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賣斷貨,卻要裁員1500人,3M究竟是家什麼樣的公司?

2020-12-11 華爾街見聞

來源: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研究所編輯位宇祥,文中觀點不代表見聞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觀看視頻更精彩,以下是視頻對應的文字版:

這個春節假期,隨著疫情爆發,口罩成為搶手貨,尤其是3M口罩,更是「一罩難求」。

實際上口罩只是3M眾多產品裡的「冰山一角」,在我們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地方,3M的產品早已滲透入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的許多角落。

3M究竟是家什麼樣的公司?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01

錯誤的開始

可能和大家的認知不太一樣,3M最初是一家礦業公司。

一百多年前,1902年,在採礦熱潮中,五個商人(Henry Bryan、Hermon Cable、Dr.J .Danley Budd、John Dwan和William McGonagle)聚在了一起,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北部雙港村(Two Harbors)合夥開了一家公司。

這家公司的主營目標只有一個:開採剛玉這種高硬度材料,用於製造砂輪。

這家公司叫做「明尼蘇達礦業製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簡稱3M。

這五個人他們分別是一位律師、一位醫生、一個市場肉販和兩名鐵路公司高管,和礦業都不搭邊,對礦業也不熟,他們滿腔熱血地想抓住風口發財致富,不過沒料到的是,辛辛苦苦開採了兩年,得到的不是剛玉,而是質偏軟,沒有商業價值的斜長巖。

這家初創公司一下子陷入困境,在酒吧間交易的股票價格暴跌,兩股才能換一杯廉價的威士忌。

創始人們緊急調整策略,轉行做砂紙,並且把公司搬到了明尼蘇達州港口城市杜魯斯(Duluth)。但是由於當地氣候潮溼,3M生產的砂紙也無法保持乾燥,公司勉強維持經營,徘徊在破產邊緣。

02

轉機

這時候來了一個年輕人,20歲的威廉·麥克奈特(William L. McKnight),加入公司擔任助理會計。

麥克奈特性格靦腆但心思細膩,他了解到公司財務狀況糟糕,並針對性地提出了開源節流的方法,很快就得到賞識被一步步提拔成為總經理。

麥克奈特又發現公司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於是提出加強質量控制,要求銷售人員走進客戶應用場景,發現客戶痛點,並且加強銷售人員和公司生產之間的溝通,來讓公司產品更適應客戶需求。

1914年,麥克奈特主導創立了3M公司的第一個研究實驗室,雖然只是一個5×11英尺的角落儲藏室,但這為公司後來的多樣化創新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

也是在這一年,3M首個獨家產品——Three-M-ite研磨砂布誕生,公司逐漸走出困境,於1916年首次發放每股6美分的股利。

1920年,麥克奈特收到一封來信,一個叫奧基(Francis Okie)的發明家詢問3M是否能夠提供礦砂樣品。

此時的3M早已經轉行不做礦物生意了,但麥克奈特好奇對方要礦砂樣品做什麼?

麥克奈特約見了奧基,後者向他展示了自己發明的防水砂紙,麥克奈特很快意識到裡其中的商機,防水砂紙在溼著使用時不會產生有害灰塵,能夠大大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汙染,於是麥克奈特當機立斷買下了奧基的專利,並且邀請奧基加入3M。

很快這款防水砂紙成為3M第一個拳頭產品,奧基也成為推動3M公司創新的重要發明家。

回過頭想想,如果當初麥克奈特沒有追根究底,而是直接拒絕了對方,3M會不會還是今天的3M?

這種執拗的勁頭也滲透到3M的企業文化中,體現在公司一款又一款產品的發明過程中。

1923年的一個早晨,3M公司一位叫理察·德魯(Richard Drew)的年輕員工去一家汽車製造廠做新型砂紙樣品測試,在車間裡他聽到了車身噴漆工人的抱怨,他們對噴漆時用於遮擋的膠帶非常不滿意,這些膠帶被撕下時不是帶走了油漆,就是把膠粘在車身上。

德魯於是向工人們「誇下海口」,向他們保證3M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不務正業」的承諾,因為當時3M的主營業務只是生產砂紙。但德魯花了兩年的時間苦心專研這個問題,終於發明出了「Scotch」(思高)遮蓋膠帶(Masking Tape)。

這個產品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第一年的銷售額就達到16萬美元,10年後上升到115萬美元,這也是3M公司第二個裡程碑式的產品。

後來德魯在遮蓋膠帶的基礎上,又發明了「玻璃紙+粘膠」的透明膠帶,成為一款家喻戶曉的產品。

膠帶的發明也意味著3M成功拓展了產品線,向多元化發展邁進,到今天3M僅膠帶、膠粘劑系列產品就達到將近400種……

在發明膠帶這件事上,可以說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3M做不到的。

19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3M開始涉足國防材料,開發出更多產品線,例如發明了Scotchlite反光膜,用於高速公路反光,減少車禍發生;

1950年代,3M又發明了錄音磁帶和錄像帶,1954年,美國廣播公司利用Scotch磁帶第一次錄下了電視節目;

1960年代,3M又相繼發布了照相感光材料和醫療護理產品。

03

15%規則

德魯這次「不務正業」的嘗試也為3M後來推出著名的15%規則埋下伏筆,這個規則於1948年正式推出,允許研發人員每星期可以拿出15%的工作時間用於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同時有好的創意後,員工可以自發組建跨部門團隊,並獲得公司的資金支持,讓每個創意都有機會證明它的價值。

這在那個工人只是流水線上的「螺絲釘」,不停操作重複性動作的年代,可以說是非常大膽和具有先鋒性的舉措,這項制度催生出了多款3M爆款產品,其中就包括火遍全球的Post-it便利貼。

這個15%的方法後來也被谷歌等科技企業效仿。

成立100多年來,3M平均以每兩天研發3個的速度發明新產品,從無痕掛鈎、便利貼、百潔布、拖把這些日用品到用於電子顯示器的增亮膜、用於噴墨印表機、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的柔性電路,甚至美軍IHPS戰鬥頭盔,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用的合成橡膠鞋底,也都是3M的產品。

超過6萬種產品被用於家庭、企業、學校、和醫院等行業,3M的科技和產品已經滲透到地球上的多數行業,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用3M自己的說法是:每天起床,3米之內就一定能看到3M的產品。

持續創新是這家百年老店的生命力所在,從破產邊緣逆襲成為世界500強的3M,如今可以說是一個運轉精巧的創新實驗室,其三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於過去五年內發明的產品,在福布斯全球創新公司排行中,3M位列第三,僅次於蘋果和谷歌。

從20歲加入3M,麥克奈特在這家公司幹到了79歲,從周薪12美金的小職員一路被提拔成總經理、總裁再到董事長,他被認為是3M企業文化的靈魂人物,他在1940年寫下的一段話奠定了3M的創新基因:

「切勿隨便扼殺任何新的構想,要鼓勵實驗性的塗鴉,如果你在人們的四周豎起圍牆,那你得到的只是羊。」

04

創新的悖論

但對於企業來說,創新也是一件講究平衡的事情,過度的寬鬆和自由會導致效率低下,而過於嚴格的紀律苛求效率又會扼殺創意。

3M在百年曆程裡也曾在平衡木的兩側左右搖擺,尋找平衡點。

上世紀90年代,3M開始顯露疲態,給予研發人員過度的自由導致他們缺乏緊迫感,新產品開發周期緩慢,只能依靠利潤率低下的老產品,業績增長明顯放緩,股價疲軟。

有人曾經形象地評論這一時期的3M是一個快樂但是臃腫的胖子。

2000年,曾擔任通用電氣CEO的吉姆斯·麥克奈利(James McNerney)空降到3M,他大刀闊斧,先是裁員8000人,又引入通用電氣奉行的六西格瑪管理方法。

這些改革為3M注入了紀律,提高執行力和效率,公司業績反彈,營業利潤率從2001年的17%上升到2005年的23,股價翻了一番。

不過效率提升的另一面是創新能力下滑,這個時期新產品對3M業績貢獻率降到21%,而且大部分都是漸進式創新。

麥克奈利引入的六西格瑪方法試圖把創新過程變成一個可重複的例行程序,在這個時期3M的研究人員必須為自己胡亂擺弄的東西,或者靈光一現的想法,不斷提交報告,闡述理由,但創造和發明本質上是一個無序的過程,是不可預測和不可計劃的。

3M這臺運轉了百年的創新永動機此時雖然轉得更快了,但卻失去了靈動性。

後來的幾位繼任者上任後,不斷調整3M的制度,在自由和紀律、創新和效率之間不斷摸索適合3M的平衡點。

例如喬治·巴克利(George Buckley)上任後,終止了前任麥克奈利的很多提議,廢除對研發團隊設立的六西格瑪制度,給予他們更多創造空間。

05

口罩和業績

對於很多中國消費者來說,對3M的認知來自3M口罩,尤其是2013年霧霾襲城的時候,具有專業防塵功能的3M口罩異軍突起,成為人們霧霾天出行的首選裝備。

但突如其來的需求暴漲也讓3M一時間難以招架。在2003年非典之前,3M口罩都是用於工業銷售,非典之後才慢慢進入零售市場,銷售份額緩慢上升至20%。

2013年之後,3M口罩的零售需求激增,普通民眾成為購買主力,3M口罩在那一年賣出了超1億美元,由於產能受限,更多的市場份額被瓜分,其中不乏大量的假冒偽劣3M產品。

這一次疫情來勢洶洶,專業口罩和防護用具成為一線醫務人員最需要又最緊缺的物資,就在有人認為因霧霾大賺一筆的3M又可以發一次「口罩財」的時候,有3M中國高層在朋友圈坦言,工廠備貨和原材料供應都是按月做的,需求一下子來百倍,也做不出一年的量。

實際上,對於3M來說,口罩在眾多產品中的佔比很小,這波疫情對業績的刺激作用非常有限,反而可能受到疫情對經濟負面影響的波及,這可以從3M最新財報中一探究竟。

2019全年,3M公司總營收為321億美元,同比下滑1.9%,淨利潤約46億美元 ,同比下跌近15%。

分部門來看,3M產品主要分為四大部分:安全及工業品、交通及電子、醫療健康、消費品。去年四季度,這四個部門收入分別是28億美元、23億美元、21億美元和13億美元。

可以看到口罩所在的消費品部門在整體收入中的佔比僅為15%。

而去年以來,受貿易摩擦、消費電子需求放緩以及全球汽車市場寒冬的影響,3M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也就是合計收入佔比超過60%的安全及工業品和交通及電子部門遭到衝擊,收入分別下滑5%和6%。

同時,作為龐大供應鏈的一環,3M還持續受到波音737 Max全球停飛且暫停生產的負面影響。

此外,由於生產過程中產生劇毒化學物質PFAS,3M還深陷訴訟漩渦,四季報計入了2.14億美元的相關化學品訴訟稅前費用,未來法務成本還面臨持續上升的風險。

考慮到3M對中國市場的依賴,2020年的疫情預計將波及3M除防護產品外的其他產品銷量,這又為公司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3M預計2020年公司盈利將不及預期,並且宣布,出於重組和簡化全球運營的需求,將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裁員1500人,約佔現有僱員9.6萬人的1.5%。

自財報公布後,3M股價累計下跌10%,市值也跌破了千億美金。過去一年裡,公司股價下跌近40%,這家百年老店,又一次站在了逆風中,迎接多重挑戰。

感謝收看這期節目,請到B站給「見聞研究所」三連,希望疫情霧霾早日散去,我們下次節目見。

相關焦點

  • 3M口罩賣到斷貨,背後的千億帝國卻要裁員1500人
    如果要說今年的明星產品,口罩絕對是其中之一。因為傳染疫情突然間就擴散開了,而口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到未感染者。而像3M這樣的口罩保護力度比一次性口罩更強,所以這些口罩遭到全國人民的瘋搶。病毒如此厲害,全國人數之多,購買力之強,很明顯口罩基本上是「一罩難求」。春節期間,全國範圍內多個藥店的3M口罩基本上都是售罄、售罄、售罄。
  • 又裁員2900人!口罩賣斷貨的「3M公司」為何頻頻裁員?
    疫情瘋狂肆虐歐洲的情況下,3M公司又裁員了!當地時間12月3日晚間,3M公司宣布在全球裁員2900人。據路透社報導,個人防護裝備生產商3M周四(3日)表示,該公司將進行重組,而此舉將影響全球約2900個工作崗位。
  • 口罩大王3M宣布裁員1500人,巨頭3M怎麼了?
    原創 江瀚視野觀察 江瀚視野觀察最近整個春節假期大家都在努力防護自己,在這個時候一家公司卻意外走紅成為了中國人最熟知的企業,這就是大名鼎鼎的3M公司,3M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廠商特別是N95口罩生產企業被中國人所熟知,不過在這個時候我們意外得到了3M面臨困境全球裁員的情況,口罩大王3M是怎麼了?
  • 曾宣布裁員1500人,如今口罩在華賣到脫銷!3M能否迎來發展拐點
    就拿歐洲地區來說,今年1月底一盒50片裝的口罩,其價格已經達到320英鎊(約2896元人民幣),等於一片口罩換算下來要58元人民幣。而國內雖一直在努力穩定口罩價格,但目前市面上的口罩價格仍較2019年要翻了幾番,仍然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在口罩價格呈現大幅上升的趨勢之下,美國品牌3M則似乎成了最大的贏家。
  • 藥店口罩賣得俏 體溫計一度賣斷貨
    如何防甲流頗受市民關注,在紹興市場上,口罩現在是越賣越俏,體溫計甚至一度賣斷貨。    「賣得非常好,2000隻口罩差不多一個星期就賣光了。」在第二醫院對面的海天堂藥店,銷售小姐說,現在口罩一天的銷售量在300隻左右,以往同期一天也就銷售100隻左右,來買的多是學生家長,很少只買一隻的,都是一買就是四五隻。
  • 口罩熱銷:3M等品牌口罩的電商多款產品賣斷貨
    (原標題:口罩熱銷:3M等品牌口罩的電商旗艦店多款產品賣斷貨)
  • 3M宣布全球裁員近三千人
    3M宣布全球裁員近三千人 當地時間12月3日晚間,3M公司宣布在全球裁員2900人。 20個月內已三次「縮編」 計劃裁員共計6400人 而這並不是3M首次裁員,其實早在2020年2月份,正值全球疫情嚴峻的時期,雖然口罩賣到脫銷,但3M公司依然要裁員。
  • 擁有100多年歷史10萬專利的3M可不是一家口罩公司!
    「3M」這個標誌你肯定見過,它可不是3米,或者3個月的縮寫,而是美國明尼蘇達礦務及製造業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的縮寫。大多數人知道3M,就是因為3M口罩,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讓3M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公司。
  • 3M口罩脫銷的背後:3M公司銷售額大跌,中國成翻盤關鍵?
    就拿歐洲地區來說,今年1月底一盒50片裝的口罩,其價格已經達到320英鎊(約2896元人民幣),等於一片口罩換算下來要58元人民幣。而國內雖一直在努力穩定口罩價格,但目前市面上的口罩價格仍較2019年要翻了幾番。在口罩價格呈現大幅上升的趨勢之下,美國品牌3M則似乎成了最大的贏家。
  • 3M口罩背後,是家從清朝光緒二十八年起就不斷開掛的挖礦公司
    自從口罩成了搶手貨,你一定經常聽到3M這個詞。畢竟,口罩上面都印著這家公司的牌子:但你可能想不到的是,這家公司創立於1902年,也就是清朝光緒二十八年。在慈禧和光緒帝剛剛結束逃亡回到京城的時候,美國的明尼蘇達州,五個老哥正聯手創立了一家名為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的公司。當時他們的主營業務是挖礦,跟口罩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
  • 「口罩巨頭」 3M撐不住了?宣布全球裁員近三千人
    「口罩巨頭」 3M撐不住了?剛剛宣布全球裁員近三千人。3M表示,隨著COVID-19大流行之後全球經濟發生變化,公司正在推進其運營模式,精簡業務,並關注公司在全球的發展趨勢將以新的方式將科學應用於生活,以推動可持續增長。
  • 為什麼3M口罩總是被搶斷貨?這家公司到底是什麼來頭
    為了配合美國政府的戰爭需求,3M公司在二戰期間共研發了100多種人工橡膠粘合劑,員工數量從1939年的3000人增長至1945年的7000人,並且員工的工資由戰時生產委員會直接發放,這筆戰爭財也讓3M公司一飛沖天。
  • 被你搶斷貨的3M,可不只是家口罩公司…
    1月29日,針對口罩緊缺問題,3M公司CEO邁克·羅曼做出回應:「我們已經啟動了7天24小時全產能生產,以保證口罩供應。」這個消息振奮人心,但同時也加深了大眾心中的一個誤解——3M就是一個生產口罩的公司。事實上,口罩只是3M龐大帝國中極其渺小的一塊業務,小到連財報都不會對口罩銷量進行披露。
  • 「不務正業」的3M公司有多厲害,3M口罩為何獨霸中國市場
    文/寂寞的紅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而作為主要防護用品的口罩則成為了最緊俏的物資,現在可以稱得上「一罩難求」。而在所有的口罩中,最火的莫過於3M口罩,現在的3M口罩早已賣斷了貨,商家、買家都在等著3M公司補貨。
  • 全城斷貨!這個你搶空的口罩,值2069億
    第二個時期是在霧霾最嚴重的2013年,但國內沒有一款專門針對民用市場的口罩,因此,3M口罩的銷量突飛猛進,甚至一度斷貨。  2013年12月底到2014年1月初,上海霧霾最嚴重的那段時間,一位3M公司的中國員工透露:  每天接到同學、親戚朋友的電話,甚至從來沒有聯絡過的這些人都來了,就是問你說有沒有口罩,哪裡能買到口罩。
  • 靠口罩走紅的3M公司,竟然市值千億,力壓特斯拉!
    「過年收到紅包都沒那麼香了更多人希望能夠收到一盒口罩尤其是一盒3M出品的口罩戴上3M口罩,出門都多了幾分勇氣但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口罩只是3M看看這個3M公司是啥來頭都設計、製作什麼好產品了本是挖礦公司挖到差點破產提起3M這個詞不少人都以為它是專門做口罩
  • 體溫計真搶手,多家藥店賣斷貨 口罩銷量也不差,一周頂一年
    不過,工作人員表示,半個月之前水銀體溫計就斷貨了,當時從別的店裡臨時調過來一批,也很快賣完了。    □文  本報記者 王富曉 攝影 左慶    最近一段時間,受甲流第二波和寒流的雙重影響,口罩、消毒液、洗手液、感冒衝劑等各種衛生用品賣得非常火,此外,體溫計、加溼器、空氣淨化器各種與流感沾邊的商品也隨之熱銷。
  • 口罩賣斷貨!女星劉樂妍發文不敢出門,買不到醫療外科口罩來求助
    在這種情況之下,每個人都團結一致共渡難關,為國家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家對疫情的各種預防也是做得很到位戴口罩、多洗手等等。個人防疫的基礎設備就是醫療口罩,很多地方的口罩甚至賣斷貨了,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而且即使是在網絡平臺上面也是被搶購一空。
  • 為何口罩市場3M一家獨大,我國卻沒有像樣的口罩品牌?
    01一罩難求作為非日常消費品,口罩極少像現在一樣遭受到廣泛關注。社交媒體上,「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打擊哄抬口罩價格行為」等話題頻繁登上熱搜榜。口罩生產商接受梨視頻採訪時稱,目前公司已經斷貨,原本預留年後的3萬箱也基本售空。
  • 「一罩難求」 口罩巨頭3M的中國往事
    面對疫情導致口罩緊缺的現狀, 1月29日3M公司CEO Mike Roman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透露,「我們正在全球範圍內擴大生產,以滿足需求」。很多人在購買3M口罩時可能不知道,這款薄薄的紗布背後的公司已經誕生了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