行為都是孩子專注力差的表現。
專注力對於孩子的而言,是學習成長的最底層能力,甚至是決定他將來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怎樣判斷孩子是否專注力差?如下這些行為,如果你的孩子符合2條及以上,就可以判斷為專注力差了。
1.無法專心玩遊戲、學習,容易厭倦。
2.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粗心大意
3.與人交流時眼神飄忽不定,總是聽不到或者不回復別人的話。
4.集體活動中,沒耐心等待。
5.做事情時,特別容易被打擾
6.丟三落四,容易忘事情
孩子專注力差能提高嗎?作為家長要怎樣做?
要知道如何提高孩子專注力,要先知道孩子專注力差的原因。
雖然由於基因不同,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但其實家長對孩子的後天培養才是對孩子表現起決定性作用的。
孩子專注力差,家長更應該自己身上找原因。這3件事,你可能經常做:
1.和孩子相處時做其他事情
家長是和孩子相處最久的,對孩子的影響也最是潛移默化的,很多事孩子都是在模仿父母的做法。
如果家長陪孩子同時,總時不時中斷去做其他事情,不能給孩子專注的陪伴。孩子就會想到他也可以這樣做,並去模仿家長,吃飯的同時看著電視,做遊戲的同時玩玩手機。時間長了,孩子專注力自然就差了。
正確做法:家長在和孩子相處時,要心無旁騖,同時儘量避免被打斷,做到全心陪伴孩子。家長這樣做,也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任何事情都值得認真專注去的做。
2.沒有給予耐心的陪伴
有的家長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產生焦慮,導致沒有耐心,容易發脾氣,無形中將這種不安傳遞給了孩子。小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家長的沒有耐心、焦慮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從而沒有辦法專注做事。
正確做法:家長在陪孩子的時候,請多一份耐心,不要經常對孩子大喊大叫,更不要打罵孩子,讓孩子在你面前是輕鬆的、自在的。
3.過度關注孩子
本來孩子自己玩得好好的,有些家長總喜歡來攙和,比如做個指導、端杯水。雖然看上去都是好心,但卻辦了錯事,這樣做是對孩子專注力的破壞。孩子如果在集中精神做一件事時就是在鍛鍊專注力,而經常被打斷,長此以往,孩子很難保持注意力。
正確做法:孩子專心做事時給孩子充分自由與空間,減少幹擾,讓孩子自由發展。
另外,讓孩子多參加體育鍛鍊、畫畫、做手工等對提高孩子專注力也是很有幫助的,建議家長經常耐心陪伴孩子做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