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廣大考生關注的
2020年補充錄用公務員進入面試人員名單終於發布!
全國共14286人成功進面
遼寧516人成功進入面試階段,恭喜大家!
有不少考生收到這個好消息時,還在備考省考
於是小編收到了許多留言
「國考面試和省考面試有區別嗎?」
「可以同時準備嗎?」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一一解答!
無論你是在準備國考還是省考,這些都會對你有所幫助!
01
本質沒有區別
首先,國考和省考在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其目的都是通過面試這種形式進行進一步淘汰,從而達到優勝劣汰、優中擇優的目的。除個別系統和省份外,絕大部分國考和省考面試題都圍繞著綜合分析、組織策劃、溝通協調、應急處置四大能力作為考查核心。如果你的國考面試成績優秀,你的省考面試也不會太差,反之亦然。因此,國考面試和省考面試同時準備,是非常有利且高效的。
02
省考形式相對固定,國考形式多樣
多數省考形式為中規中矩的結構化面試,個別省份存在漫畫題等相對新穎的其他結構化面試題型。
而國考相反,國考有著無領導小組討論、材料型結構化面試、結構化小組等多種形式。比如佔據國考面試過半的稅務系統,就有過漫畫、多件事排序、對策辨析等多種對省考而言相對新穎的題型。
03
省考無明顯系統特徵,國考行業特徵明顯
在省考中,很多省份的各個系統面試題目全都一樣,比如河南、江蘇等。基本上,除了公檢法系統外,題目無明顯系統特徵,各系統考生作答基本無障礙。
但在國考面試中,各系統的面試題目都明顯涵蓋了各自系統的特點。如:海事系統要求考生分析還是事故主要原因;檢驗檢疫系統要求考生做一個伊波拉病毒的疫情通報等。許多考生對國考面試題目專業性太強而感到焦慮,其實內容仍然圍繞著上面所說的四大能力,在這基礎上增加系統的基本知識。
04
國考相對較難
從整體上來看,國考題型難度相對較難,但差距並不大。因此,準備國考面試後再去準備省考面試,是非常有利且高效的。
那麼,該如何同時準備國考面試和省考面試呢?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說面試中需要躲避的雷區和對應的小技巧!
躲避誤區一:審題要準之聽題
1、有效利用紙筆
一般情況下聽題考場都會提供紙筆,有效利用紙筆能夠幫助考生把聽到的信息快速記錄在草稿紙上,方便考生後續整合。
由於考生寫字速度肯定跟不上說話的速度,所以考生在記錄時有幾點值得注意。
(1)不求全
想一字不落的記錄在草稿紙上,除非考生日常就有速記的訓練,否則很難實現,所以考生如果從考官的第1個字開始記錄,注意力集中到當下的筆頭上,後邊會越來越跟不上讀題速度,最後的結果就是記錄了前面一句,後面的全忘記了,所以切忌貪多記不全,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不求美
草稿紙即便不讓帶走,但是也不會成為打分的依據,所以上面的字跡漂亮與否考生不需過度關注,有的考生在記錄過程中一筆一畫像寫美工字一樣,速度跟不上,寫的再漂亮也很難把握題幹的有效信息。所以只要自己能夠認識清楚寫的內容,至於字體大小,楷書,行書,規範程度等等都不重要,跟上考官節奏才是關鍵。
(3)但求清晰
記錄的內容是考生在接下來答題過程中的指引,一方面為考生梳理清楚答題結構,另一方面也是忘詞時的提詞器,所以考生在書寫時不求全不求美,但求清晰能夠讓自己認識清楚,此外考生記錄時還需有條理,有順序,便於自己識別。
2、有效利用考官的「停頓」
當下面試考官的選拔培訓都非常嚴格,各位考官不但面試經驗豐富,持有考官證,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也有其優勢,考生在聽題中應該利用好考官的停頓。
(1)停頓代表著一句話的終止
一句話終止即為一個意思表達完整,這是學員就可迅速回歸這句話的整體意思,抓取關鍵信息,做好記錄工作。
(2)停頓代表著關鍵信息的強調
當考官一句話沒有讀完,或者一個意思沒有說完整的時候出現停頓,則表明其讀到了關鍵信息,會下意識的重讀停頓,強調此時要牢牢記住這個關鍵信息,對理解題目至關重要。
躲避誤區二:審題要準之看題
1、關鍵詞
題型不同,題目的組成要素自然也有所區別,所以在各類題型中,大家要謹記相關要素關鍵詞。
以綜合分析為例,關鍵詞為話題背景,現狀觀點,社會反響,問法等。
例題:和老百姓喜歡在微信朋友圈裡分享各類信息,相比公務員的朋友圈往往很單一,除了工作都是轉載類的文字和圖片,很少表露個人觀點,而且職級越高,轉發的東西越少,對於官員微信圈的靜悄悄的現象,你怎麼看?
審題要點:
話題:官員微信朋友圈「靜悄悄」的現象
背景:和百姓相比公務員的朋友圈信息發布單一
現狀:只轉發工作或者轉載的文字,圖片,很少表達個人觀點,且官員發布的信息多少和職級成反比。
問法較為常規:怎麼看
2、句子結構
題幹信息,往往是由並列,轉折,遞進,因果等句子結構組成。如果能夠把握清楚句子結構,對準確抓住關鍵信息也有幫助。
以遞進結構為例,常用詞有「不僅。。。。。。。更。。。。。。。」、「不但不。。。。。。反而。。。。。。。」等。
例題:改革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請你談談對此的認識。
審題要點:不僅跟題幹中明顯存在遞進關係,所以此題的意思是告訴我們改革既要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而智慧比勇氣更重要,否則就是有勇無謀是匹夫之勇,因此在論證觀點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側重去談在改革中智慧的重要性和在改革中如何運用智慧,如果把勇氣和智慧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去談,就屬於審題不夠精準了。
躲避誤區三:無法有效把控面試時間
1、思考時間
結構化:呈現平均每道題5分鐘的特點,建議大家儘量將思考時間停留在1分鐘左右。
結構化小組和無領導小組討論:思考時間固定給予,充分利用即可。
2、答題時間
以平均5分鐘為例,建議考生在語速適中,節奏平穩的情況下,答題內容在2分至兩分半左右。
結構化小組:建議發言在一分半鐘左右表達,不宜過少,同時小心超時。
無領導小組討論:個人陳述和總結陳詞部分注意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充分表達,時間利用在60%以上自由討論環節,建議表達重點突出,不要過多佔用時間,調動整體討論,積極互動。
3、總時間
結構化:4道題20分鐘的情況比較多見,建議大家把思考加答題的總時間平衡在15分鐘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