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琴新主張 音樂筆記 智能陪練模式成為琴童新選擇)
有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學琴人數早已超過3000萬人,並且這一數字還在快速增長。隨著大眾對於藝術教育的愈加重視,傳統的鋼琴教育模式弊端也漸漸凸顯出來。
對於孩子而言,常規的興趣班,一周只有一節鋼琴課,在單一的知識獲取頻率面前,只有長久的練習訓練才能熟能生巧。但苦於平時沒有專業的指導和監督,孩子遇到問題無人可詢。即使偶爾通過短視頻可以請教老師,但也不是長久之計。隨著越練越枯燥、難度越來越高,孩子的興趣一落千丈,很難堅持下去。
家長的陪練作用在孩子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自然無需多言,但由於大多數家長並不具備鋼琴專業知識,無法與老師構建準確的信息傳遞橋梁,更不必說判斷孩子的練習對錯。最終家長只好把關注點放到練琴時間、演奏次數上,但這種帶有強迫性質的「暴力執法」,極易讓孩子心理抵抗,對鋼琴教育產生負面情緒,慢慢喪失對鋼琴的信心與興趣,最後,錢沒少花,在孩子身上也沒看到成效。
傳統模式下,教師也承受著較大的壓力。由於每周授課時間有限,難以深入了解,老師很難做到實時、精準掌握琴童練琴狀況。長此以往,必然會耽誤學習計劃的進展,最終的教學效果也很難盡人意。
孩子需要興趣和成就作為動力,家長需要看到孩子的進步和成長,教師則需要了解孩子的練琴過程。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則存在很多變量,除了1節正課之外,其餘時間的練琴效果很難保證。
隨著AI(即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成熟,鋼琴教育的方式也正在悄然改變。作為一家擁有AI技術實力的團隊,音樂筆記利用其在AI方面的技術專利,將傳統的「1+0」(即主課之外再無專業系統化指導)練琴模式,擴展為智能學琴模式,填補陪練空白,使得教師資源價值最大化,提升教學效率。
這一創新模式的推出,可以有效解決孩子、家長及老師的各自痛點。孩子在主課老師之外,還擁有了真人陪練老師、智能陪練機器人老師、班主任以及定期鋼琴名師直播授課等4位老師的專門輔導,形成音樂筆記獨有的「4對1」陪練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練琴效果,知道自己問題在哪,如何改正。
而家長不僅可以通過在線陪練課程增加與專業老師溝通的機會,並且可以從音樂筆記提供的練琴報告中了解孩子的學琴進度和效果。另外班主任老師也會經常與家長溝通,輔導家長更好地陪伴孩子。
此外,老師可以通過孩子的全程練琴視頻,了解學生從課堂學習到課後練習的全程,深入掌握孩子學琴進度,幫助孩子更快提升,讓孩子學得開心,讓老師教得舒心,讓家長對成績放心。
鋼琴學習是學生、教師和家長三者的關係,缺一不可。只有三者都將其在鋼琴教育中承擔的角色做到盡善盡美,才能讓孩子體驗到藝術教育帶來的真正價值,而一個能夠解決三者所有痛點的學習模式和學習平臺,才是家長、孩子和老師當下的新選擇。
責編:申燕偉
(原標題:學琴新主張 音樂筆記 智能陪練模式成為琴童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