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社保分三種:城鎮職工社保、城鄉居民社保,再就是新農合,其實也是城鄉居民社保的一種,其中城鎮職工社保又分為單位參保和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
單位繳納社保和靈活就業繳納社保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這個問題對於企業職工來說並不太關心,也可能對彼此的區別不太了解,但對於靈活就業人員來說,這是一個普遍關心的問題。
今年疫情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不小的衝擊,一些企業倒閉,部分職工失業,因此有一部分失業人員不得不把社保轉為靈活就業來繳費。
下面一起來分析一下職工社保和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的區別:
第一,兩者繳納的險種、繳費比例差別較大。
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只交養老和醫療兩個險種,而單位城鎮職工繳費的時候最起碼也是五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險、生育險。
而且很多企業都是繳納五險一金,有實力的企業甚至繳納五險二金,多了住房公積金和企業年金,算下來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尤其是住房公積金,對買房者來說,能省一筆錢。
兩者的繳費比例各地區各地區間也差異,以青島地區為例,目前的繳費比例是這樣的:待遇上的差別不在單位工作,談不上工傷,而且工傷保險是由用人單位全額負擔的,原本個人也是不需要負擔繳費的。
因此,最主要的差別體現在醫療和生育保險上,生育保險如果是還沒有生育的女性,那麼個人交社保的話因為不繳納生育保險,就不能享受生育保險待遇了,也就沒有生育津貼,應該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我們單位普通女同事生孩子一般生育津貼3萬多,再加上五個多月的基本工資3萬多,就是6萬塊錢,對一般家庭來說,算是不小的收入了。
當然,如果已經過了生育年齡,或者是男性的話,那麼在生育保險上的待遇差別就沒有多大差別了。
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方面最主要的差異就是有沒有向個人醫保帳戶轉錢,單位繳社保的企業職工,個人負擔的金額的2%全額劃入個人醫療帳戶,而公司負擔的部分也會按照公司平均繳費基數按一定比例劃入個人醫療帳戶。
但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交社保的8%最終都會全額劃入社會統籌帳戶,一分錢都不會劃入個人醫療帳戶,當然看病報銷的比例等待遇都是一樣的。
再就是,單位交社保且從單位退休的企業職工,退休以後社保會每個月向個人醫療個人帳戶打40元,而靈活就業人員個人交社保的人,退休後是沒有這筆錢。
第二,對兩者繳費年限要求存在差異。
如果單位繳社保的企業職工,只要在職就必須依法參保,很多地方都有最低繳費年限,比如山東是20年,但自己交社保可以自主決定是否繼續參保繳費,不過最後也是要交夠最低繳費年限,對以後報銷是一種保障。
第三,其實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最主要還是為了退休後拿養老金,因此兩者養老保險存在差異比較大!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的繳費是自己全額承擔,60%劃入社會統籌,只有40%劃入個人帳戶;而企業職工繳納養老保險,職工承擔養老保險的三分之一,且全額劃入個人帳戶,企業承擔三分之二,劃入社會統籌帳戶。
因此承擔相同的費用,企業職工退休後會領到更多的養老金。
另外女性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年齡不同,靈活就業人員女性的退休都是55周歲,而企業普通女職工退休年齡為50周歲,只有女幹部是55周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