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2日,美國海軍好人理察號兩棲攻擊艦爆炸起火,火勢未能在短時間內控制住,熊熊大火一直持續燃燒下去,重創了這艘滿載排水量超過40000噸的巨艦。
我們知道,一艘軍艦被大火燒成這個樣子,後續修補的代價是極大的,甚至修理艦船的成本往往都要超過造一艘新艦。如果不具備修復價值或者評估不划算的話,可能就此廢掉了。
所以好人理察號兩棲攻擊艦後續的狀況是不容樂觀的,不過我們可以確定一點:不論好人理察號未來的走向如何,美軍在未來幾年內是要少一條4萬噸級兩棲攻擊艦的,而這型攻擊艦稍微改裝後就可以搭載10餘架F35B戰鬥機,化身為輕型航空母艦。
一場火災,幾乎幹掉了一艘可充當航母的萬噸巨艦,即便是對於美國海軍這樣財大氣粗的「地主」,那也是非常慘重的損失。
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這場事故最開始起火的位置是攻擊艦的井甲板位置,井甲板位於兩棲攻擊艦的尾部,通常用於從船塢內向海面投放兩棲戰車、氣墊船等兩棲作戰裝備。
而按照美國消防部門的說法,引發火災的不是油料和彈藥,而是紙張、衣物、布料、或者其他 「普通雜物」 燃燒引發的。也就是說,好人理察號的起火當為雜物燃燒所引發的火災。
相較於油料和彈藥引發的起火,這類的雜物型起火實際上比較好控制,只要在第一時間發現並動用艦上的損管力量,短時間內即可以控制。
但這次的事故發生在周末,好人理察號1200人的艦員編制中,只有160人在艦上。而且這160人中,還不一定都在執勤崗位上,因此艦上人手不足顯然導致了在第一時間未能發現和撲滅火災,隨後大火回流引發了爆炸,火勢迅猛起來,當美軍集結了基地的救援力量和當地消防隊之後,已經太遲了。
這些雜物為什麼會起火?
除了偶然的非人為原因引發起火外,大概率是人為因素引發的。其中包括人為縱火、違規操作或者是不小心引燃,在近些年多國海軍的艦艇起火案例中,人為因素佔到了很大比例,尤其是此類的雜物類起火。
美軍的好人理察號兩棲攻擊艦是服役中的艦艇,而且還在維修狀態,所以軍艦內的雜物較多,有足夠的可燃物可供燃燒。而如前所述,周末該艦上執勤人員過少,以至於初期應對不力,導致了美國海軍又一場悲劇的發生。
為什麼說是又呢?
其實大家注意看新聞報導的話便會發現,美國海軍近些年的事故是非常多的,而且往往還都是嚴重事故,這與外界印象中訓練有素的美國海軍形象有嚴重的衝突。
下面我們試舉幾例:
2017年1月31日,美國海軍飛彈巡洋艦安提坦號在日本東京灣擱淺受損,外洩了1100加侖液壓油洩漏,嚴重汙染了當地環境,也使得該艦被迫進入船塢進行為期數月的修理;
2017年5月9日,美國海軍飛彈巡洋艦尚普蘭湖號在韓國鬱陵島附近與一艘漁船相撞,這次撞船事故較為輕微;
2017年6月17日,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菲茨傑拉德號在日本橫須賀附近海域與菲律賓籍貨船相撞,驅逐艦上7人死亡,軍艦遭重創,隨後進入漫長的維修階段,直到2020年6月才開入聖地牙哥軍港,進行艦員培訓和認證後重新投入使用;
(註:本次好人理察號起火時,菲茨傑拉德號就在其身旁,不過迅速轉移了)
2017年8月21日,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麥凱恩號在新加坡附近海域與油輪相撞,驅逐艦上10人死亡,軍艦遭重創,2020年6月該艦才完成基礎階段認證,準備重新投入使用;
2017年11月18日,美國海軍本福爾德號飛彈驅逐艦在日本附近海域與一艘拖船相撞,軍艦輕微受創。
在上述事故中,美國海軍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肇事的一方,而且多為人為因素導致的撞船。事故直接導致美軍2艘主力驅逐艦長期未能執行任務、1艘飛彈巡洋艦1年內未能執行任務,對其海上部署造成了極大幹擾。
因此美國海軍修訂了諸多準則,同時解除了包括第7艦隊司令約瑟夫·奧克林將軍在內多名將校軍官的職務,以示懲戒。
經過嚴厲懲戒,同時短期內減少全球活動後,美國海軍的撞船事故在2018年度大大減少,但到了2019年又上升了。
2019年2月5日,美國海軍雷伊泰灣號飛彈巡洋艦與羅伯特·E·佩裡號乾貨船相撞
2019年3月30日,美國海軍德爾波特·布萊克飛彈驅逐艦與一艘挪威船隻相撞,軍艦受創並輕微滲水;
2019年6月26日,美國海軍比林斯號瀕海戰鬥艦與加拿大幹散貨船相撞,軍艦右側艦體受損。
而在美國海軍頻頻撞船的同時,美軍艦船在基地的維護保養與修繕工作也是狀況百出,其中起火事故在本次好人理察號出事之前,就已經是多次發生了。
2018年11月,在諾福克基地升級改造的奧斯卡·奧斯丁號飛彈驅逐艦發生火災;一年之後的2019年11月,在梅波特美軍基地維修的硫磺島號兩棲攻擊艦上再次發生火災。
硫磺島號是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7號艦,而本次發生火災的好人理察號為黃蜂級的6號艦,兩艘軍艦可謂是難兄難弟。
在硫磺島號發生火災時,艦上人員也較少,也是請來了當地消防隊進行滅火,經過5個小時緊張作業後,火勢終於被撲滅,但也造成了11名艦員受傷。
硫磺島號的火災可以說是好人理察號火災事故的預演,只不過這次好人理察號的大火燒了幾十個小時,情況要嚴重得多。
另外在2019年5月,美國海軍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2017年撞船的主角之一)的指揮官在報告中提到,自從該艦在遭遇了致命撞船事故並被運往密西西比州亨廷頓英格爾斯造船廠進行修理以來,已經發生了15起火災安全事故,造成了軍艦的艙壁脫落,電器面板損。
實事求是地說,軍艦是一種機械裝備,只要是機械就總有出問題的時候;而軍艦上的艦員都是活生生的人,只要是人,就難免會犯錯誤。
但是軍隊跟地方不同,軍艦和人員是隨時要作戰的,所以軍隊的武器製造保養和人員訓練是遠不同於地方的。因此一支軍隊出現了少數事故並不難理解,但是大量事故在短時間內集中出現,那必然是出了問題。而既然出了問題,我們就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瞧瞧向來以高素質而聞名的美國海軍是出了什麼問題了?
通常來說海軍軍艦發生事故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軍艦本身發生故障;第二:人員管理和訓練水平不足;第三:遭遇惡劣氣候、海況,如果是在維修中發生事故的話,還與船廠的安全管理和工人業務素質有關。
就現在掌握的情況來看,美軍不是武器出了問題,而是人出了問題,由於人出了問題,也直接影響到了武器的使用。
2017年11月,美國海軍公布了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和麥凱恩號驅逐艦撞船的調查報告,報告認為這兩起事故都是人為原因造成的,而且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報告中提到了美軍發生事故的2艘軍艦內部諸多管理和訓練問題:
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未能遵循正確的領航程序以及進行基本的值更操作,艦上人員不能正確使用領航工具,也沒有在「緊要關頭」進行從容有效的應對,他們指揮控制不力,訓練以及航行準備不足。
同時,指揮領導層未能評估疲勞風險,也未採取緩解措施以確保人員得到充分休息;甲板上的值班軍官未能遵守航速和該航速下操作能力方面的規定,也沒有遵守通知其他船只有危險、以採取恰當行動的要求;而執勤水兵僅在左舷、而未在右舷履行職責。
麥凱恩號驅逐艦艦上人員在掌舵和操作推進系統時犯下錯誤,並在應對時存在「態勢感知缺失」的問題,負責值更的水兵對該艦系統不夠精通,而艦橋位置的人員沒能遵守國際航行規則。
調查人員認為,導致這一事件的許多決定都是艦長糟糕判斷和決策的結果。而由於人手不足,該艦從飛彈巡洋艦上調來了一批水兵,這些人並不熟悉伯克級驅逐艦上的操作就被派到了執勤崗位,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一個原因。
這兩份長達72頁的調查報告基本上都將問題集中到了軍艦人員的指揮、管理、訓練以及臨機應對方面了,我們上面提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撞船事故中部分死亡水兵
因為調查報告直指軍艦艦員的作戰素質問題,因此引發了死亡水兵家屬的強烈憤怒,他們要求美國海軍直面自己的問題。
死亡艦員蒂莫西的母親說道:2012年才剛剛從曼徹斯特谷高中畢業的蒂莫西在麥凱恩號驅逐艦上要12小時輪班工作,有時候只能休息兩個小時。
而美國海軍也承認,人員疲勞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按照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的說法,一些艦員一周的工作時間往往會超過100個小時。
事實上將問題從這2艘軍艦上升到整個美國海軍來說,我們會發現在人員數量和素質方面,美軍是捉襟見肘的。
美軍的武器裝備雖然強大,但是現在的美國年輕人參軍的意願很低。
美國航母甲板聚餐
五角大樓曾對美國2100萬年齡在17到21歲之間的年輕人進行調查,其中初步符合徵兵條件的只有450萬人,而其中有意願參軍的僅僅只有37.5萬人,僅佔該年齡段適齡青年的1.78%。請注意,這還僅僅是有意願而已,不一定會參軍。
在2012年,美海軍出海艦艇上的執勤崗位缺少11495人,2013年,這個數字甚至超過15000人。
在美國海軍水兵不足的情況下,美國卻還要將海軍擴充到355艘艦艇的龐大規模,同時還在全球各熱點海域保持存在,尤其在我國周邊海域抵近騷擾。
在人員不足,但任務卻十分滿額的情況下,美國海軍只能壓縮訓練時間,延長艦員的執勤時間,另外降低徵兵標準,以滿足人員配合的基本要求。
到2017年,美軍艦艇部隊缺額4583人,人員缺少的局面緩解了,但這是建立在招收大量低素質兵員和儘可能延長老兵服役時間基礎之上的。
美軍軍艦越來越糟糕的維護水平
而海軍屬於高技術兵種,大量低素質兵員的上艦直接拉低了美國海軍水兵的整體水平,而為了管理這群並不合格的水兵,美軍的指揮官們也不得不自降標準。
如此便形成了美軍艦艇內部管理混亂、訓練水平不足,而且人員嚴重疲勞服役的窘況。
而在這種混亂、高強度服役的壓力下,不少有經驗的軍官、士官提前脫離軍隊,又造成了美國海軍骨幹成員的流失,使得其整體人員素質再遭滑坡。
在美軍水兵團隊整體素質不如以往的同時,美國的造船廠如今萎縮也相當嚴重。美國的年輕人同樣不願意到造船廠中當技術工人,這使得造船廠內年輕而又合格的工人數量不斷減少,直接導致了維修中事故的頻頻發生。
邁阿密號核潛艇
油漆工凱西·詹姆斯
2012年,美國海軍邁阿密號核潛艇在樸茨茅斯造船廠維修時突發大火,最終不得不提前退役。而引發這場大火的是該造船廠中年僅24歲的油漆工凱西·詹姆斯,他因為失戀和對工作不滿而患上了焦慮症,並想離開工作崗位,隨後決定縱火,最終憑藉一己之力幹掉了一艘核潛艇。
而在美國的造船廠和美國海軍水兵群體中,類似詹姆斯這樣的人大有人在,甚至本次好人理察號的火災也可能與故意縱火有關,畢竟發生火災後,艦員們短期內便不用再到海上執勤了。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而已,具體原因還要看後續的調查結果。
在美國海軍水兵素質整體下滑的同時,美軍高層內部現在的問題也很嚴重。
如美軍太平洋艦隊高層急於向華盛頓邀功,以超出艦艇強度的任務頻率來讓軍艦執行海上任務,讓中下層官兵極為不滿。
克洛澤事件中,航母艦員自發送別被解職艦長
2020年3月,美國海軍羅斯福號航母發生疫情後,美軍高層仍不願意進行全員檢測,最終導致了著名的艦長克洛澤事件。克洛澤事件的性質是十分嚴重的,其連環反應最終導致美國海軍的一把手——代理海軍部長莫德利捲鋪蓋走人。
這一切的一切正在發生著,而且正在導致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現在的美國海軍正如現在的美國一樣,曾經一度是高樓大廈,甚至直到現在還有人認為它追不可及,但細看卻已有千瘡百孔的跡象。
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美國和美國海軍的體量很大,它不能在短時間內徹底崩塌,而現在依然有絕對的實力。但很顯然,這個龐然大物也的確在走下坡路了。