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誰都不要惹室友,真心感謝我曾經所有的室友們,謝謝你們的不殺之恩」,近期復旦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昌航空大學等高校相繼發生命案,大學生宿舍關係再度引發關注。同一屋簷下,本應彼此關心,卻往往怒目相向,是什麼原因導致「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成為最討厭的人?
不同生活的碰撞
重慶大學大二學生小吳講述了自己的宿舍關係。小吳是河北人,北方人習慣用手洗臉,加上風風火火的性子,每次洗臉都會有些動靜,宿舍裡其他幾個人都是南方人,用毛巾洗臉,南北方差異,小吳並沒有特別放在心上。有次小吳外出歸來,聽見室友小美正在鄙夷地笑話她:「受不了連洗個臉都要弄出很大聲響,怎麼有這樣的人」。小吳心中的不滿愈演愈烈,故意鬧出動靜,刺激暗地裡嘲笑她的室友們。一天早上,小吳早起自習,其他人都還在睡覺,由於小吳開關門聲音把大家都吵醒了,小美忍不住嘟囔了幾句,結果兩人發生口角。另一次,小美睡過了頭,結果被老師點名批評。小美怪小吳去上課沒有叫醒她,小吳理直氣壯「去不去上課那是你自己的事,我沒有義務要叫你」。兩人又是一番爭吵。最後小吳主動搬出了宿舍。
小雪是河北某高校大三學生,曾經因為一袋洗衣粉和室友鬧彆扭。小雪來自農村,家境中等,母親務農,父親做泥瓦匠收入可觀,但是工作辛苦,小雪習慣將每一分錢都和父親的工作聯繫起來,「買這套書,父親要壘多少磚,買這件衣服,父親要刷幾面牆」,這個孝順的女孩,花錢的時候總有種負罪感,每一分錢都花得小心翼翼,買袋洗衣粉也會精打細算,總價除以重量,算出哪種單位重量最便宜。同宿舍另一女生李夢家中經營企業,從小到大花錢如流水。小雪剛買來一大袋洗衣粉,趕上周夢刷鞋借用,用完就把洗衣粉遺忘在水房裡了,周夢說了句「下次我再買一袋」,很快就忘得一乾二淨,可是小雪心疼了,想父親起早貪黑、母親賣多少斤糧食才夠買一袋洗衣粉。李夢輕描淡寫的處理方式,深深刺激了小雪,連續幾日小雪在宿舍都保持沉默。
「二十年前大學生宿舍關係相比現在要親密,也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社會學研究者孫先生分析,那時各階層壁壘還沒有如此堅固,城市的學生祖父母那一代有可能是農村人,家裡有很多農民親戚,城市孩子了解農村生活情況,生活差異也不像現在這樣顯著,「現在誰也不知道誰的生活狀態」,這種背景下矛盾就出來了,比如城市學生買零食、看電影、外出聚餐,從小就保持這種生活狀態,但在農村學生看來,他們就在顯擺;村裡人聚在一起嗑瓜子,習慣將瓜子皮往地上吐,拿個垃圾桶接著或者是要求客人把瓜子皮吐到桌子上,在農村都有嫌棄的意味,這些城市學生就很難理解。
小事擰成大疙瘩
大三女生小全告訴記者,她們宿舍有這樣一個小女生,個性細膩、敏感,且「陰晴不定」,隨時都可以發飆。一天深夜裡,寢室裡多半人正在熟睡,其中有一女生起床上廁所。「事實上,這個女生的動作已是放輕了的,至少她從床上爬下到上廁所的過程,我壓根就沒察覺到,但不知怎麼的,情緒不太穩定的那位小女生察覺到了,黑暗中她怒吼了一聲『能不能小聲點』。頓時,我們全寢室都驚呆了!」小全說。「有時室友借了錢,一直不還,雖然知道室友可能是因為忘記而不是故意不還,但是心裡還是有些不舒服。而我也不好意思開口要,顯得太小氣。久而久之就積累了矛盾,對室友有些疏遠了。」宿舍裡還有有電腦的和沒有電腦的之分,有電腦的設密碼僅供私用,多消耗的電能卻並未個人承擔。對此種種,平時「耗能少」的同學不願接受,於是又是一番爭吵。「我們宿舍有兩個女生比較內向,平時獨來獨往,上課、去圖書館都不會跟室友一起。我和另外一個同學愛熱鬧,所以和她倆交流少,各幹各的,我不喜歡死氣沉沉的生活。尤其到了意見不合的時候,大家可以連續幾天不說話。」也有部分同學表示,宿舍裡有的同學總是表現得很強勢,愛出風頭,又很自我,雖然室友不會當面提出不滿,但漸漸地會刻意疏遠。雖然最近出事的都是男生,但是說起宿舍矛盾,女生們普遍更踴躍,可見女生宿舍已成矛盾集中地。
評優爭先時刻宿舍步步驚心
大學生年輕氣盛愛衝動,研究生會不會更成熟一些?新聞專業研究生周婷最近就被宿舍同學孤立起來了,最大的導火索就是經導師推薦,自己率先發表了一篇論文。
「消息一傳出,本來就淡漠的宿舍關係變得更加詭異,室友都對我愛理不理的。」儘管有心理準備,周婷還是沒想到,這個好消息讓自己在宿舍關係中空前尷尬,之後連續多日,宿舍裡各種牽涉到自己的誤會、矛盾接二連三。每到評優評先的時候,「宿舍的氣氛鬧得很僵,小摩擦都能升級為大吵,室友間彼此較勁,誰也看不慣誰……」。平時同學之間競爭得就很厲害,評獎學金時宿舍氣氛更是緊張得「劍拔弩張」,有個女生已經獲得了最高獎學金,但她以畢業找工作多一個「硬體」為由,將另外一個榮譽也搶入囊中,「從那以後,宿舍裡同學們都疏遠了與她的關係」。
「誰想到出賣我的同學,就住在我上鋪」,小南的成績是班裡的第一名,加上在社會工作上的一些成績,學院裡推薦她去參加學校「優秀大學生」的評選。辛辛苦苦準備了很久,光材料列印就花費了兩百多元,成功進入到了最後一輪,馬上就要參加在學校的評選大會了,沒想到,就在比賽前晚,學院老師把小南勸住了,讓她退出評選。「學院老師告訴我,班裡有同學反映我的一些證明材料是假的,還說我考試經常作弊。我聽了就像當頭被潑了一盆冷水,徹底傻了!」後來小南才知道,向老師打小報告的正是同宿舍平時和她關係還不錯的一位女生。「她在我面前還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我覺得好累啊,獎學金怎麼就把友情打敗了呢!」
大學生宿舍關係整體趨緊張
石家莊鐵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輔導員郭繼新老師介紹,相比十年前、二十年前,現在大學生宿舍關係更趨緊張、冷漠。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二十年前宿舍裡如果有同學生病,室友們關懷無微不至,根本不用老師安排就張羅著打水、送飯、陪同看病治療,現在少數同學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看著同學生病難受熟視無睹,甚至在老師要求「照顧宿舍生病同學生活」之後,才肯稍微改變。
郭老師認為,大學時期正是人從未成年邁向成年的交接時期,特別是在現在獨生子女佔絕大多數的背景下,大部分學生心理或者性格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眼裡容不得異見和反對。在高中時期,學生們大多只關注學習,沒有精力搞宿舍鬥爭。同時,高中學習競爭的激烈和殘酷,以及相關教育項目的缺位,導致了現在的學生普遍缺少團隊精神,在寢室的小集體裡,沒有為他人著想的習慣,總是帶著有色眼鏡去審視和捉摸室友,這樣的行事方式,難免成為觸發寢室關係問題的導火索。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劉芳老師認為,家庭背景、社會風氣、生活習慣、興趣愛好、見解不同等種種因素都腐蝕著宿舍關係,阻礙宿舍成員之間的友好相處。儘管幾所院校出事的都是男生,很多承擔學生工作的高校教師都認為,女生宿舍矛盾多且雜。「如果是比較表象的問題導致宿舍矛盾,是可以調解的,比如有的同學懶不愛打掃衛生,有的同學愛背後議論人,改正缺點還可以融入集體,但是有的矛盾來自深層次的性格差異,這是很難改變的」。
宿舍裡的處事規則
幾個人的小天地,也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採訪中老師們總結出幾條基本的相處原則,供同學們借鑑:
與室友一起作息:一個寢室有四個或者六個人,應當統一作息時間。只有大家協調一致、共同遵守,才能減少爭執,消除摩擦,維持正常的生活秩序。
不搞「小團體」,平衡每個人關係:
在寢室,大家應當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不要厚此薄彼,和一部分人打得火熱,而對另一部分人疏遠不理。有些人喜歡同宿舍之中的某一個十分親近,在平時,老是同一個人說悄悄話,無論幹什麼事、進進出出都和一個人在一起。這樣就容易引起寢室其他成員的不悅,認為你是不屑與之交往。
尊重舍友的隱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有足夠的好奇心。對於室友的隱私,我們不要想方設法去探求。尤為注意的是,未經得室友同意,切不可擅自亂動其日記、錢包、電腦、衣物。此外,同住一個宿舍,有時難免知道室友的某些隱私,也要守口如瓶,告訴他人不僅是對室友的不尊重,也是不道德的。
積極參加宿舍活動:可能有時宿舍活動簡單到無聊,但那可能是室友的反覆斟酌的「心血」,千萬不要幼稚地把集體活動當作是純粹費財費力的無聊之舉,表現出一副不屑為伍的樣子。其實,那都是感情投資,不可或缺。室友們決定一起去幹什麼,要尊重他們的選擇。
幫助別人、求助別人:當室友遇到困難,我們應當主動伸出援助之手,這自不必說。那麼,當我們有事時,是否宜向室友求助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有時求助反而能表明你對別人的信任,能夠融洽關係,加深感情。比如你有事需請人幫忙,倘你舍室友而遠求他人,室友得知後反覺得你不信任他。你不願求別人,別人以後有事又怎麼好意思求你幫忙?其實,求助他人,只要講究分寸,不使人家為難,都是可以的。
適度接受零食和宴請:室友買點水果、瓜子之類的零食到宿舍,分給你時,你就不要推,不要以為吃別人的難為情而拒絕。接受別人的饋贈和邀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給別人面子。倘若不論零食或宴請,你都一概拒絕,時日一久,別人難免會認為你清高傲慢,就對你「敬而遠之」了。
集體勞動別偷懶:有些人在家懶惰成性,所有的事都指望家人打理,住在寢室難免惡習畢露:水從來不打,每天喝別人的;衣物不注重整理,亂扔一氣;寢室的公共衛生更是不聞不問,掃地、擦門窗等事都指望舍友來完成。集體的事,要靠集體來完成,不做或馬虎了事,別人就有理由說你的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